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术2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改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先用小圆钻钻孔,之后用来复锯截除下颌骨外板、摆动锯长斜形或弧形截骨。结果本组共29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效果满意26例,不满意3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开口度、口型及咀嚼功能均正常,无血管损伤、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意外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切口下颌角截骨重塑面部轮廓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2.
几丁糖对扩张后皮瓣纤维包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阐明几丁糖干预纤维包膜形成的作用机制,为应用几丁糖解决临床上因纤维包膜挛缩,而导致组织扩张术后皮瓣利用率降低这一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制作应用几丁糖干预的埋植扩张器动物模型及其常规对照模型各15个,取材计算带纤维包膜皮瓣回缩率后,分别制作HE染色、Masson染色、CD34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进行相关观察;并随机选取每组各15个视野应用显微标尺测量纤维包膜厚度,了解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将标本固定后送电镜观察. 结果 几丁糖干预组纤维包膜厚度516.000±128.491 μm,对照组83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毛细血管数量平均每视野8.200±2.150个,对照组平均每视野7.900±1.729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成池状,数量明显减少,脱颗粒现象明显,线粒体部分或大部分嵴融合或消失,偶见正常高尔基氏体,未见或偶见微丝结构,游离核糖体数量减少;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少见脱颗粒现象,线粒体嵴基本完整,可见许多明显的微丝结构,核糖体数量未见明显减少. 结论 几丁糖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延迟成纤维细胞分化为纤维细胞过程、抑制成纤维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转化等作用,有效地减轻了扩张后皮瓣的收缩率;同时由于其不影响随扩张皮瓣面积增大而出现的毛细血管增生和扩张,所以不影响纤维包膜增加扩张后皮瓣血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白芨胶作为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载体对兔背部创面表皮细胞DNA含量及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3/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临床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家兔40只,以手术切割方法造模,距脊柱正中旁开2cm处做皮肤全层切口,面积约2cm×2cm,左右各3个。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白芨胶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和白芨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白芨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白芨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用已配好的药液浸透纱布外敷伤口,换药1次/d。取材后测定:①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标准以创面面积小于总面积的5%或愈合面积大于95%为完全愈合。②伤口愈合率:各组动物分别在术后第3,10天,用0.25cm×0.25cm的透明方格纸测定伤口面积,用德国产ASN-68K半自动图像分析仪计算伤口面积,伤口愈合速率=愈合面积/原伤口面积×100%。③表皮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检测术后第5天表皮细胞DNA的含量及周期变化,增殖指数=(S G2M)/(G0/G1 S G2M)×100%。结果:纳入家兔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伤口愈合时间:白芨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伤口愈合时间少于生理盐水组、白芨胶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9±0.3),(19.3±0.7),(16.8±0.7),(17.6±0.6)d,t=7.632,3.278,4.563,P<0.01,0.05,0.05]。②伤口愈合率:术后第3,10天,白芨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家兔伤口愈合率高于生理盐水组、白芨胶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第3天分别为(49.83±0.03)%,(21.63±0.03)%,(36.34±0.03)%,(39.57±0.04)%,P<0.01;第10天分别为(87.88±0.01)%,(68.40±0.02)%,(83.37±0.01)%,(78.97±0.02)%,P<0.01,0.05]。③表皮细胞增殖活性:术后第5天,白芨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的增殖指数高于生理盐水组、白芨胶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3.17±1.1)%,(31.7±1.4)%,(36.3±1.6)%,(32.59±1.5)%,P<0.05]。结论:白芨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创面表皮细胞DNA的合成,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4.
