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通过炎性介质(IM)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诱发偏头痛反复发作,运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小直径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IM+CGRP组(大鼠硬脑膜上埋置PE-10管,连续7 d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IM+CGRP)。用Von Frey毛测定大鼠眶周皮肤机械痛阈。在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小直径神经元上,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延迟外向钾电流(IK)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变化。结果给药7 d后,IM+CGRP组大鼠的眶周机械痛阈明显降低,生理盐水组眶周机械痛阈无明显改变。生理盐水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上总钾电流、IK、IA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M+CGRP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上总钾电流、IK、IA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减小。结论 IM和CGRP诱发偏头痛反复发作模型大鼠的三叉神经节中急性分离神经元的IK和IA明显降低,提示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可能参与了外周机械痛阈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胚胎、新生以及成年小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条件,并比较其体外增殖和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2/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孕14d小鼠、出生24h内的新生小鼠和4月龄的成年小鼠各1只用于实验。①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别将孕14d小鼠、新生小鼠和成年小鼠处死后取出纹状体组织,轻轻吹打制成单个细胞悬液,接种于无血清的D/F12培养基中,每六七天机械分离克隆传代1次。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采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神经干细胞单克隆,继续培养得到大量来自单个细胞的亚克隆。对神经球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③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比较胚胎鼠、新生鼠及成年小鼠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①成功地从胚胎鼠、新生鼠以及成年小鼠的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②胚胎鼠、新生鼠及成年小鼠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均为7%~11%,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均为76%~8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③与成年小鼠比较,胚胎鼠和新生鼠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旺盛(P<0.01),而胚胎鼠和新生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随着小鼠年龄的增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减弱,但仍保持着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子细胞的能力。胚胎和新生鼠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为寻找理想的移植细胞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耿晓英  万琪  杨荣军  吴松笛 《医学争鸣》2006,27(12):1090-1092
目的:观察39℃环境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骨架蛋白(β-tubulin)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HSP70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取小鼠胚胎大脑皮层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将培养好的神经元分为37℃培养的对照组和39℃刺激30 min后0, 2, 6, 24和72 h的高温组. 分别进行荧光免疫染色,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神经元β-tubulin和HSP70的表达. 结果:39℃刺激后,高温组神经元β-tubulin荧光强度均低于37℃对照组,且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其荧光强度值逐渐升高. 高温组神经元HSP70荧光强度均高于37℃对照组,且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其荧光强度值先升高后降低,于2 h时达高峰,24 h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高温可导致HSP70荧光分布转移至细胞核,并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转移至细胞浆. 结论:高温可以导致神经元形态变化,骨架蛋白结构紊乱可能是神经元形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HSP70可能参与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sCJ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sCJD患者均表现为亚急性起病,进行性痴呆,伴有肌阵挛;头颅MRI显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大脑皮质彩带样和(或)基底节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结论sCJD的临床特点为进展性痴呆伴肌阵挛,头颅MRI特别是DWI出现高信号为其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在急性局灶脑梗死的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技术,观察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及甘珀酸预治疗对脑梗死灶体积的影响。结果:光化学局灶性脑梗死后Cx43-LI表达阳性的细胞呈纤维状、斑点状,分布于梗死灶的周边区。于脑缺血后1h出现,12h最显著,至24h开始减少;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体积为(182.54±6.24)μm3,甘珀酸预治疗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体积为(128.53±3.39)μm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局灶性脑梗死后缝隙连接活动加强并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可减轻脑梗死后神经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西藏高原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离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和Mecloskey/Mueller满意度量表,对西藏高原某三级甲等医院24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离职意愿总均分为(11.42±4.24)分,指标值为47.58%;护士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29±0.57)分;工作满意度8个维度得分最低为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不同年龄、学历、月均夜班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0.01)。结论医院管理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护士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18.
马铁柱  万琪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875-1876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组织型纤溶本科原激活物(t-PA)及快速抑制物(PAI-1)的变化规律,探讨炎症因子及纤溶活性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本科联免疫吸附(ELISA)及发色底物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12,24及72h血浆vWF,P-selectin,IL-6,t-PA及PAI-1活性进行动态测查。并与32例自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vWF(147.4&;#177;26.2)μg/ml、P-selectin(21&;#177;4)ng/ml、IL-6(114.5&;#177;1.5)μg/ml、PAI-1(0.79&;#177;0.24)au/ml活性明显增高,t-PA活性(0.24&;#177;0.15)iu/m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随时间推移vWF(118.6&;#177;24.4)μg/ml、P-selectin(14&;#177;3)ng/ml、IL-6(108.7&;#177;4.4)μg/ml、PAI-1(0.56&;#177;0.20)au/ml活性有所降低,而t-PA活性(0.43&;#177;0.11)iu/ml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lt;0.05)。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2)炎症因子参与脑部缺血性损害;(3)纤溶活性下降,说明t-PA及PAI-1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小RNA-29c(microRNA-29c,miR-29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效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慢病毒(lentivirus,LV)介导的过表达/低表达miR-29c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分为空载体细胞株(LV-vector)组、LV-vector+TNF-α组、miR-29c过表达细胞株(LV-miR-29c)+TNF-α组和miR-29c低表达细胞株(LV-miR-29c sponge)+TNF-α组。采用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评价TNF-α对HT22细胞的毒性作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TNFR1)的表达;RT-qPCR检测miR-29c和TNFR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NFR1、TNFR相关死亡域蛋白(TNFR-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TRADD)、F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小鼠类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神经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及细胞活性变化,探讨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治疗意义。 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法,建立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的小鼠脑细胞分为实验组(给予类缺血/再灌注处理),药物干预组(类缺血/再灌注处理+氟桂利嗪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30min、1h、2h、3h检测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至2 h检测钙离子浓度,实验组与药物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至再灌注3 h,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再灌注30min至2 h检测细胞吸光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到再灌注3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类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皮质神经细胞质内钙离子的升高,减轻由此引发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