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69篇
  免费   8903篇
  国内免费   7263篇
耳鼻咽喉   648篇
儿科学   821篇
妇产科学   983篇
基础医学   10637篇
口腔科学   1596篇
临床医学   12905篇
内科学   12783篇
皮肤病学   720篇
神经病学   5256篇
特种医学   31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8166篇
综合类   15293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3篇
预防医学   5665篇
眼科学   2935篇
药学   9244篇
  100篇
中国医学   5811篇
肿瘤学   7835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1354篇
  2022年   3689篇
  2021年   5143篇
  2020年   3892篇
  2019年   3198篇
  2018年   3420篇
  2017年   2865篇
  2016年   2814篇
  2015年   4282篇
  2014年   5266篇
  2013年   4454篇
  2012年   6559篇
  2011年   7601篇
  2010年   4560篇
  2009年   3578篇
  2008年   4582篇
  2007年   4470篇
  2006年   4620篇
  2005年   4651篇
  2004年   2734篇
  2003年   2662篇
  2002年   2217篇
  2001年   1939篇
  2000年   2064篇
  1999年   2158篇
  1998年   1437篇
  1997年   1366篇
  1996年   1104篇
  1995年   1018篇
  1994年   845篇
  1993年   534篇
  1992年   603篇
  1991年   514篇
  1990年   470篇
  1989年   426篇
  1988年   351篇
  1987年   282篇
  1986年   224篇
  1985年   178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模型肺内表达与分布的影响以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健康对照组 (n =8) ,COPD模型组 (n =1 2 ) ,氨溴索干预组 (n =1 2 )。采用熏吸香烟并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 ,氨溴索干预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时腹腔注射氨溴索溶液 4 0mg/ (kg·d) ,连续 4 0d。观察各组气道炎症的病理特点、超微结构特点、血气指标、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基因表达的相对含量。③结果 所建COPD模型的病理以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氨溴索干预组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TNF α表达强度与健康对照组、COP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2 4~ 1 1 .1 1 ,q =4 .74~ 36 .2 2 ,P <0 .0 1 ) ;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亦有显著性 (F =3.30、8.79,q =3.5 0~ 8.6 9,P <0 .0 5 )。 ④结论 长期应用氨溴索对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2.
COPD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特点。②方法 取3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痰细菌学培养,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③结果 32例病人共分离出菌株76株,阳性率71.7%,其中混合感染10例次。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NB)58株,占76.3%;阳性球菌10株,占13.2%;真菌8株,占10.5%。常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杆菌为主,GNB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④结论 COPD应用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回顾性分析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时间,探讨脑梗死患者死亡时间的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分析64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死亡时间,利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计算出死亡高峰时刻和1天24小时内95%的死亡时间集中时段。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高峰时刻为05:59:31,1天24小时内95%的死亡时间发生在01:04:23-10:54:39.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时间有一定的昼夜节律分布的特点,清晨通常为死亡的高峰时段,与机体血栓性病理状态恶化或血压的昼夜波动有关,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夜间和凌晨患者的管理和监测,必要时改变投药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评价99Tcm 核素甲状腺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99Tcm 甲状腺扫描并行甲状腺手术 ,将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对各种甲状腺结节定位诊断准确 ,但各组甲状腺结节扫描定性诊断结果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发现99Tcm 扫描对甲状腺结节的定位准确 ,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帮助不大。该方法快捷方便 ,病人所受辐射较少 ,尤其适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135.
136.
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本院 2 0 0 2~ 2 0 0 3年间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 4 0 12例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 ,分析年龄、疾病等因素与营养状况之间关系。结果 各项指标进行营养评价得出本院普外科非急诊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是 :BMI 2 1 3% ,TSF5 0 6 % ,MAC 2 0 5 % ,AMC 2 1 2 % ,SGA 38 0 % ,MNA 2 0 8% ,ALB 2 4 2 % ,PA 35 4 % ,TLC 5 5 8%。 >6 0岁组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 6 0岁患者、消化道外疾病患者及良性疾病患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2 0 5 %~ 5 5 8% ,不同的营养评价指标得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找寻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SolidWorks 2005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 mm骨性接触处开始,逐渐内移至完全陷入盆腔内7 mm处,每隔1 mm为1个实验组,分成10个实验组.每组髋臼人为划成4个象限,分别对各组假体臼-骨界面间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分析,测量出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值,找寻出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的实验组.结果 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均有1个象限内的值较大,通过2次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果.结论 当髋臼内壁内移至未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到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的范围内,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均匀,最佳位置在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  相似文献   
138.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2004年1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病理类型:良性2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8例.50.0%(7/14)发生在降部,其中恶性占57.1%(4/7).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肿物(6/14),右上腹隐痛不适(5/14)和乏力、体重下降(3/14),诊断手段为十二指肠低张造影(13/14)、B超(13/14)和CT(9/14).肿瘤距离十二指肠大乳头<3 cm或位于降部、直径≥5 cm者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距离十二指肠大乳头>3 cm及较小者宜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 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CT、EUS确诊,对无远处转移的肿瘤应积极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39.
回盲部恶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回盲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总结经验.以期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53例住院治疗的回盲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腺癌、黏液腺癌50例,恶性淋巴瘤3例。首次确诊率为75.5%。误诊或延迟诊断的疾病主要为阑尾炎、阑尾脓肿,胆囊炎、胆石症、下消化道出血、贫血待查等。结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回盲部恶性肿瘤的主要人群,肿瘤类型主要为腺癌。尽管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但提高警觉性,详细询问病史,通过大便隐血试验、钡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查仍能有效的提高首次确诊率,积极手术冶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0.
J Zhao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3):138-40, 186-7
1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GI2-treated group (11 cases) and low-molecular-weight Dextran-treated group (7 cases). Dosage of PGI2 was 2-5 ng/kg/min intravenous drip. Infusion was started within 72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plasma 6-keto-PGF1 alpha levels were increased, the plasma TXB2 levels, MAR as well as the scor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were decreased in the PGI2-treated group.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PGI2-treated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dextran-treated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