目的:壳多糖具有抗菌消炎和收敛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神经生长等功能,是创伤愈合和上皮形成的重要调节物.实验联合应用壳多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室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标准均为生物安全二级(BSL-2).①实验材料: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50 g,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以切割法制各大鼠创伤模型,造成全层皮肤刨面.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壳多糖组、生长因子组、壳多糖 生长因子组,并分别给予蒸馏水、100 g/L壳多糖、1 000 IU/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 g/L壳多糖 1 000 IU/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药液治疗,每组12只.③实验评估:以创面愈合时间和速率、新生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细胞渗出的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壳多糖 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时间最快(P<0.01).②与其他3组比较,壳多糖 生长因子组第3天有较多毛细血管生成.第14天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③壳多糖 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术后第10天达到最高峰,至伤后第14天仍保持高水平,且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壳多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过程,提高愈合质量,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大限度发挥各自功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额肌瓣和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对36例(43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瓣和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矫正术,术后随防3个月~2年,平均13个月。结果:矫正良好31例,矫正尚可5例,无矫正不良者。结论: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术矫正重症上睑下垂较传统单纯额肌瓣悬吊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更符合生理解剖特点,矫正重症上睑下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将几丁糖应用于临床,观察应用前后扩张皮瓣纤维包膜中毛细血管数量的变化,探讨几丁糖对扩张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选取24例适宜患者,即病损面积约为5 cm×10 cm,且其周围可同时放置2个100 ml的扩张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时,在邻近病损部位两侧正常皮肤处的皮下浅筋膜深层剥离足够大的腔隙后,埋置100 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各1个.将应用几丁糖的一侧设为实验组,另一侧设为对照组,并做标记.取材制作CD34染色切片后,每组随机选取15个视野于100倍的光镜下观察,计数毛细血管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毛细血管数量平均每视野为(8.200 ±2.150)个,对照组为(7.900 ±1.729)个,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几丁糖干预扩张皮瓣中纤维包膜的形成过程时,不会减少纤维包膜中毛细血管的数量,因此,不会影响扩张皮瓣的血供与营养.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外观呈三鼻孔样先天性鼻畸形的分类与诊断,以期为临床提供较为规范的诊断标准。方法:总结我国自1994年以来公开发表且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外观呈三鼻孔样先天性鼻畸形丈献14篇共26例病例,从外科情况、辅助检查、合并畸形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其相同点及不同点,从胚胎学角度探讨其发生机理。结果:根据异常鼻孔部位不同,分为鼻孔位于鼻尖部和位于鼻翼一侧,并有三个不同的诊断。结论:应根据病例特点及胚胎学发生原理对三鼻孔样畸形诊断。异常鼻孔位于鼻尖者为“额外鼻孔”:异常鼻孔位于鼻翼一侧,与鼻腔相通者为“副鼻”:不与鼻腔相通者为“先天性鼻窦道”。  相似文献   
68.
自从Fischer于1977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上报道负压脂肪抽吸术以来,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中对于治疗大的脂肪瘤(直径﹥10cm)亦是一种良好的选择。2001年~2011年初,我科利用脂肪抽吸术治疗巨大脂肪瘤共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索一种个性化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的手术方法以获得最佳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个性化特点,依据上睑皮肤松弛程度,选择重睑切口、眉下缘切口、眉上缘切口、切眉切口、睑缘切口方法矫正,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探寻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最佳手术方法。结果:本组505例患者,其中490例对术后效果满意,满意率为97%。15例患者效果欠佳,其中,6例重睑臃肿不自然,2例眉上切口瘢痕明显,1例眉下切口眉形变平,1例上睑出现纵褶,1例重睑线不流畅,4例皮肤松弛矫正不明显,均为重睑线去皮法。结论:对上睑皮肤松弛手术治疗者,应根据个性化特点,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及眉的外形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应用内窥镜辅助,在腋下切口假体隆乳术中的临床应用与操作体会。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内窥镜辅助隆乳20例,40侧。手术均行腋下切口,内窥镜辅助,胸大肌下分离置入假体或胸大肌筋膜间分离置入假体。结果:20例均随访1年以上,一例一侧包膜挛缩变硬,再次内窥镜辅助经腋下切口切开包膜组织,扩大腔隙,重新置入假体,,术后恢复好。其余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外形及手感好,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包膜挛缩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