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56篇
  免费   1184篇
  国内免费   1013篇
耳鼻咽喉   157篇
儿科学   253篇
妇产科学   164篇
基础医学   1214篇
口腔科学   209篇
临床医学   3607篇
内科学   1933篇
皮肤病学   455篇
神经病学   937篇
特种医学   9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1948篇
综合类   7867篇
预防医学   3075篇
眼科学   386篇
药学   2852篇
  26篇
中国医学   3254篇
肿瘤学   86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537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1414篇
  2013年   927篇
  2012年   1136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1182篇
  2009年   1242篇
  2008年   1188篇
  2007年   1295篇
  2006年   1281篇
  2005年   1482篇
  2004年   1256篇
  2003年   1103篇
  2002年   891篇
  2001年   972篇
  2000年   1069篇
  1999年   1050篇
  1998年   960篇
  1997年   912篇
  1996年   879篇
  1995年   728篇
  1994年   663篇
  1993年   517篇
  1992年   500篇
  1991年   434篇
  1990年   356篇
  1989年   291篇
  1988年   190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106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5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6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脑钠肽( BNP )、C反应蛋白( CRP )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NP、CRP 变化,并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BNP、CRP 以及LVED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清BNP、CRP 水平随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5)。研究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随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F逐渐降低(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BNP、CRP 以及LVED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CRP以及LVED仍高于对照组, LVEF仍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BNP 和CRP 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可以反映患者心功能情况,对心功能不全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42.
目的探讨小剂量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降压及逆转非杓型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300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1~109mmHg,年龄〉45岁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不同时给药组)晨服替米沙坦40mg和氢氯噻嗪10mg,晚服左氨氯地平2.5mg;Ⅱ组(同时给药组)以上3种药物均晨服,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治疗8周后,I组和Ⅱ组的24hSBP/DBP分别降低14.92/9.96和15.04/10.66mm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3.90/10.60和16.06/11.70mmH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24h和日间SBP/DBP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组夜间SBP/DBP降低25.44/19.48mm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3)Ⅱ组夜间SBP/DBP降低17.68/14.76mmHg,与治疗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夜间SBP/DBP降幅I组较Ⅱ组差异更明显(P〈0.01)。(5)I组逆转率为88.16%,Ⅱ组为5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两种服药方法均能有效地控制24h血压和日间血压,而不同时给药能更好地逆转非杓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943.
目的:制备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并观察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对模型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建立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造模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络风宁1号及匹伐他汀钙含药血清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 9)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 THP 1单核细胞显著升高( P <0.01);不同浓度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干预后,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最明显( P <0.01)。结论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制备成功,基于此模型,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 LPS对炎症细胞的增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症、防治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44.
目的: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性评价微伏级 T波电交替(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4年2月关于运动负荷试验时异常的 MTWA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预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χ2统计量结合1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用倒方差法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TWA对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风险,得到合并效应指标风险比(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有6项研究被纳入,总样本量2320例。其中403例 MTWA阳性,766例 MTWA阴性,296例MTWA不确定性,855例 MTWA非阴性(包括阳性和不确定性)。与 MTWA阴性病人相比较,在 MTWA异常病人中,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危险度增加(RR为2.748,95%置信区间为1.531~4.930,P =0.001)。结论 MTWA检测进行危险分层的评估对心力衰竭病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死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45.
946.
目的观察改良腋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电极植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阻滞或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歇而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50例,采用改良的腋静脉穿刺技术行起搏电极植入,观察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常规随访。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腋静脉穿刺,共植入起搏电极95根。手术期间未发生血胸、气胸、植入电极操作不顺等情况。随访时间(9.3±3.1)个月,所有患者的起搏参数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初步研究证实了改良的腋静脉穿刺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7.
陶文武  高峰 《胃肠病学》2014,(4):221-224
背景:结直肠癌是目前公认的可通过有效干预手段降低病死率的恶性肿瘤。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结直肠疾病患病情况,探讨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的必要性。方法:纳入于2009年7月~2013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无症状健康体检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 970例体检者纳入研究,总体病变检出率为39.4%,其中结直肠息肉376例(19.1%),结直肠癌10例(0.5%),结肠黑变病38例(1.9%)。检出的560枚息肉中,以分布于左半结肠的管状腺瘤居多。男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24.6%对11.2%,P0.001);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50岁年龄段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年龄段人群(25.9%对14.3%,P0.05);汉族人群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22.6%对10.9%和10.9%,P0.05)。结论:本组无症状健康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患者分布具有明显的性别(男性)、年龄(≥50岁)、民族(汉族)特征。对5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能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标准三联疗法首次根除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 tid,餐后服用,疗程14 d,然后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PP根除率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P:81.2%对78.2%,χ~2=0.241,P=0.623;ITT:76.7%对75.6%,χ~2=0.031,P=0.861)。试验组恶心呕吐(2.4%对11.5%)、腹泻(0对9.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Hp患者疗效较好,同时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49.
神经胶质瘤中β-抑制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神经胶质瘤中β-抑制蛋白1(ARR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细胞系中ARRB1的表达水平;通过肿瘤微阵列数据库(Oncomine)及Project Betastasis平台分析ARRB1 mRNA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及瘤旁脑组织中ARRB1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 Meier分析ARRB1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相比,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ARRB1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Oncomine数据库结果显示,多个神经胶质瘤基因芯片中ARRB1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ARRB1在恶性程度较高的胶质母细胞瘤中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瘤旁脑组织相比神经胶质瘤中ARRB1表达降低,而且Ⅲ-Ⅳ期较Ⅰ-Ⅱ期神经胶质瘤降低更加明显。此外,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RRB1的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神经胶质瘤ARRB1水平下调,可作为反映神经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点的指标;另外,ARRB1可作为判断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如何处理羊水细胞培养中出现的嵌合现象。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因各种产前诊断指征行羊膜腔穿刺及染色体检查检出为嵌合体病例共27例。统计嵌合体检出率、类型、相应脐带血分析结果,并对所有病例进行出生后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69%。其中,性染色体XX/XY嵌合体11例(占40.74%);数目异常嵌合体13例(占48.15%);结构异常3例(占11.11%)。其中14例行脐血染色体检查,确诊为真性嵌合体1例,终止妊娠;未行脐血染色体检查13个病例中,除2例失访外,余均正常分娩,出生随访未见异常。结论产前诊断羊水细胞嵌合体多为假性嵌合体,各种类型的假性嵌合体一般预后均良好。正确处理和判断羊水细胞培养中出现的嵌合现象,对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