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8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Visionwire标测导丝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因心力衰竭接受CRT的患者,分别采用Visionwire导丝及左室电极到达可植入左室电极的冠状静脉(CS)分支内进行起搏参数测试及电生理标测,比较两种方法的起搏参数测试、电生理标测结果及手术时间。结果在5例患者的16个CS分支中,两种方法所测的起搏参数值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起搏阈值有强相关性(r=0.90,P<0.01),感知亦有相关性(r=0.67,P<0.01),二者最大起搏电压引起膈肌刺激的部位相似。应用Visionwire导丝可以进行局部电位电激动顺序标测。Visionwire导丝对单个CS分支进行起搏参数测定比应用左室电极进行起搏参数测定所需时间明显缩短(12.4±7.5 min vs 18.3±12.2 min,P<0.01)。结论应用Visionwire标测导丝可以预测CS分支的左室电极起搏参数,根据局部电位延迟可准确定位左室电极植入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能否降低CIED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自1998年1月至2015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 501例植入CIED的患者,将2011年8月前收治的植入CIED患者1 926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8月后收治的1 575例采用强化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手术的患者作为强化组,统计CIED深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强化组CIED深部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能够降低CIED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存在右心房漂浮感知双极线圈的右心室除颤电极导线(A+ICD电极)在单腔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28例植入配备A+ICD电极(Linox Smart SDX65)的A+ICD心律转复除颤器(Lumax 540 VR-T DX)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家庭监护(HM)长期观察右心房感知、右心室导线阈值、阻抗及感知参数;术后3个月诊室随访,观察卧位、坐位、立位时心房感知的变化,以及心房腔内图在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中的作用。结果本组2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704.57±308.73)d。出院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右心房感知振幅、右心室导线感知、阈值、阻抗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卧位、坐位及立位的右心房感知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房腔内心电图早期发现房性心律失常并跟踪房性心律失常的管理,协助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优化房室顺序起搏。结论 A+ICD电极导线长期心房及心室参数稳定,通过A+ICD电极导线可获取稳定的心房感知、参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户口居民共40 053人,血糖检测6 319人,通过入户询问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0.71%(标化患病率为7.22%),男性粗患病率为12.21%(标化患病率为8.03%),女性粗患病率为9.62%(标化患病率为6.7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中心性肥胖、高血脂是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单纯性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海珠区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随着时间推移继续快速上升,应加强健康教育,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饮食,控制肥胖、血脂异常和预防高血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管理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时高压注射对比剂发生静脉渗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降低渗漏的发生率,从而取得满意的影像资料,提高疾病诊断率。方法本院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时高压注射对比剂的1850例,其中有3例发生血管渗漏,对其进行分析,总结静脉渗漏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生渗漏的原因有药物的理化因素、患者的血管因素、护士的操作水平等。结论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会降低静脉渗漏的发生率,并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静脉渗漏,使患者顺利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后影响左室电极稳定性因素和观察其长期参数的变化,对85例CRT病人进行3—66个月随访。观察指标:电极脱位和起搏参数改变的发生率;电极脱位和起搏参数改变是否与血管解剖形态有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行CRT植入88例,成功85例,成功率为96.6%。②左室电极脱位4例(占4.7%),2例电极头端向外移出0.5—1.0cm,但仍在血管远段,导致起搏阈值增高。1例为左室电极脱至冠状窦,1例为3根电极(右房,右室,左室)均脱到右心房,这2例均重新置入左室电极。③左室电极起搏阈值植入后逐渐增高,植入后24个月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是逐渐降低,植入后1周就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室电极的稳定性与靶血管的大小有关,靶血管过于粗大和平直,电极固定不牢,易于脱位。长期随访过程中,随时间延长左室电极阈值呈增高趋势,阻抗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右心室流出道(RVOT)与右心室心尖部(RVA)分别起搏对即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健康犬11只,先后分别将电极送至RVA和RVOT,以高于自身心率20/min起搏20min,分别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嵌压(PCWP)及心排血量(CO),反复3次取其均值。结果显示,RVOT起搏时心功能明显优于RVA起搏,CO升高0.25L/min(P<0.05),PCWP降低2.03mmHg(P<0.01),mPAP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VOT起搏与传统的RVA起搏相比,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国外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地预防心脏性猝死。但ICD的不适当治疗占10%~20%,室上性心律失常是ICD的不适当治疗的主要原因。虽然双腔ICD可明显降低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误识别和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接受不适当治疗。本文旨在分析ICD植入后不适当治疗的发生原因,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减少不适当治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生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59a。因发作性咳嗽、咳痰、胸闷、心悸10a,加重伴气促7d入院。查体:t 36℃,P 96 beats·min~(-1),R 21 beats·min~(-1),BP 140/70 mm Hg (1 min 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略急促,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ECG示:S-T段下移0.1mv,T波倒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及冠心病。入院后给予5%Gs 250 mL 生脉注射液(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072603,每支5 mL)1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