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40例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22例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戊肝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乙戊重叠感染组,三组之间ALT、AST、TBIL、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戊肝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白蛋白、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戊重叠感染、乙戊重叠感染与单纯戊肝相比较临床合并症多、并发症重.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特别是乙戊重叠感染患者,要加强临床监测,提高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意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 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 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sAg阳性患者562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慢乙肝组(173例)、肝硬化组(218例)、肝癌组(54例)和肝癌术后组(117例);分别以HBsAg 3.0 Log IU/ml,HBcrAg 4.0 Log U/ml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HBsAg低HBcrAg组(142例)、低HBsAg高HBcrAg组(124例)、高HBsAg低HBcrAg组(31例)和高HBsAg高HBcrAg组(113例)。比较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血清学标志物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HBcrAg、AFP和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62例患者中,男403例,女159例;年龄7~81岁,中位年龄51.0岁。临...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伊利司莫-铜(ES-Cu)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和铜死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ES-Cu诱导的AML细胞存活率以及AML细胞经铜螯合剂TTM预处理后ES-Cu诱导的细胞存活率;Calcein/PI检测试剂盒检测ES-Cu诱导引起的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变化;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GSH和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铜死亡相关蛋白ATP7B、FDX1、DLAT、DPYD的表达。结果:ES-Cu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及HL-60的毒性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Kasumi-1=-0.99,rHL-60=-0.98)。随着ES-Cu浓度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随之升高(P<0.01-0.001)。铜螯合剂TTM可以显著逆转ES-Cu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活性氧的促进作用。随着ES-Cu浓度升高,Kasumi-1细胞内GSH含量逐渐降低(r=-0.98),ATP7B、FDX1、DLAT和DPYD蛋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鉴定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6年9~11月培养阳性的腹水标本202瓶,差速离心法富集菌体,利用MALDI-TOF MS对菌液进行直接鉴定.结果 202瓶样本中,196瓶为单菌株感染,6瓶为混合菌感染.单菌株感染中,菌株的种、属鉴定符合率分别为77.6%和93.4%.其中革兰阴性菌的种、属鉴定符合率为75.9%和91.1%;革兰阳性菌的种、属鉴定符合率为80.2%和95.3%;真菌的菌种、属鉴定符合率为12.5%和50.0%.6瓶混合菌感染样本,均鉴定出其中一种菌.结论 利用MALDI-TOF MS直接鉴定腹水培养阳性样本中的病原菌,鉴定准确率高,检测时间短,为腹腔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5.
近年,国内一些三甲医院陆续开展了质量管理认证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逐步被管理者接受。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就是制订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将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到各个管理环节,周而复始,不停顿地运转,最终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本文探索了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自身抗体检验后的质量控制环节,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及总结改进,不提升检验后质量。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抗体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6.
<正> 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程度很高的,预后不好的恶性肿瘤。我院自1976年至1989年共收治20例女性生殖器恶性黑色素瘤病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PLT对乙型肝炎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15-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02例HBV-ACLF患者分为28 d存活组和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进行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检测,寻找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BIL、ALB、BUN、C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MELD评分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入院28 d预后,入院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患者年龄、T-BIL、BUN、Cr、PT、APTT、INR、NLR、ALBI评分、MELD评分较28 d存活组高,而ALB、PTA、PLT较28 d存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评分和PLT为影响ACLF患者入院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评估ACLF患者28 d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0.4%.结论 MELD评分联合PLT对于评估HBV-ACLF患者28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分析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40例单纯急性戊型肝炎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122例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戊肝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乙戊重叠感染组,三组之间ALT、AST、TBIL、D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戊肝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甲戊重叠感染组与乙戊重叠感染组的白蛋白、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P<0.01);甲戊重叠感染、乙戊重叠感染与单纯戊肝相比较临床合并症多、并发症重.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特别是乙戊重叠感染患者,要加强临床监测,提高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意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CCmec genotyping, subtyp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in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vide the proof for molecular epidemiology. Methods To detect mecA gene and SCCmec genetyping and subtype in 50 MRSA by PCR. According to CLSI's guidelin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with disk diffusion. Results All 50 MRSA had meeA genes. 45 strains were SCCmecⅢ types; 3 strains were SCCmecⅢA types;2 straius were SCCmec Ⅱ types. There were no SCCmec Ⅰ and SCCmecⅣ types. SCCmec Ⅱ ,SCCmecⅢ and SCCmecⅢ A type strains were all multiresistant. Conclusion 50 MRSA are all multiresistant. SCCmec Ⅲ are the main types.  相似文献   
6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也可能是严重临床表现,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10.3mg~12.0mg/dl或2mmol/L水平时,酮酸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