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民族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新疆不同地区21 892例维、汉族育龄妇女PCOS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维、汉族PCOS患者的年龄分布、亚型构成、人口学基本特征及糖脂代谢异常的分布情况。结果:21 892例维、汉族育龄妇女中PCOS患者1 116例,占5.10%,其中汉族560例,占5.12%,维族556例,占5.08%;35岁以下育龄妇女是主要的患病人群,占83.38%,35岁以上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较年幼者发生率高(P〈0.05);维、汉族患者Ⅲ亚型较其他亚型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PCOS患者在职业分布、收入情况、文化程度、家族史、母亲及姐妹有月经异常或不孕病史及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妇科肿瘤病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育龄妇女PCOS患病率维族为5.08%,汉族为5.12%;35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易患PCOS,且以月经不调为主要表现;维、汉育龄妇女PCOS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并随年龄增长及患者治疗目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4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异常DNA甲基化与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Ms在位内膜患者28例、EMs异位内膜患者28例,正常对照子宫内膜患者28例。比较三组HOXA10基因启动F1甲基化、F2甲基化和F3甲基化状态、总甲基化率和不孕患者甲基化率。结果 EMs在位内膜组与EMs异位内膜组的HOXA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无显著差异(P 0. 05),EMs在位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的HOXA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高于正常内膜组(P 0. 05); EMs在位内膜组与EMs异位内膜组的总甲基化率和不孕患者甲基化率无显著差异,EMs在位内膜组、EMs异位内膜组的总甲基化率和不孕患者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 0. 05)。结论 HOXA10基因在EMs中出现HOXA10基因异常DNA甲基化,同时HOXA10基因的DNA甲基化在EMs合并不孕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能力显著高于非EMs不孕患者。  相似文献   
343.
[目的]测量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山羊颈椎的活动度。[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包括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非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和假手术组。HA组和非HA组动物摘除C3/4间盘并置入相应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显露,未处理椎间盘。动态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随时间推移HA组和假手术组的C2~C5ROM和C3/4ROM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非HA组的C2~C5ROM和C3/4ROM显著减少。术前及术后即刻三组间C2~C5ROM和C3/4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和3个月时,HA组和假手术组的C2~C5  相似文献   
344.
345.
基因的变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EMs的发生有家族遗传倾向,一级亲属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某些卵巢癌的候选基因在EMs中也能检测到.孕激素受体(PR)的基因在异位内膜中有变异,无PR-B表达.氧化应激反应也可能诱发EMs发生,使用抗氧化剂能阻止诱发兔EMs.环境毒素二噁英(dioxin)可能会激活体内的某些化学酶系而诱发EMs.  相似文献   
346.
目的:观察和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1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system,LNG—IUS)的安全性。方法:共59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纳入研究。将LNG—IUS放置在患者子宫腔内,LNG—IUS放置前与放置后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的痤疮、面部色素沉着、月经前乳房胀痛、体重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及比较,并观察LNG—IU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NG.IUS放置前和放置后6个月痤疮评分分别为1.00(0.00,3.00)和0.00(0.00,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后12个月痤疮评分为0.00(0.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前和放置后6个月及12个月的面部色素沉着评分均为1.00(0.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置前和放置后6个月及12个月的月经前乳房胀痛评分分别为2.20(0.00,4.00),1.50(0.00,4.00)及1.00(0.00,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放置前和放置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体重分别为59.00(55.00,64.00)b,59.50(55.00,64.00)kg及59.00(54.00,64.00)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置前和放置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放置前和放置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间期出血分别为4例(6.78%),16例(27.12%)及14例(23.73%)。其他不良反应有脱发(1例)和全身肿胀感(2例)。结论:LNG—IUS是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安全疗法。  相似文献   
347.
自1860年Rokitansky首先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至今已140年,纵览内异症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21年Sampson发表的经血逆流病因学说后,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极大关注。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使早期内异症得以诊断.对其与不孕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治疗上立足于保留生育能力。保守性的手术治疗特别是腹腔镜下手术,取代了大部分的常规外科手术。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内异症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48.
目的:探讨宫颈管诊刮术(ECC)运用于宫颈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和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评价,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LSIL或ASC并行阴道镜检查和ECC的患者237例,对ECC结果、宫颈病变分布情况、患者年龄和阴道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结果:237例纳入研究对象中,ECC异常占5.5%(95%CI=2.6~8.3%),仅有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级以上(0.8%,95%CI=0.2%).双变量分析ECC异常结果与宫颈中心型病变有关(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联系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官颈涂片LSIL或ASC行ECC结果异常的阳性率是低的,当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涂片的低度病变结果不符且为中心型病变时行ECC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49.
基因变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的变异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和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EMs的发生有家族遗传倾向,一级亲属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某些卵巢癌的候选基因在EMs中也能检测到。孕激素受体(PR)的基因在异位内膜中有变异,无PR-B表达。氧化应激反应也可能诱发EMs发生,使用抗氧化剂能阻止诱发兔EMs。环境毒素二噁英(dioxin)可能会激活体内的某些化学酶系而诱发EMs。  相似文献   
350.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法在结肠镜下大肠腺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聚乙二醇口服补盐液对患者进行肠道清沽,结肠镜下先用结肠镜注射针在腺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使局部黏膜隆起后,再用氩离子凝固术或电凝、电切治疗。结果共治疗338例患者,389枚腺瘤被成功摘除,术后病理显示有6枚腺瘤合并早期癌,在其腺瘤基底部均未发现癌细胞,说明早期大肠癌得到根治。所有患者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黏膜下注射法应用于结肠镜下大肠腺瘤切除术是有效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