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多种后处理方法,对其在肺内结节性病灶或肿块方面的应用及对诊断率的提高做初步的研究。方法应用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先后进行二、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RP),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和容积重建(VR)。通过三位高年资医生对平片,平片 二维重建,平片 二维 三维三组病例的判读。统计所示病灶信息,并作出诊断。结果平片 二维及平片 二维 三维对诊断临床符合率上分别有不同的提高,对于在空间结构的判识上平片 二维 三维对病灶空间结构的判识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平片 二维 三维的阅片诊断的病理符合率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对病灶形态、边缘、邻近肺组织及胸膜改变的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肺内结节或肿块的基础,而多排CT所提供的丰富的后处理软件了弥补了CT平扫的不足,明显的提高了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证实的40例膀胱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的26例,多发的14例,为膀胱壁增厚,但CT不能区别肿瘤是限于粘膜抑或已侵入粘膜下层。较大而表浅的肿瘤,由于重量的牵拉可使膀胱轮廓变形。晚期可见肿瘤充满整个膀胱。结论 CT检查对膀胱癌可发现肿瘤浸润的深度,以及局部转移病灶。确定膀胱壁浸润范同和检查肿大的盆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4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CT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T诊断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在颅骨内板下方呈新月形或半月形较高密度影像,GT值为70~80Hu,视血肿量可出现相应占位效应。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高度或等密度影像。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一侧或双侧新月形或梭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像,有时可见包膜钙化,占位效应较明显。结论 CT对硬膜下血肿诊断很有价值,CT可以帮助判断其分期,CT表现上的高、等、低密度并不与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传统的颈椎侧位片投照时,中心线应通过甲状软骨高度,颈椎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这样第一至第七颈椎显示于照片之中。腰椎侧位片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腰背部平面与台面垂直,棘突后缘置于台面中线外6cm处(腰椎椎体后缘位于台面中线上)这样可显示腰椎及部分骶椎侧位在胶片中心的影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部分性脾栓塞用于治疗肝硬化脾功亢进所致的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在透视监视下,经股动脉应用Seldinger技术插管行脾动脉造影后,选择适当的栓塞材料行"外壳式"栓塞脾动脉。结果当栓塞范围控制在60%~80%,临床有效率达90%以上,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此介入疗法能够保留部分脾脏以完成其免疫功能,同时又有效的改善了因脾脏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周血像改变。该治疗方法并发症低,可以成为脾切除治疗脾功亢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平扫检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的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SSD和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图像。结果正常21例,异常14例,其中动脉瘤10例,部分血管闭塞2例,血管畸形2例。16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对绝大部分的动脉瘤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更安全,相对脑血管造影更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3岁,因"膜性肾病、发热待查"于2009年8月21日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9℃,无咳嗽、咳痰,无盗汗。患膜性肾病半年余,口服强的松龙半年。查体:T38.6℃,全身皮肤、黏膜无异常皮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经皮穿刺结合X线机下定位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确诊肾囊肿的患者,定位穿刺点后,静脉注入造影剂20ml,5~8分钟后摄片,随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穿刺成功后,抽出部分囊液(一般10ml左右),注入同等量的造影剂,然后多角度透视观察,与胶片比较,确定囊肿与周围肾实质、肾盏、肾盂没有相通后,抽尽囊液,注入98%的酒精之前,再次多角度透视,确定针尖仍然位于囊腔内后,注入酒精适量,保留5分钟后,将酒精抽出,重复上述操作2~3次,手术结束。结果24例患者全部成功,无1例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8个月,疗效显著。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结合X线机下定位,硬化治疗肾囊肿是更加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脉、静脉血栓属于"血栓栓塞病"的一种。本文主要探讨,以介入手术为基础的各种介入手段和方法,在动脉、静脉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及普及推广的意义,从而改善多年来困绕临床医学,对该病内外科治疗效果普遍不佳的局面。方法介入治疗血栓栓塞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大腔导管(6F-12F的导管)直接抽吸术。2)体外留置导管(4F-5F的导管)针对靶血管内血栓以生理盐水结合融栓药物直接灌注融栓术。3)借助各种旋切抽吸血栓器械的血栓旋切抽吸术。4)预防性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5)球囊扩张挤压术。结果我们把以上的几种方法有机灵活的结合起来,在临床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对临床高度怀疑为该类疾病的病人行血管造影,对证实为"血栓栓塞病"的病人,结合临床资料、病人体征及DSA影像判定血栓所处的时期及栓塞所处的程度,即时拟订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灵活的把各种介入手术方法治疗该病的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该病的治疗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实践证明介入的几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治疗该类疾病,明显优越于内科保守的经静脉药物融栓。其创伤小、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显著超越于外科手术对该类疾病以传统的血管搭桥术、旁路移植术之上。所以,我们认为,有机灵活的运用介入手术的各种融栓手段及办法,是目前治疗"血栓栓塞病"最为行之有效、最为经济实惠、甚至最为流行的一种全新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