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研究旨在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 1)、Ki 67、CD3 4的表达,分析TTF 1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及肿瘤的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探讨TTF 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及可能机制。一、材料与方法收集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年12月3 0日~1999年1月2 9日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共5 8例,通过S P法对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tata7.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二、结果5 8例标本均确诊为肺癌,其中鳞癌2 7例,腺癌3 1例;TTF 1、Ki 67的蛋白产物呈棕黄色阳性颗粒,位于细胞核内,呈弥散分布。CD3 4… 相似文献
42.
支气管残端处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我们行肺切除手术中处理支气管残端的经验。方法 :各类肺切除手术 15 0 1例 ,其中男性 1171例 ,女性 330例 ,年龄 12~ 78岁 ,平均 6 1.3岁。全肺切除 5 8例 ,肺叶切除 14 4 3例 ,左侧 82 6例 ,右侧 6 75例 ;肺的恶性肿瘤 1389例 ,良性病变 112例。支气管残端的处理分为两组 :甲组残端未结扎 ,即Sweet法 (间断全层缝合法 ) ,6 35例 ;乙组Sweet法加残端结扎 86 6例 ,其中有 187例支气管残端还进行了预防性的周围活组织覆盖加强。结果 :手术死亡 5例 (术后 14d内 ) ,术后胸腔出血再次进胸的 17例 ,胸腔感染 15例 ;除 6例因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外 ,其余均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 ;术中输血 0~ 2 0 0 0ml平均4 0 0ml,胸管引流 10 0~ 2 5 0 0ml,平均 30 0ml,胸管留置 6h~ 14d ,平均 1.5d。支气管胸膜瘘 (BPF) 11例 ;其中甲组 :8例BPF(1.2 % ) ;乙组 :3例BPF(0 .3% ) ,其中Sweet法加残端结扎加周围组织覆盖加强的 187例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对甲乙两组用Pearson’sX2 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 ,P <0 .0 5。结论 :Sweet法加残端结扎能明显减少BPF的发生 ;而Sweet法加残端结扎加周围组织覆盖加强的方法能有效的防止BPF的发生 ,特别适合于那些高危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43.
44.
电视胸腔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气胸的近期(≤1年)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52例COPD合并气胸患者,分胸腔镜组(n=28)和开胸组(n=24),术后第1、6、12个月进行随访,测定并比较2组BODE各指数,包括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及运动能力.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气胸无复发;术后第1个月,胸腔镜组与开胸组在气流阻塞程度[(58.62±15.73)%与(50.12±11.38)%]、呼吸困难程度[(1.04±0.37)s与(1.72±0.45)s]及运动能力[(387.32±52.07)m与(318.35±61.52)m]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6个月2组体重指数相比[(27.19±2.18)kg/m2与(20.90±2.3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2组BODE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治疗COPD合并气胸.术后早期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46.
心脏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初步经验。方法:2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和1例复杂性先心病人进行了同种源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分别在受体和供体的选择、供心的保护、循环和呼吸的支持治疗、免疫治疗和监测、预防感染这五方面着重进行了处理。结果:所有病人均存活,心功能由Ⅳ级提升至I-Ⅱ级;术前EF平均27.6%,术后提高到69.3%;未发生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亦未发生排异和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1年多,3例患者均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除了熟练的手术技术外,选择恰当的供体和受体、良好的供心保护、适当的循环和呼吸的支持治疗、正确的免疫治疗和监测、有效的防感染措施是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肺切除支气管残端处理150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的处理经验。方法 :各类肺切除手术 15 0 1例。按支气管残端不同处理方法分残端未结扎组 (甲组 ) 6 35例 ,其中甲 a组 (Sweet法 ) 32 1例 ,甲 b组 (Sweet法 +周围组织覆盖加强 ) 314例 ,残端结扎组 (乙组 ) 86 6例 ,其中乙 a组 (Sweet法 +残端结扎 ) 6 79例 ,乙 b组 (Sweet法 +残端结扎 +周围组织覆盖加强 ) 187例。结果 :手术死亡 5例 ,术后胸腔出血二次进胸止血 17例 ,胸腔感染 15例 ;术中输血 0~ 2 0 0 0 ml,平均 4 0 0 ml,胸管引流 10 0~ 2 5 0 0 m l,平均 30 0 m l,胸管留置 6 h~ 14天 ,平均 1.5天。甲组支气管胸膜瘘 (BPF) 8例 (1.2 % ) ;乙组 3例 (0 .3% ) ,两组经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Sweet法加残端结扎加周围组织覆盖加强的方法能有效的防止 BPF的发生 ,特别适合于那些高危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并建立生存时间预测模型.方法 分析2004-2006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初治的1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uckley-James生存分析(B-J)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筛选,运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的实际生存时间与预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B-J模型因素筛选结果显示,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lnMONTH=0.0108 KPS评分+0.0238血红蛋白+0.4614Ⅲb期+0.8027Ⅲa期+0.3869(放疗+化疗)+0.507(放疗+手术)+0.6082(化疗+手术)-2.098.所建立的生存时间预测模型与实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0.05).结论 KPS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均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所建立的生存时间预测模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处理经验,探讨供心保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感染、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等问题。方法:2000年11月和2001年3月先后为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行肺动脉环缩术后等3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应用环孢霉素A(CSA)和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龙等免疫抑制剂。结果:3例患者已分别生存半年和3个月,心功能正常,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心脏移植、供心保护、吻合技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人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因转染肺癌细胞及其蛋白表达。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两组:以脂质体Lipofectamihe2000为载体,分别介导转染重组质粒pcDNA3-hNIS和空质粒pcDNA3。NIS基因重组质粒pcDNA3-hNIS进行扩增、纯化,并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转染肺癌细胞中NIS蛋白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3-hNIS中插入的hNIS基因片段大小、方向正确。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有NIS蛋白表达,其阳性率达70.6%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而对照组无表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人钠/碘同向转运体基因pcDAN3-hNIS肺癌细胞能够成功地表达NIS蛋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