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拷贝数、HBV血清标志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酶(AST)的相互关系及意义,综合判定乙型肝炎患者受HBV感染的程度。〔方法〕从11006名来沪境外旅行者中发现484例HBsAg阳性,选取其中的8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DNA拷贝数及HBV血清标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BV各血清标志均与HBV-DNA拷贝数存在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V-DNA检测的表达量与HBeAg存在明显的依从性(回归系数B=2.850,P=0.001)。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清酶定量检测,ALT p=0.047,AST p=0.01,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间血清酶指标存在差异,而血清酶正常组与异常组的定性检测,ALT p=5.27,AST p=0.16,血清酶正常组与异常组间HBV-DNA拷贝数无差异。HBV-DNA拷贝数与血清酶无相关性(相关系数ALT r=0.048,ASTr=0.143)。〔结论〕HBeAg的表达与HBV-DNA拷贝数有很好的依从性。HBV-DNA存在与否与肝脏损伤有关,但肝脏损伤程度与血清中HBV-DNA数量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白三烯B_4(LTB_4)、白三烯C_4(LTC_4)及白三烯D_4(LTD_4)含量的变化及中药复方双龙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哮喘模型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高、中、低3个中药剂量组。用卵蛋白致敏大鼠,以抗原攻击后建立哮喘模型,并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LTB_4、LTC_4、LTD_4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哮喘大鼠肺组织中LTB_4、LTC_4、LTD_4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升高,地塞米松和双龙胶囊8.27 g/kg,4.13 g/kg均可明显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白三烯的生成(P<0.05)。结论双龙胶囊可明显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炎性介质白三烯的生成,这可能是双龙胶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抗炎平喘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Bcl-2和Bax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宫颈癌组织及对照组宫颈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因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宫颈癌中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其中I期高于Ⅱ期,Ⅲ期均高于I期和Ⅱ期,P<0.01。结论:Bal-2和Bax基因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宫颈癌早期,Bcl-2主要抑制细胞凋亡,而Bax则在癌组织中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雄性激素对鼠巨噬细胞株 (ana 1)细胞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率及感染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巨噬细胞 ,实验组用雄激素 (0 4μmol L)处理 2 4h ,按巨噬细胞和前鞭毛体 1∶10的比例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Giemsa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限 (感染初期 ,3h ,6h ,12h ,2 4h ,36h ,48h)的感染率及感染水平。结果 :雄性激素处理的巨噬细胞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率及感染水平明显高于未加雄性激素的对照组 ,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别愈趋明显 (感染后 12h ,2 4h ,P <0 0 5 ;36h ,48h ,P <0 0 1)。结论 :雄性激素增强杜氏利什曼原虫对巨噬细胞株细胞感染率及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早期工作发现小剂量亚硒酸钠 (Sodiumselenite)对离体皮质神经元的致凋亡作用的基础上 ,观察了在亚硒酸钠致凋亡模型中加入M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Carbachol(Carb)能否阻止凋亡过程和相伴随的有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显示 :①用不同剂量 (0 .0 0 4 ,0 .0 2 ,0 .1,0 .5,2 .5和 12 .5mmol/L)的Carb和 0 .5μmol/L亚硒酸钠共同处理培养的新生小鼠皮质神经元时 ,用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梯形检测和流式细胞仪亚二倍体峰检测 ,都证明Carb表现出对亚硒酸钠致凋亡作用的剂量依赖性保护效应 ;②用RT PCR技术证明 ,在与Carb共同孵育的实验中 ,不再出现或减弱了亚硒酸钠单独处理时出现的bcl 2基因表达的下调和bax ,p53,c fos以及AChE基因表达的上调。上述结果表明 ,亚硒酸钠对皮质神经元的致凋亡作用和与之相伴随的基因表达的改变 ,可被一定浓度的Carb所阻断 ,提示亚硒酸钠致凋亡作用可能同本室发现的 β 淀粉样蛋白的C末端 5肽片段的致凋亡作用具有类似的途径 ,以类似的基因表达改变为基础 ,并对Carb的抗凋亡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大鼠寡霉素敏感相关蛋白(OSCP)基因重组质粒。方法:从雌性SD大鼠脑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OSC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编码OSCP的基因片段,插入pGEM-T easy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l09感受态细胞,经酶切鉴定,而后进行测序。结果:OSCP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为700bp,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在国内初次克隆了大鼠OSCP基因,为下一步OSCP的表达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花粉症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当空气中飘散蒿草花粉时,花粉症患者蒿草花粉浸液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其鼻粘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呈阳性[1],那么花粉症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ICAM1(sICAM1)是否也高于正常人?对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1.研究对象:花粉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5~45岁。发病期为7~10月份,发病时均无哮喘。对照组为健康正常人20例,男…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体外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体外直接作用于大鼠肝细胞时,肝细胞所发生的病理及生物化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肝细胞,体外培养后在培养基中直接加入内毒素,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Z提取肝细胞的D\A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肝细胞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结果内毒素直接作用的肝细胞在形态学上表现出染色质凝集等凋亡细胞的特征;在生物化学方面表现典型的凋亡梯形,此过程可以被凋亡抑制剂金红三羧酸(aurlntricarboxylic acid,ATA%制。肝细胞调亡的数量随内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处理前24小时之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内毒素在体外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诊断剂量彩色多普勒超声不同时间照射后对早孕小鼠胚胎组织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3.5MHz探头固定持续照射孕鼠腹部,24小时后取出标本,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不同照射时间的DNA片段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出现凋亡梯形,且随时间的延长,梯形越明显,电镜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凋亡特征改变;细胞核变形,染色质稀疏;线粒体变形,肿胀,嵴模糊,消失,部分空泡化;内质网网腔扩张,核糖体部分脱落;凋亡小体形成,结论:诊断超声持续照射小鼠胚胎可引起胚胎组织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且这种影响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成体干细胞的转分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体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产生相应细胞后代的能力。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除能分化形成构成该组织的特化细胞外,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分化形成其它组织的细胞类型。细胞的转变分化方向的能力称为转分化,对转分化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的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探索细胞治疗的基础。然而,干细胞的转分化能力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质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成体干细胞转分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