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8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98篇 |
妇产科学 | 56篇 |
基础医学 | 159篇 |
口腔科学 | 43篇 |
临床医学 | 315篇 |
内科学 | 340篇 |
皮肤病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61篇 |
特种医学 | 289篇 |
外科学 | 297篇 |
综合类 | 205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158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117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5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7篇 |
1980年 | 17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5篇 |
1963年 | 17篇 |
1960年 | 14篇 |
1959年 | 22篇 |
1958年 | 29篇 |
1957年 | 19篇 |
1956年 | 30篇 |
1955年 | 42篇 |
1954年 | 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化合物YD383和YD439对STAT6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将分别依赖于STAT1和STAT6活性的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株,两种细胞株在各自相应的细胞因子(IFN-γ或IL-4)刺激下激活JAK-STAT1或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来评价细胞株在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YD383和YD439均能降低相应细胞因子刺激引起的报告基因的表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化合物剂量的增加,报告基因的表达降低(P<0.05).但化合物引起的两种转染细胞报告基因表达降低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化合物对JAK-STAT1和JAK-STAT6信号传导通路均有抑制作用,对JAK-STAT6通路的抑制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初步探寻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NK)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3DL1)表达可能存在的microRNA(miR)调控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miR信息库中筛选出可能与KIR3DL1相关的miRs,构建含KIR3DL1 3’非翻译区(UTR)的PGL3质粒,分别将含相应miR的PcDNA3.0质粒与前者共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之后的突变实验筛选出可能调控KIR3DL1的miR。结果通过TARGET SCAN信息库筛选了miR-146b等10个miR;转染miR-146b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最多(61.3%),突变其KIR3DL1 3’UTR靶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恢复(91.4%)。结论 miR-146b可与KIR3DL1’UTR在靶位点特异结合,很可能参与KIR3DL1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24.
氯化镧对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稀土化合物氯化镧对内毒素效应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 ,用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其进行诱导实验。采用ELISA法及SYBRGreen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氯化镧对LPS诱导的小鼠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致死量LPS及经氯化镧处理的LPS ,观察 7d内小鼠死亡率。 结果 经氯化镧处理的LPS诱导的小鼠 ,MTNFα分泌量及TNF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1)。经氯化镧处理的致死量LPS攻击小鼠 ,其死亡率明显低于LPS对照组。 结论 氯化镧具有降低内毒素毒性、抑制LPS诱导小鼠MTNFα分泌及TNFαmRNA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内膜修整后所取得的内膜组织按妊娠结果的不同分组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和检测,寻找合适的内膜发育分子标志物,早期预测辅助生殖技术(ART)患者的妊娠结果。方法随机选择10例接受增殖期子宫内膜修整术患者,其B超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内膜处于相同发育阶段,按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抽提每例的子宫内膜组织总RNA,4例妊娠患者和3例未妊娠患者的内膜组织RNA符合芯片检测要求,使用Affymetrix U133 plus 2.0基因芯片进行表达谱分析。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组织具有218个差异表达基因(≥2倍),其中177个基因在未妊娠组高表达,41个基因在妊娠组高表达。差异基因主要涉及代谢、细胞通讯和胞内过程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离子结合、信号传导和物质转运等重要功能。结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增殖期子宫内膜细胞表达在转录组水平上差异明显,某些重要差异表达基因(LAMA4i、ntegrinα6和MMP1)有可能成为便利的早期预测ART患者妊娠结果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采用二期膀胱黏膜半管状重建尿道术治疗后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研究。方法81例后型尿道下裂病例采用二期手术:一期手术将阴茎海绵体完全伸直,阴茎包皮内板和背侧皮肤预置于阴茎腹侧;二期手术采用半管状阴茎阴囊皮肤+半管状膀胱黏膜成形尿道术。结果81例后型尿道下裂患者矫形后形态几乎接近正常。手术成功率为86.4%(70/81),尿瘘发生率为13.6%(11/81),8例(9.9%,8/81)发生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疗后痊愈。结论二期膀胱黏膜半管状重建尿道术治疗后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阴茎手术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术后长期小剂量使用伐地那非对勃起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选择阴茎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伐地那非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后5~7 d开始服用伐地那非10 mg,隔日1次,持续12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 100 mg,每日1次,持续12周。IIEF-5问卷评估术前和用药后3个月、6个月勃起功能改变。结果:治疗组术前IIEF-5评分为(14.21±3.62)分,术后3、6个月IIEF-5评分[(18.83±2.98)分,(20.13±2.98)分]较手术前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勃起功能下降,IIEF-5评分(13.38±2.82)分较术前(15.80±3.02)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IIEF-5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阴茎手术后小剂量长期服用伐地那非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阴茎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28.
29.
Philip Peng FRCPC Manon Choiniere PhD Dominique Dion MD MSc Howard Intrater FRCPC Sandra LeFort PhD Mary Lynch FRCPC May Ong FRCPC Saifee Rashiq MSc DA FRCPC Gregg Tkachuk PhD Yves Veillette FRCPC 《Journal canadien d'anesthésie》2007,54(12):977-984
PURPO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urvey was to examine the services offered by multidisciplinary pain treatment facilities (MPTFs) across Canada and to compare access to care at these MPTFs. METHODS: A MPTF was defined as a clinic that advertised specialized multidisciplinary servic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having a minimum of three different health care discipline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medical speciality) available and integrated within the facility. The search method included approaching all hospital and rehabilitation centre administrators in Canada, the Insurance Bureau of Canada, the Workplace Safety and Insurance Board or similar body in each province. Designated investigators were responsible for confirming and supplementing MPTFs from the preliminary list for each province. Administrative leads at each eligible MPTF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detailed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their MPTF infrastructure, clinical, researc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RESULTS: Completed survey forms were received from 102 MPTFs (response rate 85%) with 80% concentrated in major cities, and none in Prince Edward Island and the Territories. The MPTFs offer a wide variety of treatments including non-pharmacological modalities such as interventional,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The median wait time for a first appointment in public MPTFs is six months, which is approximately 12 times longer than non-public MPTFs. Eighteen pain fellowship programs exist in Canadian MPTFs and 64% engage in some form of research activities CONCLUSION: Canadian MPTFs are unable to meet clinical demand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pain, both in terms of regional accessibility and reasonable wait time for patients' first appointment.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改良颈腮腺入路在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 7例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为高位、肿瘤巨大、哑铃型且边界欠清,采用改良颈腮腺入路术式,解剖辨认面神经总干及颞面干后,于外耳道软骨前方、腮腺的后缘以及颞面干的上方间隙向深部分离至肿瘤上极,剥离子分离并下压肿瘤与下方常规颈部自下而上肿瘤游离会师后,从颌下区取出肿瘤。腮腺浅叶不切除,面神经分支不做过多解剖。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示多形性腺瘤6例,神经鞘瘤1例;术中出血均少于300 mL;1例患者出现术后同侧眼睑轻度闭合障碍,两周后完全正常;所有患者面容美学保存理想。 结论 对于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采用改良颈腮腺入路术式,不仅可以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同时由于减少了面神经及腮腺浅叶的处置,术后相关神经并发症及腮腺区凹陷性改变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