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发作类型的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8月在2家医院儿童癫痫专科门诊就诊的3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最新分类方案统计发作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345例癫痫患儿中男176例、女169例;癫痫起病年龄3岁145例(42.0%),~6岁96例(27.8%),~12岁97例(28.1%),~18岁7例(2.0%)。345例患儿中未归为癫痫综合征159例(46.1%),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83例(52.2%)、全面性发作74例(46.5%)、起始不明发作2例(1.3%);可诊断为癫痫综合征186例(53.9%),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63例(33.9%)、良性婴儿癫痫24例(12.9%)、婴儿痉挛18例(9.7%)、Dravet综合征18例(9.7%)及儿童失神癫痫13例(7.0%),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146例次(58.6%)、全面性发作103例次(41.4%)。结论儿童癫痫发病以婴幼儿期最多,局灶性发作较全面性发作多,半数患儿诊断为癫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再发惊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28天且新生儿期发生过惊厥的患儿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为期1~36个月的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对2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进行病史采集,结果表明,引起新生儿惊厥的首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占35%;发作类型以微小发作为主,占45%;新生儿期惊厥患儿有孕产高危因素者7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例,影像学异常者10例,脑电图异常者14例;对2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长期随访, 12例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12例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0例患儿发作减少<50%,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可能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期影像学异常及脑电监测结果异常对预后评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结论 新生儿惊厥病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新生儿惊厥可继发癫痫及发育落后,且通常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应作出早期判断及干预.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左乙拉西坦(LEV)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5 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使用 LEV 治疗的 600 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LEV 仿制药和原研药血药浓度,并分析两种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关系以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600 例癫痫患儿中,使用 LEV 仿制药 125 例,单药治疗 71 例,联合用药 54 例;使用 LEV 原研药 475 例,单药治疗 266 例,联合用药 209 例。 LEV 仿制药单药治疗血药浓度为(9. 31±3. 34)μg / mL,与肝酶诱导剂(奥卡西平、苯巴比妥)联用时血药浓度分别(10.26±4. 72)μg / mL 和(11. 05±2. 41)μg / mL,与肝酶抑制剂(丙戊酸、托吡酯)联用时血药浓度分别为(10. 69±5. 78)μg / mL 和(8. 16±4. 37)μg / mL,与肝酶诱导剂、抑制剂(奥卡西平+丙戊酸)联用时血药浓度为(8. 74±5. 56)μg / mL,与 LEV 原研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LEV 仿制药单药治疗有效率为 78. 9%,原研药为 74. 1%;联用肝酶诱导剂,LEV 仿制药有效率为 64. 3%,原研药为 62. 7%;联用肝酶抑制剂,LEV 仿制药有效率为 59. 3%,原研药为 78. 2%;联用肝酶诱导剂、抑制剂,LEV 仿制药有效率为 69. 2%,原研药为 71. 4%。 LEV仿制药与原研药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LEV 仿制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原研药相似,常见不良反应均为异常行为及入睡困难。 结论:LEV 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真实世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V 仿制药替换原研药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