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目的 分析2007年甘肃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方法 对2005~2007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13例病例的11份粪便及9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杂交、RT-PCR、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 甘肃省2005年、2006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分别为15例、56例.2007年报告393例,分布于酒泉市(185例)、张掖市(55例)、兰州市(36例)、嘉峪关市(32例),白银市和平凉市(各26例)等11个市(州),以幼儿园暴发为主,主要集中于6~7月份,占全年病例总数的74.55%.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79.39%(312例),6~9岁者占13.23%(52例),10岁及以上者29例、占7.38%;男女性别比为1.27:1;散居儿童占44.53%(t75例),幼托儿童占37.40%(147例),学生占16.28%(64例),其他占1.79%(7例).实验室检测的13例病例中的20份标本中有11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CoxAl6 10株,CoxA6 1株;9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CoxAl6 3株,2例检测结果阴性.结论 引起甘肃省2007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Cox A16为主.  相似文献   
62.
甘肃省2000-2007年度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我省流感流行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流感监测方案,在6所国家级哨点医院门诊内、儿科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在全省开展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采集流感样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或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 2000-2007年,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人数的5.16%,从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及暴发疫情共采集标本638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43份,分离率14.77%,其中H1N1亚型218株,H3N2亚型352株,B型(Victoria系)312株,B型(Yamagata系)61株;全省发生的61起疑似流感疫情暴发,经实验室检测44起确定为流感暴发,其中38起为B(victoria)亚型流感病毒,3起为H3N2亚型、2起为B型(Yamagata系)、1起为H1N1亚型.结论 流感每年均会在人群中活动,冬季以甲型流感为主;2005-2007年,每年3-6月份B型(Victoria系)是造成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暴发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甘肃省发现的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对甘肃省2016年流感样病例中发现并确诊的1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并使用MEGA 7.0等软件解析该毒株全基因组特征。结果 该毒株HA、NA、MP、NP、NS、PA、PB1和PB2各个基因片段与甘肃省2014-2019年外环境中分离获得的H9N2禽流感病毒各基因片段高度相似,且均>90%;其HA基因属于BJ/94-like支系,PB2和MP属于G1/97-like支系,PB1、PA、NS和NP基因属于F/98-like支系,MP和PB2与H7N9、H10N8和H5N6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A裂解位点呈PSRSSR↓GLF排列,发生H183N和Q226L突变,有7个HA糖基化位点;NA茎部62~64位均缺失ITE 3个氨基酸;M2-31N、NS1-42S、PA-356R和PA-409N突变。结论 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为偶发感染,但甘肃省外环境中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具有一系列哺乳动物适应性分子标记,提示人群感染风险较高,需多部门加强监测,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64.
甘肃省1983~199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虫媒病毒性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近十多年来,通过加强乙脑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及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乙脑发病率较解放初期有明显下降。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某些蚊媒疾病出现疫情再次上升、疫区扩展的...  相似文献   
65.
