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09篇 |
内科学 | 76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综合类 | 90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诊断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运用流行病学理论较全面分析与评价血清CEA和CA19-9对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效率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消化系统272例恶性肿瘤及167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优势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检CEA和CA19-9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34.2%和45.2%,联检49.3%;特异性80.8%和60.5%,联检59.3%;准确性由单检的51.9%(CEA)和51.0%(CA19-9)提高至53.1%(CEA和CA19—9);阳性预测值74.4%和65.1%;阳性似然比1.8和1.1;优势比2.19和1.260结论消化系常见肿瘤中,CE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最高,胆囊胆管癌和结直肠癌次之;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以胆囊胆管癌最高。CA19-9诊断胆囊胆管癌敏感性最高,胰腺癌次之;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均以胰腺癌最高,并且诊断胰腺癌的优势比大于10。除胃癌及食道癌外,CA19.9敏感性高于CEA,联合检测CEA和CA19-9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但就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而言,单检CEA和CA19.9对某些器官肿瘤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2.
悬浮阵列技术在研究与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悬浮阵列技术是一种以荧光编码微球为核心,集流式细胞、激光分析、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多指标并行分析技术平台,可一次同时准确定量检测100种不同的生物分子;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并行检测等特点;常用于免疫分析、核酸研究、酶学分析、受体、配体识别分析等研究. 相似文献
33.
细胞内细胞因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一种现象,其对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自稳性调节具重要意义。当自身免疫异常时,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会攻击表达靶抗原的组织或器官,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至今已有30余种疾病被列为AID,但对A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主要是各种内外因素打破机体免疫系统的自身耐受,通过自身过度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或器官损伤。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机体内在因素(如遗传背景、自身抗原发生改变等)和外在因素(如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超抗原或非特异性T、B细胞多克隆刺激剂作用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AID研究日益深入。特别是近年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发病免疫机理的深入探讨、新的靶分子或位点的寻找都为AID研究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和提高AID临床诊断和治疗。对AI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技术和诊断指标进展见参考文献,在此仅重点阐述近几年与AID密切相关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ntracellular cytokine,ICK)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定量RT-PCR检测PBC患者外周血中颗粒溶素的基因表达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人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并测定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NLY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biliary cirrhos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质粒pET28a-GNLY,作为定量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此方法测定了60例PBC、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及6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GNLY mRNA的含量。结果PBC患者GNLY mRNA的表达范围为5.35×107-4.61×109拷贝/μg RNA;健康对照者为9.28×105-7.32×107拷贝/μg RNA。PBC组GNLY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疾病对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人GNLY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PBC患者GNLY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GNLY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利用重组抗原BCOADA-E2和PDC-E2的二联体(BP),检测PBC患者血清中的M2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Ni—NTA亲和柱纯化重组表达的BP融合蛋白,分别建立免疫印迹法(IBT)和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份PBC患者血清,以60份其他肝病患者、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80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组。结果 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患者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阳性53例,阴性7例,阳性率为88.3%;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60份其他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为M2(-)。结论 利用重组抗原BP检测M2抗体敏感性较高。对临床辅助诊断PBC提供一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1(SOCS1)干扰后,线粒体M2蛋白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诱导和培养健康人PBMC来源DC,小干扰RNA(siRNA)抑制SOCS1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M2蛋白刺激DC,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C表型CD83、CD86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变化。结果DC在M2蛋白浓度为70μg/mL刺激24 h,35μg/mL刺激24、48和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CD83和CD86的表达率以及IL-10和IL-12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2蛋白刺激SOCS1干扰后的DC,在不同刺激浓度和作用时间,CD83和CD86表达率以及IL-12水平与单纯M2蛋白刺激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而IL-10水平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在接受高浓度的M2蛋白刺激后,其成熟度、抗原递呈和Th1的极化能力增强;抑制SOCS1的表达,M2蛋白可进一步促进DC功能的增强,可能导致自身耐受的破坏。 相似文献
37.
