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9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A组)50例及常规治疗组(B组)49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泵入,起始30 min静脉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泵入,持续72 h。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且观察随访30 d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30 d随访,A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降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并溶栓成功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普利5mg/d。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0 d测量患者血浆CRP、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h、100 d后观察组、对照组的CRP、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100 d时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24 h比,溶栓100 d观察组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同时期改善明显(P<0.05)。2组EDVI、ESVI及LVE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普利能够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5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15 d。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n=2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两组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右室内径、肺动脉压。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入院后6 h、3 d、15 d均略高于对照组[(83.25±10.01)mm Hg比(77.40±12.11)mm Hg,(90.34±4.01)mm Hg比(86.16±4.11)mm Hg,(89.59±3.05)mm Hg比(93.63±3.55)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入院后6 h、15 d低于对照组[(20.53±7.66)μg/L比(25.50±7.91)μg/L,(11.58±5.61)μg/L比(15.36±6.7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阿托伐他汀组右室内径[(23.1±5.5)mm比(28.4±6.3)mm]、肺动脉压平均值[(30.4±6.3)mm Hg比(36.6±8.5)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压,可成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比较腺苷静脉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非紫绀型先心病及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腺苷静脉预处理组;B组:空白对照组;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阻断升主动脉3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两组血清CK-MB、LDH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实验组术中、术后血清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静脉预处理能模拟缺血预处理(IPC)的心肌保护效应,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兴奋冲动行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及其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以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伴兴奋冲动行为与25例不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较不伴兴奋冲动行为患者年龄轻和病程短(均P〈0.05):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在NOSIE中总积极因素和总消极因素较差(均P〈0.05)。结论兴奋冲动行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轻、病程短、治疗效果差的特点,应针对疾病特点进行评估及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CCU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未行PCI术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B组):在A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d。于用药前及用药12周,检测患者MMP-9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用药12周后,B组患者观测指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A组各项观测指标也有一定改善,但改善程度不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MMP-9的表达,有效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CCU病房2004-07~2008-10收治的270例资料完整的AMI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后24~48 h血清APN水平最高值分为三组,即A组(APN水平≥8.5 mg/L)、B组(APN水平5.5~8.5 mg/L)和C组(APN水平≤5.5 mg/L),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住院病死率:A组8%(5/66),B组8%(13/161),C组21%(9/43),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梗死面积: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③住院期间死亡27例,存活243例,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APN水平分别为(6.1±1.2)mg/L和(3.6±1.3)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对AMI后30 d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PN水平与AMI后30 d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30 d住院期间病死率随着血清APN水平降低而升高.结论 血清APN水平可能与AMI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伴自杀行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35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自杀行为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经过自杀干预护理措施治疗后的成效.将没有发生自杀行为倾向的15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自杀发生率18.51%,常发生于女性、年龄较大、病程短和发病年龄较晚的患者;经过自杀干预护理措施治疗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第2周时社会兴趣、迟缓、抑郁和精神症状因子明显改善,第8周时多项因子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伴自杀行为患者的临床特征,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