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痉挛状态的神经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痉挛状态(spasticity)是一组因牵张反射过度导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表现为痉挛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病症的总称.痉挛状态一般都有以下4种基本临床特征:(1)关节僵硬,肢体活动性下降;(2)腱反射亢进;(3)肢体被动平伸时表现出强烈的阻力;(4)屈肌反射过强.据估计世界范围内目前有超过1亿人受到痉挛状态的影响,其中约半数以上的痉挛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22.
背景: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显微缩小术等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成人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在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中如何尽快提高相应肌肉的肌力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 目的:观察肌兴奋仪在成人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康复中促进肌力恢复、运动功能改善的作用。 设计:病例分析。 单位: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 对象:选择2000-01/2002-05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成人下肢痉挛状态患者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19~48岁。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的21例患者为治疗组,未接受肌兴奋治疗仪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 方法: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开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康复训练同时开始使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30min/次.3次/d,7d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3d,坚持至少6个月。康复训练之前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踝踱屈肌、膝屈曲肌、大腿内收肌肌力.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随访了解肌力改善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和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相应肌肉平均肌力。结果:4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踮屈、膝屈曲、大腿内收肌平均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②治疗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踝踱屈、膝屈曲、大腿内收肌平均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4.2&;#177;0.8),(3.7&;#177;0.7)级;(4.3&;#177;0.7),(3.8&;#177;0.7)级;(4.0&;#177;0.7),(3.50&;#177;.5)级;治疗6个月:(4.5&;#177;0.6),(3.9&;#177;0.7)级;(4.6&;#177;0.7),(4.0&;#177;0.5)级;(4.4&;#177;0.7),(4.0&;#177;0.6)级,(P〈0.05或P〈0.01)]。 结论:在成人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同时应用肌兴奋仪可以加快肌力的恢复和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3.
继发性面肌痉挛(附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继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7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977例面肌痉挛病例中的5例(0.5%)继发性者。其中3例为桥小脑角胆脂瘤,术中除将肿瘤切除减压外,还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为听神经瘤.行肿瘤切除;另外1例双侧面肌痉挛病人为右上矢状窦旁前中1/3交界处脑膜瘤,行常规开颅肿瘤切除。结果5例病人术后面肌痉挛均消失,分别随访1、15、37、40、79个月,治愈率100%。术后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单纯耳鸣1例;轻度面瘫并听力下降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出院时均治愈。结论继发性面肌痉挛多由桥小脑角生长较广泛的胆脂瘤引起:除行颅后窝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外,如发现动脉通过面神经出脑干区,还应行责任动脉显微血管减压术,方能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踝部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成人97只足踝部痉挛状态病人的病历资料,均采用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1/3—2/3)切断术。结果 100%病人术后立即感踝部痉挛状态缓解,术后2周内步态功能改善率为100%。平均随访37个月,痉挛状态缓解率92.8%,步态改善率89.7%,生活质量提高率89.0%。术后发生小腿、足部感觉障碍12例,肌无力10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 选择性胫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踝部痉挛状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指一侧颜面部阵发性、不自主的肌肉痉挛,其病因目前已确认是小脑脑桥角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n)受责任血管压迫而发生脱髓鞘病变,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发生短路而导致.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已知惟一可治愈特发性面肌痉挛的方法,特别是其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性,成为最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经乙状窦后入路MVD疗效满意,且切口小,创伤小,对颅内内环境骚扰轻微,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符合神经外科微侵袭治疗的原则.作为精细程度极高的一类功能神经外科手术,MVD操作技术期待推广,尽量避免发生让患方难以接受的严重并发症.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合理设计切口、准确定位骨孔、充分释放脑脊液、掌握小脑脑桥角解剖知识和娴熟显微手术技巧是MVD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6.
27.
28.
目的观察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应用肌兴奋治疗仪的疗效。方法将 4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痉挛患者术后分为治疗组 (2 1例 )和对照组 (2 8例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但治疗组患者加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于肌兴奋治疗仪治疗前及术后 3个月、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相应肌肉平均肌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力提高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下肢痉挛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时 ,应用肌兴奋治疗仪可加快肌力恢复和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颅底外科中心近5年的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颅底外科中心2016年8月1日~2021年8月1日间接受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共225例,调阅纳入研究患者的病历和相关影像学资料,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结果  在225例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中有6例(2.7%)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大血管损伤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大脑前动脉损伤1例),爆发性颅内感染1例,颅内多发性肿瘤种植转移1例, 颅底重建移植物大面积坏死1例。结论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对于有经验的颅底外科团队而言是安全的,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仍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