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656篇
预防医学   292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303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自然睡眠是癫癎脑电图的有效诱发方法之一,我院近几年对120例临床拟诊为癫癎的患者行常规脑电图和自然睡眠脑电图检查,以分析其对癫癎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人哮喘易感性的连锁关系,以及对疾病调节作用的重要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β2AR基因编码区第16、27、164位氨基酸变异位点及核苷酸523(C-A)位点,对166例哮喘患儿及32个哮喘家系共192份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 所获得的中国人β2AR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除编码区Thr164Ile位点的频率与白种人基本相同外,其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种人明显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能获得β2AR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哮喘、血清总IgE、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阳性数,以及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流量和最大峰流速)具有相关性的肯定结果,未能证实Arg16Gly和Gln27Glu两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哮喘患儿吸入β2AR激动剂后气道反应性的调节有关。结论 本研究的两组样本中,未能证实β2AR基因多态性是哮喘易感性、并参与调节哮喘临床表型的主要遗传决定基因。  相似文献   
973.
为研究感染登革病毒Ⅱ型 (DV2 )后白纹伊蚊氨基酸的动态变化 ,采用DV2经胸注射白纹伊蚊。分别测定感染后 5天 ,10天 ,2 0天白纹伊蚊氨基酸含量 ,并与未感染DV2相应龄期蚊虫氨基酸含量对比。结果显示DV2感染后 5天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其余氨基酸变化不显著。DV2感染后 10天、 2 0天所有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均不显著。本研究提示DV2可使感染初期白纹伊蚊的少数几种氨基酸含量升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 ,DV2对白纹伊蚊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白纹伊蚊可能通过自身内在调节机制维持其体内氨基酸的稳态  相似文献   
97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 0 .5 %~ 12 % [1 ]。我院 1990~ 2 0 0 0年8月共行 THR手术 76例。术后髋关节脱位 4例。发生率为5 .3% ;本文对 4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与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有关的护理原因及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4个关节 )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46~ 76岁 ,平均 6 2岁。 4例患者均为初次行 THR,其中国产关节 3例 ,进口关节 1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 ,骨水泥内固定。术后髋…  相似文献   
975.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分级诊疗进行详细规划并明确到2017年逐步建成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1].习近平主席近日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首次将"分级诊疗"定位为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4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23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9%与80.43%(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电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40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具有严重的重组伪影,心律失常,给诊断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比常规CT心电编辑重组影像质量,按照节段实际呈现状况确定伪影是否存在,划分成像质量等级.分析心电编辑技术的应用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影响.结果 40例患者心电编辑之前,冠状劝脉总数为527段,其中图像质量Ⅰ级有131节段,占比24.86%;Ⅱ级有163节段,占比30.93%;Ⅲ级有119节段,占比22.58%;Ⅳ级有114节段,占比21.63%.心电编辑之后,冠状动脉总数532段.其中图像质量Ⅰ级有443节段,占比83.27%;Ⅱ级有67节段,占比12.59%;Ⅲ级有9节段,占比1.69%;Ⅳ级有13节段,占比2.44%.心电编辑前,图像质量与确诊要求相一致的一共有413段,占比78.36%.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与确诊要求相一致的一共有519段,占比97.55%.冠状动脉节段影响显示优良的共有510段,占比95.86%.结果发现,心电编辑前后,冠状动脉各段影像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电编辑技术的应用,可改善多数患者异常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78.
 腺病毒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广泛参与对宿主细胞周期的调控,以利于病毒自身的复制及释放。其中,腺病毒基因早期转录区4第4开放读码框(Adenovirus early region 4 open reading frame 4,E4orf4)编码的E4orf4蛋白,近几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E4orf4蛋白是由114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实验证明,通过基因转染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的E4orf4蛋白在细胞质、细胞骨架和细胞核均有聚集。E4orf4蛋白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可以下调病毒诱导的细胞信号传导、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宿主细胞及病毒蛋白的表达并诱导不依赖于p53的细胞凋亡。目前,对E4orf4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①通过结合和激活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 A,PP2A)来引起细胞凋亡;②通过对Src家族激酶的调节激活胞质凋亡信号;③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诱导凋亡的作用。本文主要对E4orf4蛋白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这种诱导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9.
我院1998年8月~1999年4月,对19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实施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术,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14例,女5例,年龄19岁~57岁,烧伤总面积44%~93%,Ⅲ度面积41%~89%,头颈有烧伤7例,合并呼吸道烧伤3例。首次切痂范围多为四肢,切痂面积30%~45%,手术时间90min~225min。 麻醉方法:术前用药如常规。开放2路静脉,依次静脉给予氟哌啶5mg、芬太尼0.1mg、氰胺酮1mg~1.5mg/kg,术中取皮切痂时,根据病人对手术刺激反…  相似文献   
980.
目的 一氧化氮(NO)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扩血管因子,测定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可反映内生性NO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手术前、体外循环降温结束、升温开始和停体外循环时测定两者的浓度。结果 术前NO代谢产物及NO合成酶的浓度分别为50.2±10.6μmol/L和34.5±8.9μmol/L,降温结束时,两者浓度均显著降低。此后略有升高,升温以后都显著增加,分别达60.8±20.4μmol/L和45.3±13.2μmol/L。结论 本实验显示,体外循环中内生性NO升高,特别在升温阶段升高明显。这同升温阶段炎症反应加剧,炎症因子浓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