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7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耳鼻咽喉   160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57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057篇
内科学   74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227篇
特种医学   3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915篇
综合类   2246篇
预防医学   801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816篇
  23篇
中国医学   781篇
肿瘤学   28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伴会厌囊肿予以CO_2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27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及局部切开排脓等治疗后会厌舌面仍肿胀且伴有囊肿,予以CO_2激光切除会厌舌面囊肿及肿胀组织,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CO_2激光手术治疗后均完全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CO_2激光对急性会厌炎伴会厌囊肿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1142例胃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影响胃癌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为指导选择合理的切除范围和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1989年1月至2004年3月胃癌手术后1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年代分为3组,第1组:1989年1月至1994年1月,405例;第2组:1994年2月至1999年1月,377例;第3组:1999年2月至2004年3月,360例。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手术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2%(128/1142)和3.6%(41/1142)。第1、2、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3.1%、10.1%和10.3%;3组比较,P>0.05。3组手术死亡率依次为4.7%、3.4%和2.5%,3组比较,P>0.05。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24.2%,31/128),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临床Ⅳ期、姑息性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及术前合并症的存在(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的清除范围和手术方式不是影响手术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胃癌晚期患者手术死亡率高,对胃癌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时应避免施行不必要的淋巴结清除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3.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7例腹部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体胖,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剧烈的腹痛和呕吐,腹部体征相比较轻;有2例甚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腹部X线检查均提示肠梗阻;4例腹部CT检查,其中3例提示本病;6例术前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7例患者均予以手术探查,分别切除长度不一的坏死小肠段。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中1例因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4例术后反复出现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髂静脉血栓,需出院后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钠。结论 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行改良根治术的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经改良根治术治疗208例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资料,统计术后截止2019年11月患者随访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5年肿瘤转移、复发情况,以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次研究中208例患者均获得确切随访,无失访病例。其中复发、转移28例(13.5%),无转移复发180例(86.5%),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6.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45岁、组织学分级为III级、术后放疗、Ki-6 ≥30%为行改良根治术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年龄<45岁、组织学分级为III级、术后放疗、Ki-67≥30%是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患者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主胰管分型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12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朝阳市中心医院、山东莒县人民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滨州市中心医院和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应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技术的51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胰腺断端主胰管的可视性、位置及直径,将主胰管分为Ⅰ型、Ⅱ型、Ⅲa型和Ⅲb型。观察每个主胰管分型的病例数及相应的处理策略。结果51例患者实施LPD均获得成功。51例LPD中,男性占56.9%(29/51),女性占43.1%(22/51),年龄为31~88岁。胰腺断端主胰管的类型:Ⅰ型7例(13.7%),Ⅱ型39例(76.5%),Ⅲa型2例(3.9%),Ⅲb型3例(5.9%)。根据不同的主胰管分型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均成功找到主胰管并插入支撑引流管。结论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根据主胰管分型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有助于提高找到主胰管并置入支撑引流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6.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合并房室通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合并房室通道的手术经验,为术中处理此类疾患提供借鉴。方法2001年至2005年治疗8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合并房室通道病人,其中完全型房室通道2例,部分型房室通道6例,均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均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直接汇入左房(LA),即完全型冠状窦间隔缺损(I型)。手术采用心外管道连结PLSVC至右心耳4例,心内隧道重建冠状窦顶3例,直接结扎PLSVC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远期效果满意。结论房室通道合并PLSVC时,要警惕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存在。根据PLSVC汇入左房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97.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现将1990年3月~2004年9月我们手术治疗的41例贲门失弛缓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8.
隋继强  韩岩  吴红  郑岩  易成刚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42-1345,I0001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EGF,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基因共表达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后目的 基因的表达和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复制缺陷的腺病毒AdEasy为基因载体,制备携带TGF-β1及BMP 7基因的高滴度腺病毒液感染人MS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RT-PCR及己糖醛酸水平检测等方法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析外源性基因共表达对MSCs定向软骨分化的调控机制. 结果 腺病毒感染72 h后,TGF-β1和BMP 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部份MSCs胞浆内均出现棕黄色粗颗粒,通过原位杂交检测出Ⅱ型胶原蛋白基因mRNA,感染10 d后细胞培养液中己糖醛酸含量为68.03±3.34μg/ml与感染前的53.20±3.70μg/ml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TGF-β1及BMP-7共表达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证实其在MSCs中的表达和具有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为软骨缺损修复的局部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支撑捆扎法在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17例直肠癌患者采用支撑捆扎法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患者均在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直肠腺癌,且经直肠腔内B超、盆腔CT及MR I排除肿瘤侵犯肛提肌和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结果117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围手术期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1例局部引流治愈,1例直肠阴道瘘行横结肠造瘘转流手术。未发生吻合口狭窄,术后3月排便功能评价:优29例,良44例,一般31例,差13例,优良率为62.4%(73/117)。结论支撑捆扎法用于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安全、可行,可以完成从肛提肌内口到括约肌间沟的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