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主动脉瘤组织与正常主动脉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选取主动脉瘤病例标本5例,正常主动脉标本4例。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体外转录合成aRNA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利用RT-qPCR对从表达谱筛选出的其中6个差异基因进行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验证。结果人主动脉瘤组与正常主动脉组相比,表达差异倍数大于2的基因共有270个,其中有211个基因上调表达,59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信号传导、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等生物学过程。RT-q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主动脉瘤与正常主动脉的表达谱有较大差异,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RT-qPCR验证可以筛选出主动脉瘤差异表达的基因,为研究主动脉瘤发病机制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单纯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和术前评估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行经股动脉TAVR 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46例,平均年龄(72.26±8.97)岁。根据疾病情况分为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组(17例)和主动脉瓣狭窄组(112例)。分析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组与主动脉瓣狭窄组比较,3MENSIO测量的瓣环[(25.75±2.21)mm vs.(24.70±2.90)mm,P=0.068]及流出道直径[(25.82±3.75)mm vs.(25.37±3.92)mm,P=0.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组与主动脉瓣狭窄组相比,瓣中瓣发生率较高(47.0%vs.16.1%,P<0.01)。中转外科手术、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辅助、术中左室破裂、术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术后致残性脑卒中、死亡、术后起搏器植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经股动脉TAVR可行。术前应重点评估瓣环平面直径、流出道直径以及流出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未破裂主动脉窦瘤的诊疗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未破裂主动脉窦瘤修补术治疗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4.5~58.0(28.5±13.5)岁。右冠窦瘤29例(87.8%),无冠窦瘤和左冠窦瘤各2例(各6.1%)。合并室间隔缺损29例;合并少量或少量以上主动脉瓣反流20例。结果未破裂主动脉窦瘤术前超声确诊率仅为52.8%。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因合并感染发生瓣周漏,于术后14 d再次手术。随访30例(90.9%),平均随访时间22~81(42.9±18.8)个月。术后随访显示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无窦瘤修补处残余分流或主动脉窦瘤再发。右冠窦瘤患者中,术中在主动脉窦内进行窦瘤修补操作或实施主动脉瓣修复操作者随访期间主动脉瓣反流的改善情况不如仅在右心室单侧进行窦瘤修补者。结论对合并其他心内疾患的未破裂主动脉窦瘤患者采取积极的外科处理策略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构建残余假腔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首次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实现远期再干预的预警和转归预测。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获取首次手术后早期复查CTA影像资料,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进行降主动脉血管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对比预后不同的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探索假腔进展、再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年龄(47.88±9.84)岁(30~64岁),男21例(87.5%,21/24)。根据远期预后和有无接受远端血管干预,以降主动脉直径进行匹配,分为对照组和胸腹组,各12例。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胸腹组假腔血流量显著增多,以湍流、涡流为主,降主动脉近段可见多个真假腔交通。胸腹组降主动脉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更近[(22.00±3.91)cm对(36.00±1.77)cm,P<0.001],且假腔压力大于真腔压力。结论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基于CTA利用数学模型简化并可视化复杂的人体血流和术后结构,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近移和假腔压力大是反映真假腔交通、假腔重塑差、面临二次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o-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联合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联合组采用IABP联合CBP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BP治疗。比较两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入住时间、辅助应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治疗前后血乳酸、血氧饱和度水平,以及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治疗前后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评分情况。结果联合组ICU入住时间、辅助应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I、PAWP、CVP、血乳酸、脉搏氧饱和度水平及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I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AWP、CVP和血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CI和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AWP、CVP和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联合组为16.0%低于对照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O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MO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联合CBP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临床效果好,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延缓MODS病情进展,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治疗主动脉弓降部病变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重建的预后.方法 2010年1月到2016年8月,55例主动脉弓病变合并椎动脉左侧优势型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诊断,接受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其中28例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研究终点包括术后死亡、再手术、卒中和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患者均随访,平均(30.0 ±17.5)个月.左侧椎动脉直径为(4.88 ±0.85)mm,右侧椎动脉为(3.00 ±0.75)mm.全组无院内死亡、再次手术和主动脉相关的不良事件.随访期间,2例主动脉覆膜支架仍存在Ⅳ型内漏,3例死亡.结论 主动脉弓降部病变患者于腔内修复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中期预后良好,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