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38篇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胶囊联合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天智颗粒治疗、奥拉西坦联合天智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6周; 治疗前和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测评,并以MMSE 评分为依据判断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和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 MMSE评分均有显著提高,ADL评分均有明显减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评分较其他2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天智颗粒治疗组、奥拉西坦联合天智颗粒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75%、80.0%、92.5%,联合治疗组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天智颗粒联合奥拉西坦能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明显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疾控)机构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广东省提高应急准备与响应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3月通过问卷对各级疾控机构流感大流行应急准备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信息平台/流感网络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资源调度情况/流感病毒检测能力。2009年12月通过现场调查、电话访问等方法对各级疾控机构2009年流感大流行应急响应情况进行快速评估。结果广东省共调查124家疾控中心,其中省级1家、市级21家、县(区)级102家。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70.2%(87/124)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本辖区流感大流行应对领导小组;77.4%(96/124)的疾控中心的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库/组;98.4%(122/124)的疾控中心设置有专人负责与应急指挥部(中心)的信息联络工作;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均配置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消杀人员。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能力的比例分别为90.5%(19/21)、85.7%(18/21)和47.6%(10/21);县(区)级疾控中心仅66.7%(68/102)具有采集鼻咽拭子标本的能力,11.8%(12/102)具有流感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能力。省级、4.8%(1/21)的市级、13.7%(14/102)的县(区)级疾控中心或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抗流感病毒药物储备。从2009年5月起,将18家市级疾控中心新纳入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18个市的19家医院新纳入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省财政安排资金给14家经济欠发达地级市的疾控中心装备了实验室装备1套;在全省组织举办甲型H1N1流感各类防控知识培训班4期。结论广东省各级疾控机构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前已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发生流感大流行后及时对薄弱部位如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及流感检测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保证了甲流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3.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new β Ti alloy mini-prosthesis with low elastic modulus on resurfacing the full-thickness Surface defect of the knee joint in dogs.Methods A full-thickness osteochondral defect of 7 mm in diameter was created at the medial femoral condyle of both hind limbs in 8 healthy adult dogs.The titanium alloy mini-prostheses with high-modulus of elasticity were implanted on the right side(control group)and those with low-modulus of elasticity on the left side(experiment group)to repair the cartilage defects.After 3 months,all the 8 dogs were sacrificed to harvest the specimens.Radiographic,histologic and micro-CT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stability of the mini-prostheses and growth of the bone and cartilage surrounding the implants. Results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revealed no indications of device disassembly or subsidence.Bone trabeculae surrounding anchoring screw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visibly more and dens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Micro-CT data revealed that the bone volume fraction,trabecular thickness,trabecular number and tissue mineral density were 0.389%±0.025%,0.049±0.002 μm,8.9±0.4 mm-1 and 652.7 ±12.6 mg/mm3 respectively in the experiment group,compare with 0.253%±0.024%,0.038±0.002 μm,5.9±0.4 mm-1 and 595.2±7.6 mg/mm3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P<0.05).Cartilage around the cap grew well and the surface remained smooth.Periphery of the resurfacing implant was covered by an extension of the superficial cartilage emanating from the defect margins. Conclusions The new β Ti alloy mini-prosthesis with low elastic modulus is favorable toward resurfacing the articular surface defect.The low-modulus of elasticity can improve new bone formation on the implant-bone interface.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内植骨支撑成形术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牵引过伸)手法复位或(和)球囊扩张复位、经皮椎体内植骨(自体骨和异体骨)支撑成形术治疗23例中青年不同程度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20~61岁.平均42.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7 d.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3~15个月(平均8.6个月)随访.1例因术中植骨不够、活动过早,术后1个月伤椎高度有所丢失,其余患者伤椎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5%以上.23例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分NN(53.2±23.4)%、(17.2±12.1)%,椎体Cobb角分别为19.6°±5.2°,6.8°±4.4°,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过伸手法复位或(和)球囊扩张复位、经皮椎体内植骨支撑成形术,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施行急诊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51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施行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在入院2 ~ 24 h内手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瘘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CSF)2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6例,切口裂开2例,肺部感染6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7.22 %,死亡11例,手术死亡率7.28 %,术后顺利出院的140例全部得到随访,统计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3 %(128/140)、34.29 %(48/140)和2.14 %(3/140)。其中根治性手术114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1 %(109/114)、40.35 %(46/114)、2.63 %(3/114)。姑息性手术37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51.35 %(19/37)、5.40 %(2/37),无一例生存5年。结论 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可行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手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术后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再辅以正规的化疗及放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MEBT/MEBO及贝复济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再生与修复的作用,并期望为皮肤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美宝湿润烧伤膏组)30例和对照组(贝复济组)30例.观察用药3天、14天、21天、28天各组难愈合创面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疼痛程度、肉芽生长情况及用药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MEBO组在用药3天时缓解伤口疼痛与贝复济组有差异,P<0.05;MEBO组在用药后7天缓解疼痛与贝复济组有差异,P<0.05,说明MEBO缓解疼痛效果优于贝复济;用药后7天MEBO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与贝复济组相同,P>0.05;MEBO组在用药14天、21天、28天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小伤口深度与面积大小与贝复济组无差异,P>0.05,说明MEBO在加速伤口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面与贝复济效果等同,两组痊愈率接近;MEBO组与贝复济组创面愈合时间无差异;SI评分MEBO组与贝复济组有差异,P<0.05,说明MEBO减少瘢痕形成优于贝复济.结论:MEBO在减轻疼痛,减少瘢痕愈合方面优于贝复济,而在促进伤口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面与贝复济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加强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管理,确保辐射环境安全。方法 对济南市电磁辐射污染源数量进行了分类汇总,对市内150个移动通信基站的抽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结合工作经验提出我市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存在的问题。结果 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尚存在不少问题。结论 将济南市现状延伸,我国在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及环境标准制定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在孤立性肺结节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施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niportal VATS)组21例,传统胸腔镜手术(conventional VATS)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比传统胸腔镜组手术时间短(P<0.05),术后24h、72h疼痛程度减低(P<0.05),术中出血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调脾护心方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ISO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8mg·kg~(-1)),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曲美他嗪组(西药组)、调脾护心方低剂量组、调脾护心方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及所给药物如下:高剂量组(23. 4mg生药·kg~(-1)·d~(-1));低剂量组(5. 85mg生药·kg~(-1)·d~(-1));西药组(10mg·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等量生理盐水(2ml·100g~(-1)),连续灌胃28天后,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Mg~(2+)ATP酶及Na+-K+ATP酶含量,观察HE染色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调脾护心方可不同程度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时大鼠心肌组织中c Tn I、CK-MB水平,降低血清AST、LDH活性,提高心肌组织Ca~(2+)-Mg~(2+)ATP酶、Na+-K+ATP酶活力,降低心肌组织内MDA活性,提高SOD活性,与调脾护心方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可进一步改善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调脾护心方可减轻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损伤,提高心肌组织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但其确切分子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掌握长江中下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委)所属水文机构工作区钉螺分布状况,为评估水文工作人员血 吸虫感染风险和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述水文机构工作区域的可疑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 法进行查螺,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7个水文机构的19处工作现场,查出9个水文机构的10处工 作现场有钉螺孳生。有螺面积查出比例达38.81%,活螺框出现率为3.08%,平均活螺密度为0.07只/0.1 m2,其中所处中 游的水文机构工作区的平均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最高。结论长江中下游长江委所属部分水文机构工作区域有不 同程度的钉螺孳生,水文工作人员面临血吸虫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