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2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458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127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401篇
口腔科学   167篇
临床医学   1800篇
内科学   1154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387篇
特种医学   5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28篇
综合类   3267篇
预防医学   1644篇
眼科学   122篇
药学   1414篇
  22篇
中国医学   1245篇
肿瘤学   22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15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概述了亲电性对醌二甲烷与富电子烯烃电荷转移聚合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聚合的一般特征、引发机理、链增长机理,以及单体结构、溶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对18例舌根肿瘤(14例恶性肿瘤、4例良性肿瘤)患者施行了单纯手术12例;手术加术前化疗6例。对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失采用了直接拉拢缝合术、肌皮瓣修复术、空肠袢游离移植和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术。重点介绍了后者的优越性。认为正确处理静脉回流是保证肌皮瓣修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合成了1-5代外围由小分子荧光体修饰的树枝状聚酰胺,通过红外,紫外,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修饰后的固体产物的荧光较修饰前粘稠体产物的荧光强得多,树枝状高分子荧光受组分比,代数,溶液浓度,溶剂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硅对树状高分子的端氨基与3,5二羟基苯甲酸按1/1摩尔比反应时,其产物荧光最强,对于端氨基与3,5-二羟基苯甲酸摩尔比为1/1的不同代树枝状聚酰胺而言,2代产物荧光最强。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新型荧光探针H2DCF-DA检测在光源照射过程中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内活性氧的产生情况。方法将ECV304细胞接种于35mm培养皿中,24h后加入H2DCF-DA,使其终浓度为10μmol/L,孵育30min。利用荧光显微镜的激发光源作为照射光源,在采集荧光图像的同时完成光源照射,光源输出波长范围为460~490nm,功率密度约为100mW/cm2。连续采集DCF的荧光图,观察细胞内DCF荧光的变化情况,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求得细胞内不同照射时间点DCF平均荧光强度,进而得到平均荧光强度-时间曲线。另外,使用线粒体特异标记探针MitoFluorRed589与H2DCF-DA共同孵育细胞,分别采集同一细胞的DCF的荧光图和MitoFluorRed589的荧光图,并利用像素-荧光强度分析方法来确定DCF荧光在细胞内的分布位置。结果在光源照射的开始阶段,ECV304细胞内的DCF荧光强度迅速增加,在第10s时便上升至第2s时的2.2倍,但是随着照射时间逐渐延长,荧光强度增幅逐渐变小,到第60s时上升至第2s时的4.7倍。观察时间进一步延长,DCF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似乎进入平台期,继而开始出现下降。考察DCF荧光在ECV304细胞内的分布位置主要通过比较细胞内不同区域的I1/I2值,通过图像分析与计算得到线粒体区、细胞核区以及细胞质非线粒体区内I1/I2值分  相似文献   
95.
Nephrin 是特异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及裂孔膜上的结构和功能蛋白,Nephri 的正常表达与定位对于维持肾小球持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蛋白尿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Ang Ⅱ在肾脏局部水平的升高可以影响 Nephrin 的表达,破坏足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并导致蛋白尿的产生.  相似文献   
96.
西安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携带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陕西省西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 (SP)携带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8~10月门诊就诊、年龄1个月~5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未使用或使用抗生素不超过3d共234例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 ,分离培养SP ,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SP携带率为28.2 % ,年龄主要为1~4岁 ,家中居住、就诊前未使用抗生素的儿童携菌率较高。共分离出66株SP ,其中100 %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 ,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80%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54 %。结论西安地区SP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携带率近1/3 ,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耐药性和敏感性 ,以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7.
晚期腘动脉损伤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晚期腘动脉损伤保肢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提高保肢率。方法对32例晚期腘动脉损伤进行保肢治疗者,应用术前评估患者的病情,术后防止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观察保肢治疗的效果。结果32例晚期腘动脉损伤中,28例保肢成功,保肢率88%。未发生死亡,无急性肾功能衰竭。保肢成功者经进一步处理后恢复行走功能。结论对晚期腘动脉损伤的救治,术前正确的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全身状态,应用激素减轻机体再灌注损伤,术后控制感染和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提高肢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98.
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落伤所致,损伤机制为偏心负荷引起的剪切、压缩骨折,多累及距下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2000-2004年我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并获得随访20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0~60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均摄跟骨正侧位  相似文献   
99.
微创疗法在骨不连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辉  丁真奇  郭志民 《中国骨伤》2006,19(10):638-640
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约有5%~10%的骨折可因各种原因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迟缓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外科领域的成功实践,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较为迅速,已取得了可喜成绩。根据近年来的文献,介绍微创技术在治疗骨不连方面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0.
伴有炎性改变的腓骨肌萎缩症二例病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2例经基因诊断明确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经基因诊断明确为连接蛋白32(connexin 32,Cx32)基因突变所致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进行腓肠神经和腓肠肌活检,肌肉切片采用HE染色,腓肠神经半薄切片采用美蓝染色,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腓肠神经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所用抗体为抗CD68抗体和抗白细胞共同抗原(LCA)抗体.结果 2例患者腓肠肌活检均可见肌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增生.腓肠神经半薄切片未见明显洋葱球样结构形成,可见有髓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大量薄髓鞘有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形成.免疫组织化学见2例患者腓肠神经CD68和LCA表达均呈阳性.结论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可表现为炎性病理改变,临床上要注意与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