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频谱约束的多频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EIT)算法。在已知成像域内各组分电导率频谱的情况下,通过重构独立于频率的参数——体积分数变化,同时利用多个激励频率下的测量电压差重构一帧时差图像,从而大大增加测量数据量以改善逆问题的病态性。数值仿真实验显示,该算法较传统阻尼最小二乘算法具有更小的图像伪影,且在低信噪比情形下具有更小的位置误差和形变误差。本研究有望为动态EIT提供一种有效利用多频信息的方法,并为在已知各组分电导率频谱情况下的动态EIT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62.
付峰  王志敏 《医学争鸣》1996,17(1):55-58
基于最优阻抗重构算法-修正的Newton-Raphson算法,开发了一套MicrosoftWindows3.1的应用程序,实现修正的N-R重构算法的计算机模拟,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细致的实验结果分析,对该算法性能作了全面的评价,并对其作了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3.
电阻抗扫描成像物理模型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在电阻抗扫描(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EIS)乳腺成像的初期实验阶段,验证EIS成像的可行性,初步明确影响EIS成像的因素。方法基于EIS实验平台建立一个能有效模拟乳房组织分布的物理模型,并用电导率有差异的NaCl溶液、琼脂块模拟了3种不同情况下的电场分布。结果不同电导率分布引起的电场扰动会造成不同的成像结果。结论基于EIS原理的成像是可行的,初步明确了影响EIS成像的因素。  相似文献   
64.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阻抗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美国National Instruments的NI6034E数据采集卡和CVI编程环境,基于虚拟仪器(VI)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用于一维生物电阻抗检测及二维阻抗成像的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包括系统初始化、用户界面、数据实时采集和显示及数据预处理等功能模块。数据实时采集和显示中,为了不丢点采集,采用了基于双缓冲的DMA技术。所有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并调用DAQ实现各功能模块。该软件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功能较完善等优点。  相似文献   
65.
66.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基础与螺旋CT特异征象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NG病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加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增强扫描,1例为颈椎间盘CT平扫时发现,4例为胸部CT检查发现,55例行甲状腺CT检查发现,观察其CT征象,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提出诊断及鉴别要点。结果:①病变部位、数目、大小、密度:无一例超出甲状腺包膜,43例多发,17例单发,单发者外形相对多发者较大,平均3.5cm,多呈囊变;32例表现为混杂密度,低密度为主,11例病灶表现为高密度。②病理类型:病理诊断NG 49例,其中NG伴乳头状增生或腺瘤性结节18例,NG伴腺瘤7例,NG伴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③螺旋CT表现:病灶多发多见,密度多混杂,低密度为主,本组11例平扫时表现为高密度,呈花环状、片状或均匀稍高密度结节;31例见钙化;15例病灶内见分隔;24例见包膜征象;49例不同程度囊变,其中12例完全囊变;22例增强扫描时表现为病灶内多发乳头状强化,平衡期扫描呈填充改变32例,囊变区不强化呈大小不等裂隙状低密度,26例呈等密度填充。结论:NG的CT影像表现(甲状腺境界清、增强扫描后病灶内多发乳头状强化影及平衡期呈均匀等密度填充、中心低密度裂隙征、病灶的钙化形态及分布、病灶内分隔影、病灶内光整圆形小囊变)有特异性,在定性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CT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3例胃异位胰腺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胃异位胰腺的CT表现。结果 13例胃异位胰腺中,位于胃窦部10例,胃体2例,胃底1例;病变均单发。10例最长径〈3.0cm,另3例最长径〉3.0cm,但均小于5.0cm。10例病变呈卵圆形,2例呈圆形,1例呈浅分叶状。增强扫描3例显著均匀强化;7例明显强化,其中6例均匀强化,另外1例中央小囊变区未见强化;3例强化不明显。2例显示中央脐凹征,深度分别为4、6 mm。结论胃异位胰腺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胃异位胰腺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正常妇女的电阻抗扫描乳腺检测数据的特征,为进一步的成像和判别异常阻抗区域打下基础. 方法: 对191例正常志愿者的电阻抗扫描乳腺检查数据,分别计算其相应的电阻抗实部、虚部、幅值、相位等参数. 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电阻抗参数的差异程度,比较同一个体左右两侧的一致性,观察不同个体电阻抗参数与年龄、身高、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同一个体不同测量位置和同次测量中不同电极位置的变化规律. 结果: 被测者电阻抗参数的个体差异程度较大,但自体的左右两侧一致性较好. 电阻抗参数与被测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同一个体不含乳头区的参数基本接近,而含乳头区参数则显著增大. 结论: 不同个体的电阻抗参数不能直接用于判断阻抗的异常变化,但同一个体的左右两侧以及不含乳头区的部位可以相互参照,用于判断阻抗的异常变化. 电阻抗扫描方法可以检测到阻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女性月经期前后电阻抗乳腺扫描(EIS)检查图像的变化。方法60例身体健康、25~45岁、不在孕期和哺乳期、未绝经的女性志愿者接受EIS。每人每周接受1次EIS常规检查,并且在每次月经周期前、后几天内也接受EIS检查,共持续14个月。观察月经期前后EIS成像的变化以及异常EIS成像与年龄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观察发现异常亮斑(假阳性)在月经期前(月经期前3~5d)的EtS成像中出现,通常异常亮斑仅存在1周,到第3周(月经期后3~7d)后基本消失,并且成像结果更趋于均匀的灰度图。本组受试者中81.7%(49/60)的EIS成像在月经期前后发生变化。但也有18.3%(11/60)受试者的检查结果没有变化。60例受试者月经前3—5d与月经后4—7d的EIS检查成像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经期前、后EIS成像的变化与年龄无关(P〉0.050)。结论女性月经前EIS成像可出现假阳性表现。为了能获得正确EIS检查结果建议进行EIS检测时应避开月经期前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70.
目的:实现电阻抗断层成像(EIT)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性能评价软件中的数据快速采集和存储功能。方法:分析比较了Timer和多媒体2种Windows定时器,基于Visual C++分别编程实现了EIT数据采集系统性能评价软件并比较了结果。结果:2种定时器均可以完成对EIT数据的采集、显示、存放和简单处理功能,但是多媒体定时器的定时精度更高,能够更准确而有效地完成上述任务。结论:多媒体定时器稳定可靠,可以满足一般情况下的高精度定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