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不同时相的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成功制作11头小型猪肺动脉栓塞实验模型(另1头死于出血性肺梗死),以尿激酶作为溶栓剂,观察在栓塞不同时相(栓塞术后30min、栓塞术后10天、术后30天)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实验小型猪在肺动脉栓塞急性期(3头次)以尿激酶15×104U溶栓治疗后被栓塞肺动脉恢复通畅;亚急性期(3头次)以30×104U尿激酶后得到同样结果;慢性期(3头次)以50×104U尿激酶溶栓后,肺动脉三级分支内的血栓完全溶解,再追加5×104U尿激酶,肺动脉四级分支内血栓明显减少。结论肺动脉栓塞不同时相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较慢性期的疗效好,不同时相的溶栓治疗所需尿激酶剂量随栓塞时间延长而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2.
我们于1992年初采用胶碘酮与异搏定合用治疗冠心病房颤、并与胺碘酮组及其换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48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2岁。与对照组资料基本相似。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均为近1年内发生房颤并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入院后经检查除外甲亢及风湿活动、心衰病人先矫正心衰,调整机体内环境,使血清钾保持在4.0mmol/L以上。治疗方法:观察组投药时给予胺碘酮200毫克,异搏定40毫克,每日3次同时口服。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  相似文献   
83.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诊治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右心室梗死的发生率据尸解报道在13.8%~43%之间,但单纯右心室梗死的情况很少见,约占右心室梗死的2.4%.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河北省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冠心病康复运动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运动相关问卷,对河北省3地区出院1年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河北地区冠心病患者出院1年的康复运动达标人数为471例(39.85%),未达标人数为711例(6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工作(OR=0.581,95%CI:0.429~0.788)是河北省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的保护因素(P0.01);女性(OR=1.558,95%CI:1.162~2.088)、专业技术人员(OR=2.272,95%CI:1.557~3.316)、农民(OR=1.475,95%CI:1.004~2.617)、不知晓运动(OR=5.937,95%CI:3.579~9.848)、轻度抑郁(OR=2.580,95%CI:1.158~5.747)、中重度抑郁(OR=2.850,95%CI:1.299~6.252)是河北省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河北省冠心病患者居家康复运动状况不佳,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不知晓运动、抑郁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进行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通过电话随访进行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对象为河北省3个地区2017年7月-11月期间在心内科出院1年的冠心病患者1 182例。结果冠心病患者出院1年执行低盐低脂饮食者339人(28.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轻度:OR=0.673,95%CI:(0.500~0.904),P=0.009;中重度:OR=0.253,95%CI:(0.132~0.486),P0.001]、吸烟[OR=0.489,95%CI:(0.274~0.871),P=0.015]、饮酒[OR=0.590,95%CI:(0.393~0.885),P=0.011]是冠心病患者执行低盐低脂饮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现状不理想,中重度抑郁、吸烟、饮酒的冠心病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执行率差。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关节疼痛与脊柱-骨盆-髋关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9年12月~2015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长节段脊柱融合固定手术(融合节段数≥4,下端固定至骶髂骨)、术前无髋部疼痛或髋臼发育不良、临床资料完整、随访2年以上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76例,根据末次随访是否有髋部疼痛分为疼痛组及对照组,其中疼痛组34例,对照组4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是否行第二骶椎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疼痛组末次随访髋部疼痛VAS评分;在骨盆正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中心边缘角(CE角),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和记录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Cobb角、冠状位平衡(coronal vertical axis,CVA)、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Person相关性检验等方法进行两组间参数变化的比较及疼痛组髋臼覆盖率、tonnis角、CE角变化量与LL、SS、PI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疼痛组末次随访时髋部疼痛VAS评分3.9±1.4分(2~7分);两组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CE角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onnis角、LL、SS、PI、CVA、SVA、Cobb角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覆盖率的变化与LL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SS、PI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CE角、tonnis角与LL、SS、PI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脊柱融合术后髋部疼痛与髋臼覆盖率及CE角变化相关,且髋臼覆盖率变化与LL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7.
88.
门脉系统包括消化道内脏循环和肝脏循环两部分,其中脐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均是门脉系统的重要属支.本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静脉和动脉属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预测门脉高压和内脏动静脉短路的程度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青年与中老年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青年与中老年发生急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者共78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310例和中老年组(年龄>45岁)476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两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结果 高血压是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中老年组高血压发病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是中老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大量饮酒史是青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破裂是青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中老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是各年龄组脑出血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中老年脑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大量饮酒史是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后主要与年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年龄>45岁,出血量大或出血发生在脑干、丘脑部位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估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rIGF-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0只雄性GK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加载包裹rrIGF-1的PLGA缓释微球(治疗组,n=10)和加载包裹与rrIGF-1等量安慰剂的PLGA缓释微球(糖尿病组,n=10)处理,再以10只未做处理的SD大鼠作为对照组.在所有大鼠胫骨内植人种植体,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同时分别加载等量相应种类的PLGA缓释微球.术后4、5、8周在种植体周围局部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OCN)、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PICP)含量.结果 种植体植入术后4周,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血清OCN、B-ALP和PI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5周,糖尿病组的OCN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均<0.05),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PICP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OCN水平明显高于术后4周(P<0.05),对照组的PICP水平则明显低于术后4周(P<0.05);术后8周,糖尿病组大鼠的OCN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均<0.05),糖尿病组和治疗组大鼠的血清PI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rIGF-1 PLGA缓释微球局部加载可促进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