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7篇
内科学   19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19篇
外科学   369篇
综合类   555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279篇
  6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医教协同指学校与医院密切协调,共同参与医学人才的培养;临床教学同质化指不同医院的教学差异趋小而教学质量趋同的过程;"十统一"模式指培养方案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实习大纲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教学规范统一、成绩评定统一、教育评价统一、教研室规范统一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统一;"十统一"是中医临床教学同质化的基本要求,在制度层面、操作层面、监督层面强化中医临床教学同质化建设,使其在高度上得以提升、广度上得以拓展、深度上得以加大、厚度上得以充实。  相似文献   
22.
诱导子对丹参有效成分次生代谢的诱导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诱导子被认为是提高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有效成分次生代谢具有诱导和调控作用.作者介绍了诱导子对丹参的诱导、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考察尿素包合工艺各因素对纯度和产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原料的配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纯度的影响及3次包合后提取方法对产率的影响,采用2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配比和乙醇含量、包合次数和包合方法对产物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单因素试验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说明原料的配比以1∶3∶8(油∶尿素∶95%乙醇)为最好,1次包合后纯度为30%左右,包合的最佳温度为-15~-20℃,包合时间以24h为好。2因素实验说明不同配比与乙醇含量最佳组合为配比1∶3∶8、乙醇为90%~95%,其纯度最高。包合的次数在3次以上时,纯度才可达到90%以上,且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4外显子XspI住点多态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125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1200例健康体检者LDL.R基因第4外显子的XspI酶切位点多态性;按基因型分组,用动态定时散射比浊法检测各基因型Hs—CRP的浓度,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各组的血脂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Hs-CRP明显升高,HDL-C降低(P均〈0.05);根据LDL—R第4外显子处是否有XspI酶切位点,分为X+X+、X+X-、X-X-3种基因型,X-X-组、X+X-组、X+X+组血清Hs—CRP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和胆固醇水平是Hs—CR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LDL-R基因X+X+基因型Hs—CRP水平升高,LDL-R基因第4外显子的XspI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Hs-CRP水平促进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25.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以广泛的肌肉骨骼疼痛为主证的非关节性风湿病,是一种特发性疾病,可继发于外伤、各种风湿病等,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对它的治疗方法也不多。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致力于改善睡眠状态、减低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应用中医理论指导,采用内外治法,临床疗效确切,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年来笔者关于本病的中医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 每组30例。两组其他麻醉用药相同基础上, 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 后以2.0 mg·kg-1·h-1速度输注至术毕, 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和同等速度泵注生理盐水。记录术前1 d(D1)、术后1 d(D2)、术后2 d(D3)、术后7 d(D4)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QoR-40)量表评分;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 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 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 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率, 术后24 h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 补救镇痛率, 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与C组比较, L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两组患者D1时QoR...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监测小儿丙戊酸血药浓度,为临床小儿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测定小儿丙戊酸血药浓度。针对192例小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小儿丙戊酸测定值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50~100mg/L)的有147例次,占76.56%;低于治疗范围浓度下限(<50mg/L)的有32例次,占16.67%;高于治疗范围浓度上限(>100mg/L)的13例;占6.77%。结论小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8.
2007-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7-2010年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年中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列首位的都是头孢菌素类,罗红霉素胶囊列DDDs首位;注射剂销售金额远高于口服剂型.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个别品种的使用缺乏合理性,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喉癌干细胞的分选方法,分析顺铂、放射线联合应用对喉癌肿瘤干细胞的杀伤效应及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技术检测并分选出喉癌Hep-2细胞系中的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并检测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采用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顺铂、放射线对两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方案对2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CD133+细胞在喉癌Hep-2细胞系中占(2.43±0.77)%,在细胞增殖、分化及体内成瘤试验中CD133+细胞均表现出肿瘤干细胞特性;不同浓度剂量的顺铂、放射线对Hep-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顺铂、放射线单独或联合应用时,CD133-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D133+细胞(P〈0.01),并产生G0/G1期阻滞。结论:CD133+细胞较CD133-细胞更具有明显的肿瘤干细胞特性,对放化疗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对凋亡诱导作用不敏感和细胞周期改变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伤性鼓膜穿孔与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成形术后愈合率及手术前后的听力变化。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7月于我科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外伤性鼓膜穿孔组19例(20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4例(55耳)。术前及术后三个月随访使用电子耳镜检查鼓膜像,听力评估以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平均数x-±s表示。结果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愈合率是70.00%(14/20)。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愈合率为92.73%(51/55),连续校正的X2=4.74,P<0.05;鼓膜愈合率与年龄、手术方式(外置或内置)以及穿孔大小未见明显相关性。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术前平均ABG为17.25±5.81dBHL,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平均ABG为23.34±9.53dB,两组术前平均听力比较t=2.68,p=0.003。外伤性鼓膜愈合的14例术前平均ABG为17.85±6.15dB,术后为10.58±5.99dB,p=0.005;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51例鼓膜愈合术前ABG为23.35±9.76dB,术后为14.28±10.53dB,p=0.001,两组术后听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手术修补成功率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低。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听力损失较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轻,而手术成功率更低,需要耳科医生在术前谈话中注意交代手术风险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