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激活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建立测定B细胞激活因子 (B lymphocytestimulator ,BlyS)mRNA含量的荧光定量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 ,并用来检测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类风湿关节炎 (RA)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BlyS的基因表达水平 ,探讨BlyS基因表达水平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构建克隆载体 pMD18 T BlyS作为定量模板 ,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 ,建立实时荧光RT PCR方法在GeneAmp 5 70 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 19例自身免疫病(SLE、RA)确诊病人、2 0例亚临床病人 (主要是抗核抗体阳性 )、8例其他对照性疾病患者 (自身抗体阴性 ,免疫球蛋白升高 )、2 0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BlySmRNA表达含量。结果 19例自身免疫病确诊病人的PBMCs中均有BlySmRNA的表达 ,范围从 9 7× 10 5~ 3 2× 10 8拷贝 /μgRNA ,均值为 (8 4± 7 9)× 10 7拷贝 /μgRNA ;2 0例亚临床病人的强度为 8 6× 10 4~ 3 8× 10 6拷贝 /μgRNA ,均值为 (1 3± 1 2 )× 10 6拷贝 /μgRNA ;2 0名正常健康人的强度为 5 5× 10 4~ 4 9× 10 5拷贝 /μgRNA ,均值为 (1 7± 1 4 )× 10 5拷贝 /μgRNA ;8例自身抗体阴性而免疫球蛋白升高的其他疾病患者的强度为 5 8× 10 5~ 3 5× 10 7拷贝 /μgRNA ,均值为 (1 2±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TRAIL及其受体DeR1、DcR2、DR4、DR5 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细胞因子与TRAIL及其受体的相关性。方法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4、IL-10、TNF-α、IFN-γ浓度。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受体DeR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受体DeR2、DR4、DR5 mRN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隐脑患者血清中IL-10显著升高(P〈0.01),与TRAIL的变化成负相关;IFN-γ显著下降(P〈0.01),与TRAIL的变化成正相关。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下降及其受体DeR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AIL及其受体DeR1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9.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及其对T效应细胞(Trep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BC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s细胞百分比。统计无症状期、症状期、肝硬化期3组患者Tregs细胞百分比。免疫磁珠分离Tregs,检测CD62L、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的表达。体外细胞培养,^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Tregs对Treps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Tregs[3.63±0.9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7.42±1.09)%,P〈0.01)]。无症状期、症状期、肝硬化期各组Tregs细胞分别为(3.93±0.71)%、(3.64±0.83)%、(3.52±0.95)%,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egs细胞高表达CD62L、CTLA-4、GITR分子。PBC患者Treps的体外增殖可以被自身Tregs所抑制,1:1、1:2、1:4、0:1的比例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8.2±4.9)%、(51.6±7.1)%、(21.7±5.6)%、0,健康对照分别为(75.1±5.3)%、(54.5±6.4)%、(27.6±6.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C患者Tregs数量的降低可能是PBC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表达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法,探讨其在健康对照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设计TRAIL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RT-PCR扩增目的 片段.胶同收纯化目的 片段,构建克隆载体作为定最模板,在ABI Prism7000型荧光定量分析仪上进行扩增,建立标准曲线;同时检测30名健康对照者、30例PBC患者及2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BMC中TRAIL基因的荧光强度和循环阈值,计算样本中TRAIL基因的起始拷贝数.结果 FQ-RT-PCR检测TRAIL mRNA的线性范围为103-106拷贝/ug RNA(r=-0.997);高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5.6%和6.3%.低浓度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12.5%和14.6%.PBC患者TRAIL mRNA表达量为[(3.3±2.5)×105拷贝ug RNA],高于健康对照组[(0.5±0.2)×105拷贝/ug RN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4,P<0.01);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TRAIL mRNA的表达[(2.1±0.9)×105拷贝/ug RNA]亦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6,P<0.01),而两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8,P>0.05).结论 成功建立检测TRAIL mRNA的FQ-RT-PCR法,并初步发现TRAIL mRNA在PBC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BMC中表达升高,这将对肝硬化肝损伤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