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扩张包膜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扩张器发明以来,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及对扩张技术的不断改进,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发挥了其独特的治疗效果,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整形外科里程碑性的成果。但伴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许多专家发现该技术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其中皮瓣经扩张后形成的纤维包膜,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2.
皮肤重叠扩张至极限后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树林  汪洋  李兵  韩胜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8):894-895,i0001
目的:通过观察皮肤经重叠扩张至极限后的组织学变化。以探索进一步改良优化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有效途径。方法:以6只白色小家猪作为试验动物,制作重叠扩张术极限扩张(ETE)和常规扩张(RTE)动物模型,切取两种扩张方法扩张后的皮肤组织作测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极限扩张后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表皮层厚度与RTE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纤维束细小;弹力纤维广泛断裂;Ⅰ型胶原含量减低。结论:皮肤经持续重叠扩张后可达到极限;导致皮肤达到扩张极限的原因是机械力的持续过度牵拉和皮肤胶原纤维产生的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83.
白芨胶载外源性rhEGF对创面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白芨胶(BSG)作为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的载体,在兔背部的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家兔40只,体重2.5~3.0 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盐水对照(SW)、BSG、rhEGF、BSG+rhEGF四组,于脊柱的两侧其正中旁开2.0 cm处手术制作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各3个,面积约2.0 cm×2.0 cm.分别用浸透上述四种液体的纱布外敷创面,隔日换药1次.于外敷后第3、5、7、10天取材,行HYP含量的测定.结果 四组的HYP含量于外敷后第3天均较低,以后逐渐递增,至第10天达较高水平.在同一时间段上,BSG+rhEGF组的HYP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BSG组略高于rhEGF组(P>0.05),但三组均显著高于SW组(P<0.05).结论 BSG+rhEGF能促进创面中HYP合成的增加,从而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提高了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84.
湿润烧伤膏对鲜红斑痣激光术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对减轻鲜红斑痣激光术后疼痛程度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疗效。方法:接受激光仪治疗的鲜红斑痣患者6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外用红霉素眼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持续时间和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MEBO)对减轻激光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5.
本文报道14例早期梅毒患者,其中6例因同性恋致病,4例并发淋病,急性淋病性尿道炎2例,急性淋病性口腔炎和急性淋病性直肠炎各1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诊断、组织病理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内眦开大术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的新方法。方法:根据内眦赘皮的倒"L"法,并设计内眦处微小三角瓣,同时行重睑术,利用重睑线切口调整内眦处微小三角瓣,矫正内眦赘皮同时行重睑成形术。结果:通过临床56例就医者的临床观察及术后随访,发现所有就医者术后内眦赘皮均达到矫正目的,同时形成了重睑,局部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轻中度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矫正,它是一种远期效果确切、疗效稳定的内眦赘皮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皮瓣缺血再灌注(i schemi a reperf usi on,IR)损伤后细胞凋亡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标记技术(TUNEL)法,在大鼠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观测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光镜下观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皮瓣组织中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实验组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TUNEL细胞数量急剧增多,对照组各时间段TUNEL细胞表达显示呈递增趋势,但较实验组递增速度缓慢。两组经SPSS11.5统计学检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等损伤因素可加速细胞的凋亡,有望为皮瓣从基因分子水平的保护探讨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外观呈三鼻孔样先天性鼻畸形的分类与诊断,以期为临床提供较为规范的诊断标准。方法:总结我国自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且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外观呈三鼻孔样先天性鼻畸形丈献14篇共26例病例,从外科情况、辅助检查、合并畸形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其相同点及不同点,从胚胎学角度探讨其发生机理。结果:根据异常鼻孔部位不同,分为鼻孔位于鼻尖部和位于鼻翼一侧,并有三个不同的诊断。结论:应根据病例特点及胚胎学发生原理对三鼻孔样畸形诊断。异常鼻孔位于鼻尖者为“额外鼻孔”:异常鼻孔位于鼻翼一侧,与鼻腔相通者为“副鼻”:不与鼻腔相通者为“先天性鼻窦道”。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在体内环境中对瘢痕形成的影响,为其抑制瘢痕增生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长耳兔共3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实验组加服三苯氧胺溶液。在不同时间点对比创面愈合程度、组织形态学变化、瘢痕组织的厚度、纤维细胞密度及TGF-β2含量的差异。结果:创面愈合时间实验组(12·3±0·6d)较对照组(11·0±0·4d)延长(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瘢痕厚度第30d(153·7±17·1μm,162·1±51·1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0d(173·2±11·97μm,211·2±22·14μm)、第90d(121·1±7·912μm,231·0±32·5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纤维细胞密度第30d(3679·4±506·2,4749·4±697·56)、60d(3788·4±627·91,4553·0±578·84)、90d实验组(3589·5±554·29,4431·7±63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瘢痕中TGF-β2含量第30d(37·47±7·5,45·2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0天(40·69±3·1,56·97±5·02)、第90d实验组(37·76±6·3,54·6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内环境中,三苯氧胺可抑制瘢痕的增生,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辅助,在腋下切口假体隆乳术中的临床应用与操作体会。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内窥镜辅助隆乳20例,40侧。手术均行腋下切口,内窥镜辅助,胸大肌下分离置入假体或胸大肌筋膜间分离置入假体。结果:20例均随访1年以上,一例一侧包膜挛缩变硬,再次内窥镜辅助经腋下切口切开包膜组织,扩大腔隙,重新置入假体,,术后恢复好。其余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外形及手感好,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