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排除肾病、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间、发生率、年龄、性别、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与低钠血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行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合并低钠血症23例,发生率为58.97%,低钠血症于伤后3d~2周出现,7~17d到高峰,持续时间与脊髓休克期基本吻合,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功能完全抑制有关,对症治疗可防止脑水肿、脑细胞脱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1996年5月至2003年5月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病原学、临床表现、治疗及再次翻修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抗感染、清创及二期再置换等处理,3例治愈,1例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结论 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可行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或清创后一期或二期再置换术等治疗,再置换以二期置换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surgical navigation for localiz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femoral stem component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nethods In the hypothesized space, 3-D images of femoral stem were reconstructed. The coronal, sagittal and horizontal axes and scale divis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displacement and rotation of the stem. Matching between the stem and its 3-D images was performed while the stem was moved in various distances and angles on the digital motion-platform. Then the actual chang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implant and the caleulativ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vigation system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Results The mean difference in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actual changes was (1.01 ±0.47) mm, and the mean difference in the measured and actual angles was 1.09°±0.62°. The duplicate test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0.238, P > 0.05). Conclusion Precise placement of the stem in the desired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the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正常人骨盆体位变动下相应髋臼角度的三维监测观察,为临床上髋关节假体置入的角度判定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对60名受试者于不同体位下进行骨盆侧位X线摄片并进行前倾角监测。摄片体位包括自然站立位、自然仰卧位及屈髋抱膝仰卧位。结果在自然站立位、自然仰卧位及屈髋抱膝仰卧位的前倾角分别为——青年组:64.2°±3.33°,60.6°±3.53°,45.4°±5.69°;老年组:68.0°±3.33°,67.0°±3.92°,55.0°±3.34°。站立位较自然卧位骨盆前倾角差值均数为3.56°(青年组)和3.60°(老年组)。站立位较屈髋抱膝仰卧位骨盆前倾角均数差值为18.8°(青年组),12.1°(老年组)。结论屈髋抱膝仰卧位较站立位时骨盆前倾角变化显著,使得髋臼窝开口与躯干水平面及矢状面间角度改变较大.会影响关节置换术臼杯置入角度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图像注册精确度对图像漂移的影响。方法基于CT图像的计算机导航方式,采取配对点进行图像注册,应用偏离配对点10mm注册的形式来模拟实际应用中图像漂移的发生;通过面重建一即应用带有红外线反射球的指示器对真性骨盆臼窝表面均匀的描画,使红外线摄像器持续捕捉指示器触头运动轨迹信号,从而重构出髋臼窝的真实对应影像,以此真实对应影像为标准来评估漂移像于臼窝处的漂移程度。结果髋臼窝表面110个观察点,漂移距离值为-7.50~22.86mm,点漂移距离小于5mm者,占32.7%;大于5mm而小于10mm者,占20.9%;漂移像与以面成像的髋臼窝表面重叠面积仅43.7%。结论在配对点图像注册的方式中,即使配对点注册标定时偏离轻微,也会导致髋臼窝处图像的明显漂移,对臼杯置入的定位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可考虑结合臼窝面重建的方式来获取骨床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三维定向监测装置通过螺杆与骨盆刚性连接,达到避免体位改变的干扰,从而提高髋关节假体臼杯置放精确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应用传统机械定位器及所研制的三维定向监测装置对尸体标本进行预设角度的臼杯置人、角度测定仪及CT三维重建测量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真实值以行验证。