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本文测定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5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P物质含量,探讨这两种神经调节肽与SMI和心绞痛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运动前3组血浆CCK-8含量分别为4.55±2.18、5.11±1.59和5.39±2.84pmol/L,3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运动后3组血浆CCK-8含量分别为4.91±1.08、8.56±1.57和5.73±2.46pmol/L,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和对照组(P<0.01)。②运动前3组血浆P物质含量分别为2.13±0.28、2.10±0.21和2.13±0.16nmol/L,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运动后3组分别为2.25±0.21、2.46±0.20和2.18±0.12nmol/L,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组和对照组(P<0.02)。结果表明:高血浆CCK-8、P物质含量可能参与心绞痛的发生,心肌缺血时无症状可能与血浆CCK-8、P物质含量未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对65例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以血流动力学为诊断右室心肌梗塞(RVMI)的相关指标,对比头胸导联心电图(HCECG)及常规心电图(WECG)诊断RVMI的价值,结果发现47例合并有RVMI,18例无RVMI。两种ECG比较HCECGV3R-V7RST抬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受V2ST段降低的影响小,对RVMI诊断敏感性增高,特异性无变化。同时,V3RQ波诊断RVMI敏感性78%,特异性88.2%,对亚急任期RVMI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3.
104.
患者,男,61岁,干部。因间断性心前区疼痛20天,加重7小时于1986年4月4日入院。患者自1986年3月15日开始每日或隔日无诱因的感觉心前区疼痛,持续2~3分钟自行缓解,未曾就诊。4月3日晚,因劳累又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26例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11.60±5.98)μg/dl]高于正常对照组[(4.17±2.24)μg/dl,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抵抗素水平[(15.12±5.06)μg/dl]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7.67±4.28)μg/dl,P<0.05];抵抗素水平与心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呈正相关(分别r=0.541,P<0.01;r=0.508,P<0.01;r=0.545,P<0.01),与体内脂肪百分比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分别r=-0.386,P<0.05;r=-0.335,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肌损伤大小、体内脂肪分布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提示抵抗素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转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纤维化重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实验大鼠共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MI)-2型腺相关病毒(AAV2)组(MI-AAV2)组和MI-AAV2-IL-10转染组,每组6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动物模型,应用AAV2携带IL-10基因转染心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心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边缘和远隔区心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p38蛋白的表达。结果MI-AAV2-IL-10组检测到外源性IL-10 mRNA和蛋白的有效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I-AAV2-IL-10组较MI-AAV2组心肌α-SMA表达降低54.5%(P<0.01)。Ⅰ、Ⅲ型胶原表达分别下降了45.4%和27.4%(P<0.01),Ⅰ/Ⅲ型胶原比值下降24.6%(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AAV2-IL-10组较MI-AAV2组心肌各部位磷酸化ERK1/2和P38蛋白的表达均下调。结论IL-10基因转染可改善大鼠AMI后心室纤维化,可能是通过影响ERK1/2和P38 MAPKs激酶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0年,肾功能异常2年,间断胸闷1个月"于2010年3月8日入院。患者20年前体检时测血压160/100 mm Hg,无不适症状,诊为"高血压",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 2次/d,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2年前体检时发现血肌酐(Scr)升高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0.989,P=0.024;OR=1.107,95%CI:1.0210.989,P=0.024;OR=1.107,95%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力衰竭(HF)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对院内预后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对2007年连续入选的431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合并HF的患者占 26.5%.发生HF的ACS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居多,既往心肌梗死、HF及糖尿病比例较高,多合并感染,入院时心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和血肌酐明显升高,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降低,cTNI峰值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既往HF、入院合并感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CKD分期增加、入院时心率增快、高龄和低白蛋白水平.合并HF的ACS患者成功进行冠脉造影的比例显著降低,合并3支及左主干病变的比例较高(P<0.05),接受血运重建治疗较少(P=0.45),而院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心律失常、再发HF的风险比为3.79~13.8,院内死亡的风险增加5.66倍,住院日中位数延长了6天(P<0.01).结论 ACS患者入院HF的发生率较高,合并的临床疾病及危险因素更多,成功进行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治疗的比例较低,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病人血清肌钙蛋白T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