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6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49篇 |
内科学 | 86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107篇 |
预防医学 | 46篇 |
药学 | 50篇 |
中国医学 | 108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目的 观察冠心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后的长期预后.方法 2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71.56±10.38)岁.心功能不良16例.22例行血运重建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2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术后发生晕厥9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22例,心室颤动(VF)发作5例.植入单腔ICD(VVI)15例,双腔ICD(DDDR)1例,三腔ICD(CRT-D)7例.随访时间平均为(33.37±25.39)个月.结果 (1)死亡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竭死亡各1例.(2)4例患者术后再次住院.原因:1例为心功能不良,3例为ICD多次放电住院.(3)13例(56.5%)发生持续性VT或VF事件.持续性VT发作434次,386次(98.6%)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成功.FVT发作25次,ATP治疗FVT总的成功率为84.0%.(4)ICD电风暴3例.(5)ICD误识别及误治疗2例.结论 冠心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运重建后用ICD治疗,可防止由于心肌的慢性的瘢痕产生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9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病毒及其毒素在疾病早期经血液循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产生病理变化,也有研究说明本病发病机制还有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参与。现就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 0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6 0例患儿均符合1994年威海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 2例。发病年龄1~15岁,其中~3岁12例,~7岁18例,~15岁30例。病程3个月以内33例,3个月至1年2 1例,>1年6例。有诱因者5 1例占85 % (5 1/ 6 0 )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2例,肠炎11例,下… 相似文献
493.
目的观察本中心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长期病死率,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3月至2010年4月135例患者行CRT治疗,男106例,平均年龄(59.95±11.14)岁。缺血性心肌病(ICM)44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LVEF≤0.35。随访最长9年。结果全因死亡率为31.11%,其中心力衰竭占26.19%,猝死占38.1%。与存活患者比较,心力衰竭恶化死亡患者更年轻、CRT治疗前的临床指标差、肺动脉压高、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明显(P〈0.05),而且PR间期明显延长(P〈0.05),不理想的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心中静脉和心大静脉)的比例增加(P〈0.01)。非心力衰竭死亡组CRT治疗后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及活动耐量均改善,且随着时间延长改善更明显,而心力衰竭死亡组随着时间延长病情反复且加重。结论本中心CRT长期治疗的全因死亡率为31%,死亡原因中心脏性猝死发生率最高,心力衰竭恶化排第2位,经CRT后因心力衰竭和猝死导致的死亡率低于以前药物治疗(20%/4年和〉50%/5年)。对于心功能好转的患者预防猝死是重要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应是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494.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早搏,PVC)触发心室颤动和(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F/PVT)的临床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方法:31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特发性PVC患者,其中6例发生了由PVC触发的VF/PVT,分析该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效果。结果:该6例患者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频发PVC[(16303±5854)次/d],PVC联律间期及基础QT间期分别为(412±44)ms和(407±10)ms。这些参数值在另外307例特发性PVC患者中分别为(15570±4743)次/d、(419±36)ms和(404±8)m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13例患者中,有88例记录到由PVC触发的单形态室性心动过速(VT)。PVC触发VF/PVT患者中晕厥发生率(3/6)高于由PVC触发的单形态VT患者(4/88,4.5%,P〈0.05),PVT的周长[(235±22)ms]则短于单形态VT组[(324±29)ms,P〈0.05]。针对触发VF/PVT的PVC消融后随访的10~36个月期间,所有6例患者未再发生晕厥、VF及心脏骤停。结论:恶性VF/PVT可能由一些特发性PVC诱发,射频导管消融PVC治疗可作为一项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95.
目的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双核素同时采集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病变的程度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13例DCM心力衰竭患者成功植入CRT,并于术前及术后半年行SPECT检查,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手术前、后左室心肌灌注、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左室缺血区、坏死区质量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降低[(18.2±12.7)%vs(31.8±15.4)%,P〈0.05;(22.3±14.9)%VS(36.4±14.3)%,P〈0.051。术前坏死区质量百分比、总心肌灌注评分之和(F值)与CRT超声应答呈负相关(r=-0.578,P〈O.05;r=-0.619,P〈0.05)。心肌灌注0分的节段数(N。)与CRT临床症状好转呈正相关(r=0.81,P〈0.05)。术前Nn与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善、左室逆转重塑呈正相关(r=-0.655,P〈0.05;r=0.719,P〈0.05)。结论术前心肌细胞坏死程度越大,CRT疗效越差;CRT治疗可使心肌局部血流灌注改善,部分心肌细胞代谢增强,心肌坏死程度较术前减轻。 相似文献
496.
本文研究肝硬变患者血清的内毒素(LPS)和IgM型内毒抗体的关系;对21例肝硬变患者血清采用鲎试验微量基质显色法检测LPS,EIA法检测内毒素抗体;结果:平均内毒素水平为0·0734,IgM型内毒素抗体的平均OD值为0.38,相关系数=-0.642,P<0.002,回归系数检验t=2.535,P<0.05;结论:在肝硬变患者血清中,LPS和IgM型内毒素抗体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性,IgM型内毒素抗体的检测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血清内毒素的水平,IgM型内毒素抗体在临床上有治疗内毒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7.
目的评估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华法林的起效时间有无影响及在局部注射部位瘀斑的形成是否优于依诺肝素及达肝素。方法将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24例,达肝素组20例及磺达肝癸钠组50人。消融术前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达肝素或磺达肝癸钠5-10d,消融术后皮下注射至少3-5d(同时应用华法林治疗),待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上升至1-8-2.0时停用。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特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疗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依诺肝素组、达肝素组、磺达肝癸钠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24、0/20、1/50人,比较三组血栓栓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3)三组药物在华法林INR不同的达标时间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三组患者注射部位瘀斑情况比较:用药7天时,磺达肝癸钠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磺达肝癸钠组、依诺肝素组、达肝素组无瘀斑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66,0.21,0.15,P〈0.05),瘀斑长径明显减小(磺达肝癸钠组、依诺肝素组、达肝素组瘀斑长径分别为:0.7,2.3,3.3cm,P〈0.05),且优于依诺肝素及达肝素。结论与依诺肝素和达肝素组相比,磺达肝癸钠用于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未增加严重出血及血栓栓塞,也不影响INR的达标时间,但可以减少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的发生率和范围。 相似文献
498.
1例已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并且左心室导线脱位的患者,拔除脱位导线后,在电生理标测指引下,寻找左心室电激动除极最延迟的靶冠状静脉血管,重新植入左心室导线.1.患者资料:患者男,57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9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2周入院.既往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5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左心室内收缩欠协调;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75;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V1 ~V5导联呈rS型,QRS时限0.14s.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房颤,室内阻滞,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 相似文献
499.
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维系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导致疾患的发生或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针灸治疗疾病在于调和阴阳,促进机体向阴阳平衡的状态发展。针灸可有效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状况、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针灸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与针灸维系肠道微生态平衡从本质上讲是相通的,以阴阳平衡理论为切入点探讨针灸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为针灸从阴阳平衡论治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病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