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股动脉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18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两组,对比观察其血管径路并发症、舒适性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在血管径路并发症、术后的不适主诉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低于股动脉组(P<0.05,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血管径路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住院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在妇产科出血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9月~2010年9月在本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15例临床患者,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5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且住院时间短,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过导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二期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价值。方法用TACE治疗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有26例病人肿瘤缩小后获得二期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随访并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复发以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26例中14例病人待手术时肿瘤缩小50%以上,12例待手术时肿瘤缩小30%~50%。二期手术切除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为72.9%、44.2%、15.1%,中位无瘤生存期32个月。总体1、3、5年累积生存率为88.3%、59.5%、30.4%,中位生存期43个月。结论TACE并二期手术切除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价值,是临床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眶隔脂肪异位游离移植矫正眶鼻沟凹陷的睑袋美容手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用切除的眶隔脂肪异位游离移植以矫正眶鼻沟凹陷的睑袋美容方法 .方法 在眼轮匝肌与眶隔间分离,于眶下缘打开眶隔,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折叠加强眶隔后,将去除的眶隔内脂肪重新回填于眶隔外,用于修复眶鼻沟的凹陷畸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用此术式共诊治睑袋患者135例.结果 本组患者共135例,获随访1~12个月,术后异位游离移植的脂肪存活率高,下睑外形饱满,眶鼻沟存在的凹陷有明显改善.结论 本方法 是一种矫治睑袋的有效方法 ,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伴有下眶缘眶鼻沟凹陷的睑袋患者.  相似文献   
45.
李和军  于江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19):2410-2411,2416
许多精神障碍的发生都有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大多精神障碍都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行为异常和治疗过程中症状的缓慢恢复.因此,精神障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确定稳定的行为改变的分子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内存在持续的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即在不改变DNA编码的情况下调控基因表达,该机制参与复杂行为的调控,因此成为精神障碍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1 临床资料 患者,29岁,G1P0.因停经3个月余,尿频、尿急伴下腹胀痛1个月余,于2008年2月19日来本院就诊.患者自诉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7年11月8日,预产期2008年8月15日.停经35d测尿HCG阳性.  相似文献   
47.
李和军  于江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9):2410-2411,2416
许多精神障碍的发生都有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同时大多精神障碍都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行为异常和治疗过程中症状的缓慢恢复.因此,精神障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确定稳定的行为改变的分子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内存在持续的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即在不改变DNA编码的情况下调控基因表达,该机制参与复杂行为的调控,因此成为精神障碍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学术背景:机体产热部位主要在线粒体,产热量主要取决于线粒体上解偶联蛋白,即位于线粒体内膜介导H+内流的跨膜蛋白质形成的“质子漏”的程度。大概有25%ATP中的代谢能是由于质子遗漏现象而被转化成热量的形式散失的。通常测定机体产热量可知晓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况,进而可研究对肥胖产生的影响。 目的:总结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制、解偶联蛋白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及其表达的调节因素等,为肥胖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工作的研究开辟新途径。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7-01/2007-07与解偶联蛋白相关的文章,检索词“Uncoupling protein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7-01/2007-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解偶联蛋白相关的文章,检索词“解偶联蛋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另外手工检索到相关文献20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解偶联蛋白家族中各成员相关研究。②解偶联蛋白与肥胖方面的研究。③解偶联蛋白研究的临床、实验研究报道。排除标准:研究目的与本综述目的无关、重复研究的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98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112篇,保留220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 文献评价:220篇文献中动物实验和在体、离体、细胞学实验98篇,综述、述评、讲座类文献3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5篇,临床研究75篇。共34个研究满足全部纳入标准,予以纳入。 资料综合:至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体内已识别出5种解偶联蛋白质。解偶联蛋白1在人体能量平衡中的作用不大。解偶联蛋白2和解偶联蛋白3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解偶联蛋白4基因表达于大鼠脂肪组织中,并可能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解偶联蛋白5则在脑与睾丸中含量高,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而与肥胖关系不大。摄食状况是影响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 结论:解偶联蛋白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防治肥胖的一个有效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49.
目前,瘢痕的研究多限于瘢痕的生成机制及瘢痕的防治。对作为修复材料的研究尚较少报道。瘢痕组织在美容整形手术中可视为宝贵的自体材料巧为利用.我们用术区局部瘢痕组织行乳头再造术2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与胰岛素抵抗水平、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解放军181医院对3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门诊及住院36例糖耐量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均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定空腹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INFα)、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应用pearson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瘦素、INFα、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BMI)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瘦素、INFα、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瘦素、INFα、FINS、BMI与HOMAIR呈正相关(P<0.01)。结论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