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89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2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222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786篇 |
内科学 | 429篇 |
皮肤病学 | 88篇 |
神经病学 | 170篇 |
特种医学 | 185篇 |
外科学 | 390篇 |
综合类 | 1760篇 |
预防医学 | 882篇 |
眼科学 | 100篇 |
药学 | 711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724篇 |
肿瘤学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43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303篇 |
2013年 | 288篇 |
2012年 | 288篇 |
2011年 | 340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294篇 |
2008年 | 289篇 |
2007年 | 300篇 |
2006年 | 286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236篇 |
2003年 | 231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摘要:为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笔者对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示,112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48%。Ducks A,B期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C,D期组,腺癌组生存期明显长于黏液腺癌组和未分化癌组;根治术组生存期长于未切除组及姑息手术组;化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未化疗组。提示: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患者感染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68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两组,对其PCT和CRP含量进行测定。并将细菌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动态监测其治疗前后PCT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平均含量分别为(3.64±0.58)μg/L和(0.37±0.3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平均含量分别为(38.27±20.55)mg/L和(37.91±20.63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的平均含量由治疗前的(3.68±0.62)μg/L下降为(0.53±0.21)μg/L,相比于对照组由治疗前的(3.59±0.51)μg/L下降为(2.67±0.43)μg/L,下降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后CRP的平均含量为(13.81±5.6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3±5.3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4,P〈0.05)。结论 PCT和CRP含量的动态监测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在对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检测骨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的血清BMP-2和VEGF的含量,评价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BMP-2和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并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VEGF、BMP-2的水平,有助于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4.
95.
当归藤为紫金牛科植物当归藤(Embelia parviflora Wall.)的干燥地上部分,是广西壮瑶药,属于中国民族药。随着民族药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着重发展民族药,希望中药民族药"走出去",提升医药创新能力,形成产学研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实现资源分享、合作共赢。文章研究和归纳了近三十几年当归藤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使人们更加详细了解当归藤药材,为当归藤药材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3月我院手术的58例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斜视度数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看近斜视度≤30△的15例患者行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术后近期正位(≤±8△)者11例,正位率为:73.3%;正位患者中有8例术后3月(远期)复诊时出现小的外斜复发(外斜10~18△)。看近斜视度35△~80△的患者18例选择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后近期正位(≤±8△)者15例,正位率为:83.3%;远期正位(≤±8△)12例正位率为66.67%;欠矫6例(10△~15△),无过矫者。看近斜视度85△~110△的患者25例选择双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缩短,术后近期正位(≤±8△)者21例,正位率为:84.0%;看近正位看远过矫2例(10△~14△);看远正位看近欠矫2例(12△~15△)。远期正位(≤±8△)19例正位率为76.0%,1例过矫者发生继发性内斜视,5例欠矫。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看近及看远的斜视度,及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3例患者有双眼视,术后增加到24例。结论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应根据看近斜视角度的大小以及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差值选择具体手术方式。手术原则当以加强内直肌为主,术后看近欠矫看远正位者远期易发生眼位回退,看远轻微过矫者眼位不易回退,但过矫要避免发生继发性内斜视。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老年人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60岁以上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现场面对面调查的方式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跌倒情况。根据患者是否跌倒分为2组,分析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分布特征,探究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6 162份问卷,住院期间有23例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其中4例跌倒在地上,19例站立未站稳跌倒在更低的平面(如床上),跌倒发生率为0.37%。跌倒的主要地点是病房,其次是浴室/卫生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手脚不灵活(OR=3.872,95%CI: 1.7028.808)、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OR=4.784,95%CI: 1.42716.045)、尿频尿急和夜尿频繁(OR=3.64,95%CI: 1.14911.534)是老年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视住院老年人的安全评估,加强高危人群跌倒危险因素的预防,提高患者照顾者的跌倒预防意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导致跌倒的隐患,保护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383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 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30例,经胆囊管取石2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胆囊管冗长4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1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 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99.
急性脑梗塞早期局部动脉内溶栓药物及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药物。方法47例不同时间窗患者给予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及罂粟碱,术后判断溶栓疗效,评价时间窗及药物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血管再通率89.36%,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72.34%,6~8h和6h以内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无差异。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是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最佳适应症是大脑中动脉梗塞患者,时间窗应以螺旋CT灌注检查的半暗带作为真正的时间窗依据,原则上可掌握在6~8h以内,术中联合应用尿激酶及罂粟碱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0年2月~2008年12月25例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左侧15例,右侧10例,肿瘤直径3.0 - 5.6 cm,平均4.2 cm.结果 除3例因出血和肿瘤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22例均成功切除肿瘤.手术时间67~210min,平均123min;手术出血量50~450mL,平均120mL;术中下腔静脉破裂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1例术后24小时死于继发出血.术后病理诊断24 例为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低度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住院时间8~20天,平均12天.随访5~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 例需口服降压药外,其余血压恢复正常,24 小时尿VMA 检查正常,无远期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最大径<6cm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在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