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VEGF-165在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4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21)和米非司酮治疗组(n=22),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月经第3天)和米非司酮组(术前)血清中FSH、LH、E2、PRL、P及T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在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的VEGF-165蛋白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组较对照组血清FSH、LH、E2、P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PRL和T的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165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异位内膜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5);而其在间质细胞内的表达,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无统计学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异位和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VEGF-165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VEGF-165在对照组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后,VEGF-165在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蛋白合成,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有效地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妊娠早期B超发现颈部水囊瘤,尤其是有分隔者常有染色体异常(21三体,t_(21))、胎死宫内或合并畸形,但其消失并不说明畸形不存在。 t_(21)患儿有严重智力障碍,应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目前产科通过遗传学虽能早期预测,但仅对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PVH 感染有显著增加,仅美国在1966~1984年间,感染率就上升了4. 5倍。PVH 可分为显性或隐性感染,并有不同临床表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发现了 PVH 的某些特性.在阴道镜指导下对宫颈炎或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作碘试验,不着色区作涂片或活检,可发现PVH,有第6a、16、 18型,还有 PVHx 型,即类型尚未确定,具有6a、18、 16型同样的基因型,在不同杂交条件下显性。1988年3月~1990年5月,131名19~60岁(平均30岁)妇女,因碘试验不着色或宫颈阴道涂片异常,而在阴道镜检下做活检,发现了病毒感染与非  相似文献   
14.
非洲HBV感染率很高,人群中HBsAg(+)者亦增高至8%~15%,而欧洲及北美洲仅0.1%~0.5%,此病毒的慢性携带者使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增加。非洲首位恶性肿瘤就是肝癌,其发病率为20~150/100000,而欧洲仅10/100000,而且主要是年轻患者。20~50岁。要预防肝癌,首先要控制乙肝及HBV不同方式的传播。HBsAg慢性携带者亦能在围产期垂直传播。在刚果此携带者估计有9.6%,肝癌占恶性肿瘤中的首位,但对HBV传播的研究却没有,本研究主要目的是:①刚果孕妇HBV的测定;②估计母儿垂直传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牛娟  龙雯晴 《安徽医学》2009,30(7):833-835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指女性40岁以前闭经,不孕,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系由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1%-3%,闭经者中占2%~10%,为妇科内分泌领域常见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OF患者面临不孕,更年期一系列症状,危害女性身心健康,至今病因发病机制多数不明。对POF病因的探究已成为生殖领域关注热点,以下对POF病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胎盘绒毛血管瘤:2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绒毛血管瘤是来源于血管的胎盘肿瘤,产前Doppler B超可发现,新生儿胎盘血管造影及病解可确诊。作者报道2例: 孕妇1,30岁,G4P3,孕21周因胎动减少1周B超检查,未发现胎心搏动。用RU486和米索前列醇引产。病检:胎儿无畸形,因已尸溶未尸解,胎盘双叶,有直径80mm胎盘绒毛血管瘤,有早期纤维浸润,无任何绒毛一羊膜炎征象。 孕妇2,25岁,G2P0,孕37周因急性羊水过多入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因双子宫剖宫产后3月余发现下腹肿块15 d,于2005年11月10日收入我院.孕1产1,平素月经规则、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2004年11月5日.患者于2005年8月6日因双子宫胎位不正于当地医院行足月剖宫产术,娩一活婴.术中发现双子宫,左侧受孕,右侧子宫增大如孕3月大小.术中左侧子宫收缩欠佳,出血400 mL.术后第7天因宫腔积血行清宫术.入院前15 d自及下腹肿块,无腹痛发热等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18.
女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女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 ,以免误诊漏诊。方法 :对女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2例行手术切除 ,并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术中见肿瘤呈无包膜生长 ,剖面苍白色、胶质样 ,有粘液性间质分隔。 1例因肿瘤浸润周围组织 ,术后持续性反复出血 ,且于 5月内复发。病检示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排列于粘液样背景中 ,核无异形性或分裂相 ,其间有中等以上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示Vimentin(+ )、S10 0 (- )。结论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罕见 ,侵袭性与复发性是其重要的临床特点。术前了解肿瘤浸润范围十分必要。治疗以扩大的局部外阴切除为宜 ,并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20.
1990年2月~1994年1月,对4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Foly氏导尿管留置导尿,手术有困难时插举宫器,耻骨上置3个Trocat,首先观察腹膜和盆腹腔,常规腹水找癌细胞,并确定转移范围及双附件情况。手术时间因腹腔镜技术熟练程度而不同,且包括打开阴道穹窿、取出组织及关闭残端时间。行髂外淋巴结切除时,先提起圆韧带,平行于髂外血管打开腹膜,如同剖腹手术,内侧为脐动脉,外侧为髂外静脉和盆壁,深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