甘肃省流感流行预警方法探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适合甘肃省流感流行的预警方法。方法 分别用简单控制图法、移动百分位数法、指数平滑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对2014-2015年度甘肃省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结合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Kappa值等指标,比较和评价4种方法的预警效果。结果 2014-2015年度甘肃省流感流行高峰起始时间为2014年第50周,流行高峰持续6周。4种预警方法中以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效果最优,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93.48%。结论 累积和控制图法适合甘肃省流感流行高峰预警。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掌握我省每年流感活动的规律。方法 采用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用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病毒分离、对正常人群抗体水平及疫苗免疫后血清学效果的考核。结果 20012005年儿科门诊流感样病例占儿科门诊就诊总数的比例为14.81%,内科门诊占2.97%。儿童2003年度较高为33.27%。成年人流感样病例占总就诊人数的比例在0.64%.8.38%之间波动。暴发多发生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以集体居住,宿舍拥挤,取暖、通风条件极差的学校为主。从采集的1798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240株,分离率为13.35%;其中甲3型(H3N2)162株、占67.50%,甲1型(H1N1)52株、占21.67%,乙型(B)26株、占10.83%。不同年份流行不同血清型流感病毒,其人群抗体水平也不同,H3N2和H1N1抗体水平较乙型流感病毒高。疫苗接种30天后,疫苗接种者H1N1、H3N2流感病毒抗体的GMT分则为1:221.76、1:189.58.保护性抗体(HI滴度≥1:40)均达91.72%;乙型Victorian系毒株为1:43.04和59.38%,乙型Yamagata系毒株为1:71.04和71.03%。结论 每年都有程度不等的流感流行,不同年份流感流行的病毒亚型不同,流感病毒血清型有交替活动的规律或称周期性,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与上一年度流感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强度密切相关,疫苗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兰州市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ARI)病例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兰州市SARI病例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SARI病例的咽拭子、痰液及少量肺泡灌洗液样本2 57...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2007年在甘肃省平凉地区农村人房、猪舍和牛棚采集的蚊虫中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鉴定并对病毒基因组第12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方法2007年8月在平凉市采集蚊虫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测定分离到的版纳病毒第12片段序列,以软件进行病毒的序列比对、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到蚊虫标本2926只,从中分离到11株致C6/36细胞产生规律病变的分离物,其中3株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9株版纳病毒。RNA-PAGE结果显示9株版纳病毒基因组带型与对照株BJ95-75的一致,但第6片段与对照相比稍小。新分离版纳病毒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5%~100%之间,与其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8.6%~97.6%(核苷酸)和85.5%~97.1%(氨基酸)。基于版纳病毒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甘肃省分离株处于中国株进化支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与其它地区分离株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再次从甘肃省的蚊虫标本中分离到多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和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甘肃省分离株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可能属于版纳病毒中的一个新亚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中国河南等四省的福氏志贺菌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2007年从河南、青海、甘肃和山西分离的262株福氏志贺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志贺肠毒素2基因(sen)、志贺肠毒素1基因(set1A)以及侵袭性蛋白基因(ipaBCD)。参考美国CDC的PulseNet实验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NotI对细菌染色体进行酶切,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PulseNet命名原则对带型进行命名。结果 262株福氏志贺菌分离菌株ipaH、sen、set1A和ipaBCD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3.89%、96.18%和92.75%。具有7种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其中89.31%的菌株为Ⅰ型毒力基因携带模式(ipaH+sen+set1A+ipaB-CD+),有99.24%菌株同时携带两种或以上毒力基因。262株福氏志贺菌共分为83个PFGE型别,其中CNJZXN11.0002、CNJZXN11.0003、CNJZXN11.0060、CNJZXN11.0081、CNJZXN11.0137、CNJZXN11.0169、CNJZXN11.0190、CNJZXN11.0195、CNJZXN11.0196、CNJZXN11.0199、CNJZXN11.0217、CNJZXN11.0325和CNJZXN11.0327为13种主要带型。CNJZXN11.0003型菌株在4省均有分布,CNJZXN11.0199为河南菌株的优势带型,CNJZXN11.0137、CNJZXN11.0325和CNJZXN11.0327为山西特有的PFGE带型,与CNJZXN11.0003等主要带型聚类相似性较小。结论四省分离的福氏志贺菌株中ipaH、sen、set1A和iPaBCD毒力基因的携带率较高,而且这些菌株的PFGE型别既具有地区性差异,又具有优势型别的交叉。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甘肃省酒泉市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监测结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酒泉市各县(区)集贸市场活禽销售点的不同类型标本,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检测外环境标本1 091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1.17%(231/1 091);H9N2、H7N9及两者混合阳性分别为162、51、18份,未检出H5亚型病毒。2014-2016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23%、22.05%和31.32%,均为H9N2亚型,2017年阳性率为19.31%,其中H9N2、H7N9及两者混合阳性分别为阳性76、51、18份。城乡活禽市场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30.14%),其次规模养殖户(11.79%)和家禽屠宰加工场所(10.23%)。不同类型标本中,清洗禽类的污水检出率最高,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次之,禽类饮水最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禽类外环境中检出H7N9核酸阳性后通过主动监测,检出甘肃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结论 甘肃省酒泉市2014-2017年每年均检出禽流感H9亚型,H7N9仅在2017年检出,外环境禽流感监测结果是人感染H7N9疫情预警的重要依据;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