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辐射致癌的人类证据,人类认识放射性肿瘤的历史,放射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判定,我国相关诊断标准的变迁,我国职业性放射性肿瘤的诊断现状以及诊断程序等方面对放射性肿瘤进行解析。通过计算病因概率判定职业性放射性肿瘤,为个体受照后所患肿瘤与电离辐射的因果关系判定及相应的赔偿裁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天津市81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 35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护措施中,符合率最低的为警示标志和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基本情况,以便改善其防护现状,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天津市全部行政区域105家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9家、二级医疗机构10家、一级医疗机构22家、民营医疗机构54家)中的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X射线诊断工作场所(包括X射线摄影机、X射线透视机、CT机房)413个、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包括后装机和加速器机房)13个和核医学工作场所(包括PET/CT和SPECT/CT机房)8个]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家标准和卫生行业标准进行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各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的比较采用R×C列联表的χ2检验。 结果 434个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整体初检合格率为95.4%(414/434)。放射诊断中CT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79.6%(43/54),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95.5%(128/134)]均低于X射线摄影机机房[99.6%(224/2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46、11.820,均P<0.05)。CT和X射线透视机机房的不合格指标均为机房门。放射治疗中加速器机房的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最低,为81.8%(9/11)。加速器机房的不合格指标为机房墙体(主墙的次屏蔽区)。后装机及核医学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均为100%(2/2、8/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和近台同室操作的X射线透视机透视防护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合格率为100%(35/35)。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7.4%(38/39)和93.3%(265/284)。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检测合格率均为100%(34/34、77/77)。民营医疗机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初检合格率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8,P<0.05)。 结论 2019年天津市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存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现象,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的重视与改进,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防护不合格工作场所的重点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对甲基桂皮丹酚酯的抗辐射活性。 方法 以6~8周龄的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经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以30 d存活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肺和肝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为指标,考察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对甲基桂皮丹酚酯的抗辐射损伤效应。 结果 对甲基桂皮丹酚酯可以提高经8.5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损伤ICR小鼠的30 d存活率,对小鼠经6.5 Gy 137Cs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损伤生理指标影响的检测结果显示,对甲基桂皮丹酚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血小板和DNA含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且SOD水平随着对甲基桂皮丹酚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丙二醛水平则有所降低,尤其是高剂量组的效果较显著。 结论 对甲基桂皮丹酚酯可能具有抗辐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测井职业人员的中子个人剂量,于2013年4—10月采用CR39中子个人剂量计和固体核径迹技术,对某石油测井公司436名职业人员的半年中子个人剂量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测井职业人员半年人均中子个人剂量为0.56 mSv;管理、监督及操作岗位个人剂量分别为0.40、0.28和0.61 mSv,岗位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射线工龄10、10~、20~及30年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分别为0.65、0.51、0.43和0.34mSv,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次调查的测井工作人员半年的中子个人剂量处于低水平状态,应关注操作岗位和接触射线工龄较短的测井人员。  相似文献   
16.
辐射损伤可由多因素引起,包括核辐射、放射性元素工业应用、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等,随着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医学应用的迅速发展,辐射损伤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辐射可导致急性、慢性的组织损伤甚至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从而降低受照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作为一类有前景的辐射防护药物,为多种辐射损伤提供了新的防治手段,本文旨在针对具有辐射防治意义的几类FGF做一综述,主要包括FGF1、FGF2、FGF7等。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神经干细胞、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表现出很好的潜力。 目的:总结了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81-01/2011-08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阿尔茨海默病;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或“Alzheimer’s disease; stem cel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7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的了解,有利于选择更灵敏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有效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DNA变化的氧应激,免疫应答的参与等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都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通过对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指导其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外周血和脑脊液中相应细胞因子浓度较正常人相比有明显的改变,加强了阿尔茨海默病伴随着免疫应答的结论,提示炎性应答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改变的级联反应。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引发的免疫应答反应与外周血中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取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L-1待用。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间充质干细胞组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尾静脉注射1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不造模,尾静脉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造模,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第一次穿环时间增加而穿环次数减少,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有所减少,第一次穿环时间减少,穿环次数有所提高,但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比较不明显。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在造模后4d出现N-乙酰天冬氨酸降低,肌醇升高,造模后7d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7d后外周血各炎性因子水平有所降低。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的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钴-60(60Co)源辐射所致放射皮肤损伤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起60Co源辐射事故中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天"住院期间和受照后15年医学随访期间的皮肤专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天"右手食指于受照后15 d出现红斑,受照后20 d出现边界清楚的水泡,受照后28 d水泡吸收,局部干燥、结痂;受照后33 d硬痂脱落;受照后91 d右手食指皮肤干燥、萎缩变薄、粗糙、弹性差;临床诊断为右手食指Ⅱ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医学随访期间,"天"右手食指于受照后1年出现干燥、皲裂和角化过度等慢性病变,诊断为右手食指Ⅱ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受照后2、5、7、9和13年右手食指受照部位反复出现溃疡,伴有干燥、脱屑、色素减退、萎缩性疤痕、指甲纵裂和右手指伸展受限等体征;受照后15年,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色素减退,出现萎缩性瘢痕。受照后2~15年随访期间均被诊断为右手食指Ⅲ度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可迁延发展成为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其恢复过程漫长。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在急性放射病治疗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按传统命名方式可分为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其中,具有刺激造血功能的一大类细胞因子被统称为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HCF).急性放射病(Acute radiation sickness,ARS)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3种类型[1].其中骨髓型最常见,其主要特征为造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骨髓增生程度降低,全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