结果三维定向监测装置引导臼杯置入,角度偏差在5°范围内,作臼杯置人的重复行试验,两次间臼杯外展角(t=1.383,P〉0.05)、前倾角(t=1.918,P〉0.05)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同的设定角度下,三维定向监测装置能较精确地引导臼杯置入,较传统机械定位器精确,定位操作的可重复性较传统机械定位器优胜。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能减轻或消除腰腿痛的临床症状、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但因假体移位而再手术率较高。 目的:设计人工髓核防滑脱装置(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设计:自身对照,生物力学体外实验。 材料:成年人新鲜尸体腰椎(L1~S1)标本3具;尸体大腿阔筋膜标本2片;人工髓核为自制,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方法:将3具腰椎标本制成6个运动节段的试验模型,L3~4及L4~5各3个,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模型,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6.0 N?m的纯力偶矩疲劳实验。然后取出人工髓核,用备用的阔筋膜包裹缝合,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模型,进行相同的生物力学测试。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状态各个方向髓核假体移位的变化。 结果: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相比较,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脊柱屈伸与旋转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 < 0 05),在脊柱侧屈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 < 0 01);而在脊柱屈伸、旋转或侧屈时人工髓核在冠状面和额状面上的成角移位均减小(P < 0 01)。 结论: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体外人体标本测试中能较好地减小或防止人工髓核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量兔腰椎间盘解剖学数据,并探讨兔腰椎间盘内显微注射方法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实验于2004-1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完成。实验动物选择三四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10只,麻醉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取出腰椎间盘观察其解剖结构。并测量椎间盘纤维环前后径长度,测量前部纤维环前后径长度,测量椎间盘前正中点到髓核中心点的长度。取同样10只白兔,麻醉后,右侧卧位,沿左侧12肋末向下至髂嵴做纵切口,切开胸腰筋膜后层,在骶棘肌和腰方肌的外缘与胸腰筋膜前层间钝性分离。推开腰椎间盘前方筋膜和前纵韧带,以椎体前方的纵性骨棘为标志从腰椎间盘前方中心点处垂直进针,以微量注射器注入25μL黑色墨水作为标记。体会显露椎体和椎间盘的入路和手术方式,观察侧方手术入路能否良好显露腰椎间盘,能否较好的完成椎间盘内注射。观察椎间盘内注射的入针点,进针长度,进针角度,注射剂量,注入结果。小心取出注射入墨水的兔脊柱(包含L1~L7范围),共计70个,迅速置入-20℃低温冷冻,2h后取出,微解冻后以尖刀从中间水平切开椎间盘,观察墨水注入髓核的情况。结果:20只动物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解剖学观察:兔髂嵴短,平髂嵴最高点连线在俯卧位时经过L6棘突,可做为手术操作的体表标志。椎间盘为三明治结构,上下为软骨终板,与上下方椎体相连;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层纤维环、内层纤维环、移行区、髓核。②手术入路:顺利显露出L3~L6椎间盘,显露操作时间平均为15min,共计70个椎间盘。⑧椎间盘内注射方法:选择在嵴状突起于椎间盘水平中线的交点即为进针点,保持进针深度3mm,注射最大液体量25μL。注射效果理想者64个,其中L3~L6椎间盘共计40个,注射效果良好者39个,成功率97.2%。结论:通过对兔腰椎间盘的部分解剖学数据,椎间盘纤维注射的注射方式、手术入路的选择,进针点、进针长度、进针角度的确定、注射液体量的观察及实践,证明以本方法进行腰椎间盘内微量注射操作规范,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评估三维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截骨、假体置入的精确性。方法:对2005-05/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东籍男性,52岁)应用三维导航系统进行全膝关节置广,换,记录比较手术时间及出血量,通过术后下肢全长X射线片对假体置入后下肢径线、角度进行测量。结果: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延长35min,出血量与非导航下传统手术相仿,肢径线及Q角的偏离幅度在±3°。下内结论:作为关节置换的辅助定位装置,三维导航系统提高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假体置入操作的精确性,但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加股骨短缩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1例(11髋)DDH患儿采用开放复位、股骨短缩术加Salter截骨术式治疗。其中男2例,女9例;左侧7例,右侧4例。患儿手术时年龄为2岁8个月~5岁3个月,平均3.5岁。按Tsnnis系统分级:Ⅲ度2例,Ⅳ度9例。术前患肢缩短1.5~3.5cm,平均2.4cm。结果患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8年。股骨颈前倾角术前测量30°~50°,术中皆矫正至20°左右。术前髋臼指数35°~55°,术后矫正至17°~32°。术中股骨截骨长度1.0~2.5cm,平均1.6cm。McKay评分,优7髋,良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对2~6岁之间的高脱位DDH患儿,开放复位术中发现复位困难或复位后压应力大时应行股骨截骨短缩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