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3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1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25篇 |
口腔科学 | 95篇 |
临床医学 | 235篇 |
内科学 | 130篇 |
皮肤病学 | 38篇 |
神经病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57篇 |
外科学 | 159篇 |
综合类 | 603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290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262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30篇 |
肿瘤学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检测腺嘌呤造模诱导肾阳虚证大鼠肾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意义。方法:模型组大鼠灌胃150 mg·kg-1腺嘌呤诱导肾阳虚肾损伤模型,正常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麻醉处死后取部分肾组织病理切片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检测血液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含量,尿液中24 h尿蛋白(24U-TP)含量; trizol法提取肾脏组织中RNA,RNA经检测质量合格后用于后续芯片分析。μParaflo微流体芯片分析肾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一步验证芯片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分析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及其功能。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造模后共有50个miRNA差异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只有9个miRNA在肾组织中高表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rno-miR-21-5p,rno-let-7i-5p,rno-miR-146b-5p和rno-miR-15b-5p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 rno-miR-6215,rno-miR-192-5p,rno-miR-378b,rno-miR-378a-3p和rno-miR-194-5p表达明显降低(P0.05)。经PCR验证表明,与正常组比较,rno-miR-21-5p,rno-miR-146b-5p表达显著上升(P0.01); rno-miR-192-5p,rno-miR-378b,rno-miR-378a-3p,rno-miR-194-5p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中,miR-192,miR-21,miR-378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间充质-上皮细胞转化(EMT/MET)平衡相关,miR-192和miR-378可作为抗纤维化因子保护肾脏,而miR-21可作为促纤维化因子诱导肾脏损伤。miR-194可通过靶向调控脑Ras同源蛋白(Rheb)拮抗缺氧再灌注诱导的人肾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这些差异miRNA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Wn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上。这两条信号通路与EMT/MET平衡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基因芯片表达谱,发现4个参与肾间质纤维化(RIF)作用调节和2个未知功能miRNA表达。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肾阳虚的调控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生芦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风湿科及口腔科门诊收治的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服用生芦润燥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硫酸羟氯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期间每3个月随访1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 < 0.01);在改善症状、体征和中医征候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生芦润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中药强骨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骨丹高、低剂量组和西药组5组,每组10只。摘除卵巢后第4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强骨丹高、低剂量和二膦酸盐,各组均在服药14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血清雌二醇、骨密度、骨矿含量和骨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强骨丹能够明显升高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使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增加,胫骨最大载荷显著提高。[结论]强骨丹可通过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降低骨的转换率,增加骨密度,有效维持骨生物力学性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Ptch和Smo在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Hh信号通路抑制剂Cyclopamine处理Tca8113细胞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再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 Ptch和Smo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yclopamine对Tca811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加药后的不同时间段中,显示Ptch、Smo的mRNA和蛋白在Cyclopamine药物组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Smo的mRNA和蛋白分别在加药后24 h、72 h中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高而降低。结论:Cyclopamine可以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降低Smo mRNA和蛋白的表达,Hh信号通路可能在舌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关键词] Hh信号通路 Tca8113细胞 Cyclopamine Ptch Smo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共聚物-1(Cop-1)免疫或致敏淋巴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op-1/BSA免疫组、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MPT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Cop-1/BSA免疫组在注射MPTP之前10天接受Cop-1/BSA抗原免疫;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动物在MPTP末次注射后,立即接受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MPTP模型组动物仅接受MPTP注射;正常对照组动物仅接受生理盐水注射。MPTP末次注射7天后处死动物,取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及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黑质DA神经元数。结果 MPTP注射显著地减少了模型动物黑质DA神经元数量。Cop-1免疫和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明显增加了MPTP模型动物黑质DA神经元数,对黑质DA神经元有保护作用。BSA免疫或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则没有表现出这种保护作用。结论在C57BL/6J小鼠,Cop-1免疫和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可有效对抗MPTP毒性,保护黑质DA神经元。 相似文献
96.
背景:川芎嗪和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创伤性脑组织匀浆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联合效应。
方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分为4组,加入不同的诱导培养基分别干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诱导组、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和川芎嗪联合创伤性脑匀浆液诱导组。诱导后采用倒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不同时段四组细胞分化率。分别取部分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双标检测。
结果与结论:川芎嗪及受损大鼠脑匀浆液上清液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诱导分化率越高,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其分化信号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其中1例94岁患者因尿毒症术后1年死亡。余22例X线片显示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8.2±3)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螺旋刀片滑脱、再骨折及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8例,良2例。结论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满意,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9.
100.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于临床近百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但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其发生机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融合术导致邻近节段生物应力的改变与年龄相关的自然退变。融合术后发生ASDeg将严重影响手术的中远期疗效,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治疗。为了降低甚至避免ASDeg的发生,临床上出现许多新的技术,诸如保留运动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新兴的细胞移植技术等,但临床疗效仍需要大量的研究进行证实。因此,发现融合术后发生ASDeg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开展融合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ASDeg危险因素的研究仍无统一认识,本文将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发生ASDeg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及相应应对措施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