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观察过表达Gasdermin蛋白E(gasdermin E, GSDME)基因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经奥沙利铂处理后发生细胞焦 亡的现象。方法:通过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HCOEPIC中GSDME基因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 达野生型和突变型GSDME的GSDME-WT和GSDME-D270A重组质粒,包装为相应慢病毒后感染Lovo细胞构建GSDME稳定 高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WT、 D270A和空载体组中GSDME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0、 4、 8、16、32、64 μg/ ml)作用于WT、 D270A组Lovo 细胞和 HCOEPIC 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GSDME在HCOEPIC 细胞中表 达显著高于Lovo细胞(P<0.01)。成功构建GSDME-WT和GSDME-D270A高表达重组质粒和相应的Lovo细胞株,与空载体组 相比,WT和D270A组Lovo细胞中GSDM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镜下观察发现, 64 μg/ml奥沙利铂处理各组细胞9和 12 h时,WT组的Lovo细胞和HCOEPIC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向一侧“吹泡”,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焦亡现象,细胞焦亡率显著高于 无奥沙利铂处理的对照组[Lovo 细胞:(7.405±1.010) % vs(3.441±0.401)% , P<0.05;HCOEPIC 细胞: (7.203±1.020)% vs (4.201±0.302)%, P<0.05]。结论:奥沙利铂促进过表达GSDME基因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发生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14.
15.
丁艳  陶然  张静  陈婧  任君旭 《解剖学报》2018,49(4):497-505
目的 探讨顺铂对大鼠卵巢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3月龄SD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5只)和化疗组(H组,5只)。H组给予每只大鼠腹腔注射顺铂2 mg/(kg.d),C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后检测大鼠卵巢指数(卵巢湿重/体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和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卵泡发育并计数各级卵泡;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Smad2、磷酸化Smad2(p-Smad2)、Smad3、磷酸化Smad3(p-Smad3)、Smad4和Smad7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H组大鼠卵巢体积减小,生长卵泡数明显减少(P<0.05),大鼠卵巢指数下降(P<0.05),血清中E2水平降低和FSH水平上升(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4和Smad7蛋白在卵巢各级卵泡均有表达,H组Smad2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Smad2磷酸化水平(p-Smad2)表达增高(P<0.05);Smad3、Smad4和Smad7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P<0.05),p-Smad3 表达降低(P<0.05)。结论 顺铂诱导大鼠卵泡损伤并促进卵巢早衰,引起卵泡细胞内Smad2表达增加,Smad3、Smad7表达降低,Smad细胞内信号通路参与了化疗性卵巢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胰岛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EFCs)与胰岛共培养对胰岛活性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SD大鼠胚胎饲养层;分离SD大鼠胰岛.实验分为单纯胰岛培养组、EFCs与胰岛共培养组和EFCs单纯培养组.胰岛活性以AO/PI、DTZ染色、线粒体活性检测,以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价其功能.结果 共培养组中,AO/PI双染显示胰岛活性高于95%,MTT显示共培养3、5、7、14d胰岛细胞吸光度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0.05或P<0.01),刺激指数S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新鲜分离的胰岛与EFCs饲养层共培养可明显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胃窦幽门脉内啡肽(EP)阳性细胞,通过真彩色图象分析系统,检测非病变区胃窦幽门腺EP阳性细胞的阳性反应点灰度和面积,计算灰度密度R,以探讨与溃疡的关系,并为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腺阳性反应细胞EP含量分析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成人男性胃窦粘膜标本10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和浅表性胃炎(对照组Con)各5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证实,标本取距幽门口2cm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前壁粘膜,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6m.1.2方法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Ster…  相似文献   
19.
鼻息肉临床常见,发病率高.它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8例鼻息肉及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它们与鼻息肉的临床分期分型、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鼻息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β-内啡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Grube等先后于1978年和1980年报道在胰岛与垂体内发现β-内啡肽,Forssmann 等和Dockray 则分别在1977年和1987年发现它也存在于胃肠胰系统。本文对人胰岛β-内啡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所用材料为7例60~70岁人的尸检胰腺体部。Bouin 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