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DWI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b值时表现扩散系数(ADC)值、指数化表现扩散系数(eADC)值、灌注ADC值和eADC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3例肝脏恶性肿瘤及40例良性占位性病变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计算低、中和高b值时病灶的ADC值和eADC值及灌注ADC和eADC值。分析不同b值时各测量参数在不同病变之间的差异。结果:低、中b值时,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转移瘤、肝脓肿之间,肝细胞癌(HCC)与肝脓肿之间,ADC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高b值时,在血管瘤与HCC、肝内胆管细胞癌(CCC)及FNH之间,FNH与转移瘤、CCC、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CCC之间,及转移瘤与HCC、CCC之间,ADC值和e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管瘤与其他病变之间,FNH与转移瘤、肝脓肿、CCC之间,肝脓肿与HCC之间灌注ADC和eADC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eADC值在HCC和CCC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ADC和eADC值,恶性肿瘤采用高b值、良性病变采用低中b值得到ADC和eADC值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离和鉴定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抗凝血标本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比较HCMV活动性感染与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及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3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标本,进行如下处理:分别采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法进行病毒分离;PCR法检测患者的抗凝血及组织DNA标本中HCMV UL55和UL83基因;IFA法检测抗凝血标本中HCMV pp65抗原;ELISA法检测HCMV IgG及IgM抗体;记录分析结果,确定尿路上皮癌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结果在33份抗凝血标本中,分离到1株临床分离株,该标本经盲传3代出现典型HCMV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CPE),经鉴定为HCMV。HCMV UL55和UL83基因、HCMV pp65抗原血症及HCMV 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的有6份,因此可以判定在33例尿路上皮癌患者中,HCMV活动性感染者有6例,活动性感染率为18.2%(6/33)。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现,尿路上皮癌患者复发及病理分级均与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且HCMV活动性感染者其病理分级程度升高。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尿路上皮癌复发及病理分级程度升高均与HCMV活动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和UL83基因检测对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77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定期随访患者外周血进行HCMV感染检测,分别进行外周血白细胞HCMV pp65抗原血症实验和PCR技术检测HCMV UL83基因,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  相似文献   
44.
廖贵益  方卫华  于德新  杜俊华 《安徽医学》2011,32(12):2014-20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保守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病例的处理及效果。结果降压治疗后5例轻度出血者冲洗液转为微淡红色,不予进一步处理。8例追加气囊后出血停止。5例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6例更换尿管加大气囊加用或不加用膀胱区压迫后出血停止。2例出血保守处理不能控制,接受再次电凝止血。所有病例住院期间无再次出血发生,住院7-9d顺利出院。结论控制血压、追加气囊、膀胱区压迫、更换尿管加大气囊是处理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肿瘤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是将重组的治疗基因导入肿瘤或靶细胞周围组织,通过改变肿瘤血管诱导因子或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或靶向攻击内皮细胞及其基质从而破坏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肿瘤基因治疗因其具有特异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许多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基因治疗的成功与否仍然受到各种限制,如基因输送效率低可能影响正常疗效。  相似文献   
46.
HLA-G和Fas配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免疫抑制分子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G和Fas配体(FasL)与经典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ccRCC标本石蜡切片进行检测,数据由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旁正常肾组织中无HLA—G表达;肾癌组织中,40例(66.7%)表达HLA—G,36例(60.0%)表达FasL。31例(51.7%)两者均表达,15例(25.0%)两者均不表达。在同一标本中,肿瘤侵犯脉管或淋巴结后,其HLA-G或FasL表达较原位肿瘤明显增强。统计分析显示HLA—G表达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P〈0.01)。FasL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而表达强度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ccRCC中HLAG和FasL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晚期ccRCC高表达免疫抑制分子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在鉴别腹部淋巴瘤、非转移及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95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腹部淋巴瘤、非转移及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共242枚腹部淋巴结)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5例中淋巴瘤32例,共94枚淋巴结(淋巴瘤组);非转移淋巴结36例,共78枚淋巴结(非转移组);转移性淋巴结27例,共70枚淋巴结(转移组)。95例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在层厚1 mm图像上手动勾画淋巴结,经Radcloud平台提取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淋巴瘤组与转移组、淋巴瘤组与非转移组、转移组与非转移组3组模型,使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独立的训练和验证,并计算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AUC。结果 :淋巴瘤组与转移组,K最近邻(KNN)分类器鉴别效能最好:训练集AUC为0.98,敏感度0.95,特异度0.88;验证集AUC为0.98,敏感度0.93,特异度0.95。淋巴瘤组与非转移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鉴别效能最好:训练集AUC为0.99,敏感度0.98,特异度1.00;验证集AUC为0.96,敏感度0.97,特异度0.88。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线性逻辑回归(LR)分类器鉴别效能最好:训练集...  相似文献   
48.
49.
靶向治疗将成为治疗肾癌的一条主要途径。用于肾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治疗及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等。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脾平扫CT影像组学诺模图在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7年1月到2019年9月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胃镜检查。参照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中低风险出血组(40例)和高风险出血组(55例),按照7:3的比例分别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提取1409个平扫脾脏组学特征,通过方差阈值法、Select KBest算法以及LASSO算法,分析筛选出与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的12个组学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再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临床出血风险因素PLT建模,联合影像组学模型构建预测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诺模图。结果: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高风险出血因素模型相结合构建的诺模图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为0.97和0.93,高于单独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高风险出血因素PLT模型。结论:脾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高风险因素构建的诺模图在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预测结果与消化内镜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