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6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46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患者女,2l岁,未婚。住院号132757。该患1岁时其母发现右大阴唇反复出现一指肚大肿物,发红。10岁以后,肿物增大且不再消失。13岁时变为硬结,伴有疼痛。17岁月经来潮后肿物增大显著,且于经期增大,疼痛加重。入院检查:右侧大阴唇较左侧明显隆起,呈弥漫性增厚,皮下深部可触及米粒大、豆粒大小不等之硬性球形结节分散存在,稍可活动,轻压痛。前庭大腺无肿大。肛诊无异常。X线摄片:右耻骨下方软组织影中可见数个不规则点状钙化影。其他辅助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右大阴唇肿物。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大阴唇肥厚的脂肪组织中,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PRES)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预后,提高对PRES的诊治水平,减少儿童HSCT后PRES的发生,降低发生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行HSCT治疗的患儿PRES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7例次(8.4%)发生PRES,7例次均急性起病,抽搐7例次,意识障碍5例次,呕吐3例次,头痛、视觉异常各2例次,头晕、大小便失禁各1例次。7例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7例次使用细胞毒性药物,6例次伴有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经及时治疗后7例次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均完全消失,无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结论 PRES是儿童HSCT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发病与高血压、细胞毒性药物、GVHD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保证其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利用荷瘤小鼠来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时间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对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自然杀伤(NK)细胞在体内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 NOD/SCID小鼠共56只,分为7组,每组小鼠经尾静脉输注K562细胞后12 h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同时经尾静脉输注人BMMSC+ CIK/NK细胞(A组);经尾静脉相隔48 h分别输注人BMMSC和CIK/NK细胞(B组);经小鼠胫骨骨髓腔输注入BMMSC,同时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C组);经小鼠胫骨骨髓腔输注人BMMSC,48 h后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经小鼠胫骨骨髓腔输注人BMMSC,48 h后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E组):较其他组延迟48 h经尾静脉输注CIK/NK细胞(F组);除输注K562细胞外,不输注其他细胞(G组)。计算各组小鼠的生存曲线,检测小鼠外周血、骨髓、肝、脾和肺等脏器的肿瘤细胞负荷情况。结果 A、B、G组小鼠的存活时间短于C、D、E、F组(P<0.05);A、B、G组间以及C、D、E、F组间小鼠的存活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G组小鼠外周血、骨髓涂片中肿瘤细胞的比例高于C、D、E、F组(P<0.05)。A、B、G组小鼠外周血、骨髓及肝、脾、肺组织匀浆中人肿瘤细胞标记CD33的表达率高于C、D、E、F组(P<0.05);A、G组小鼠肝、脾、肺组织匀浆中CD33表达率高于B组(P<0.05);C组小鼠肺组织匀浆中CD33表达率高于D组(P<0.05)。结论 同部位注射BMMSC可明显抑制CIK/NK细胞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而分部位注射,则BMMS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提前输入的BMMSC在体内仍会削弱CIK/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小切口技术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手术中应用的优点.方法:对38例伸膝装置粘连在距髌骨外上缘2 cm处,向近侧作2~4 cm纵行切口潜行的两侧切开内外侧支持带及关节囊,必要时行股直肌腱延长,术后辅以CPM、镇痛康复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39°,股四头肌肌力4~5级,术后平均恢复至100°,按Judet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1%.结论:小切口技术能够有效松解伸膝装置粘连挛缩,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伸膝功能.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 探讨同台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47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造影后是否即刻行PCI治疗将患者分为同台PCI组(n=64)和择期PCI组(n=83),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成功率。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判断CTO PCI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同台PCI组病变闭塞长度显著短于择期PCI组(35 mm比50 mm,P=0.022),其他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台PCI组手术成功率显著低于择期PCI组(78.1%比 88.0%,P=0.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台PCI(OR=4.617,95%CI=1.900~11.221,P=0.001)、无残端病变(OR=4.381,95%CI=1.821~10.452,P=0.001)、闭塞长度≥20 mm (OR=2.462,95%CI=1.030~5.887,P=0.043)、手术并发症(OR=8.688,95%CI=1.573~47.971,P=0.013)是CTO PCI手术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同台PCI治疗CTO增加手术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比较亲属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CBT)与亲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溶贫 )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遗传性溶贫 (重型 β地中海贫血 14例 ,先天性特发性溶血性贫血 2例 )中 9例行UCBT ,7例行PBSCT。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 14~ 2 0mg/kg、环磷酰胺 16 0~ 2 0 0mg/kg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90mg/kg为基础 ,8例加马法兰 90mg/m2 ,2例加噻替哌 6mg/kg ,4例加噻替哌和氟达拉宾15 0mg/m2 。结果 UCBT组植入 7例 (7/ 9) ,其中 2例于移植术后 6 0d(+6 0d)内排斥、回复地中海贫血 (地贫 )状态 ,1例发生急性肾衰竭死亡 ;4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1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 ;中位随访时间 4 9个月 (38~ 6 4个月 )。PBSCT组植入 6例 (6 / 7) ,无继发排斥 ,1例发生肝衰竭死亡 ,1例于 +3d死于败血症 ;5例出现aGVHD ,其中 3例延续为cGVHD ;中位随访时间 39个月 (2 5~ 4 9个月 )。结论 UCBT、PBSCT治疗遗传性溶贫具有不同的特点。PBSCT治疗具有植入率高 ,GVHD发生率也高的特点。UCBT具有GVHD程度较轻 ,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全相合也可开展移植 ,但应改善低植入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手术入路治疗胸椎疾患。方法:采用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对胸椎疾患施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或植骨融合等手术。结果:手术术野能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避免了切断肋骨或者切除肋骨所造成的出血和疼痛,保全了肋骨及肋间神经功能,维持胸廓的完整性,胸腹壁皮肤无感觉异常。结论:不断肋并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能推广运用于外科治疗胸椎疾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