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比较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TTE)与电子束计算机摄影术(EBCT)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心脏病患儿的TTE表现,并与EBCT结果对照.结果全组22种先心病共226处畸形.心内畸形78处,TTE误诊1处,TTE诊断准确率98.7 %.心外大血管畸形及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畸形共148处,TTE诊断准确率89.2%(132/148);EBCT诊断准确率97.3 %(144/148).二者比较差异显著(x2=4.787,P<0.05).外科手术共71例,纠治心脏病变共123处,TTE诊断准确率89.4 %(110/123);EBCT诊断准确率96.7 %(119/123).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x2=2.792,P>0.05).非先心病4例,TTE与EBCT均作出准确诊断.TTE与EBCT结合使诊断的总准确率提高到99.6 %(225/226).结论TTE是无创诊断小儿心脏病的最基本有效方法,结合无创 EBCT检查,可提高小儿心脏病诊断的准确率,以指导手术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2.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意义、临床经验、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PDA 348例临床资料。男性226例,女性122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岁7个月,体质量:4.5~18 kg,平均10.2 kg。常规右心导管检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PDA最窄处内径2.5~8.2 mm(平均3.97 mm),QP/QS 1.1~17.6(平均3.54)。肺动脉高压252例(72.4%),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显著下降。封堵后29例(8.3%)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均于封堵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345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99.14%。3例封堵器移位,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及适应证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大多数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小的无包膜嗜上皮性双链环状DNA病毒,人是其唯一宿主。随着HPV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关疾病中不断被发现,尤其在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光化性角化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HPV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分析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发病过程中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经免疫吸附、丙种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后,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考虑本例并非急性冠脉病变,而是由重症肌无力抗心肌抗体的出现所致的心肌一过性损害.  相似文献   
35.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ous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18例室间隔缺损 (VSD)中男性 8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7 6岁 ,平均体重 2 6 9kg。局麻下行右心导管检查 ,左室造影测量室缺大小 ,经VSD建立股动脉 股静脉轨道 ,封堵器沿传送装置送至左室 ,打开左侧伞并确认铂金标记 (MARK)位于 6点位 ,指向心尖 ,在室间隔右室侧打开右侧伞 ,经超声心动图和左室造影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 ,无残余分流 ,无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18例VSD患者封堵手术均获成功。VSD平均大小 3 9mm ,所选封堵器平均大小 7 1mm ,放射线观察MARK均在 6点位置。封堵效果良好 ,术后 2 4h左室舒张末径明显缩小 ;术后 2 4h仅 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 ,无 1例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平均住院3 5d。结论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膜周部VSD封堵效果好 ,恢复快 ,免除开胸创伤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6.
贲门癌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近30年来,贲门癌的发生率呈稳定的上升趋势,而胃远端肿瘤有明显下降趋势。贲门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Barrett食管、贲门部肠化生、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因素相关。本文着重讨论贲门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7.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心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20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经心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7例Ⅱ孔型ASD患者,年龄1.83-85(32.84±24.21)岁。ASD大小分别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ICE标准切面测量,比较二者对ASD测量值与术中球囊测得ASD延长径的相关性。 结果:207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ASD直径(16.30±5.89)mm,与球囊测ASD延长径(21.36±7.32)mm,相关系数r1=0.91(P<0.05);术中ICE测值(21.49±8.04)mm,相关系数r2=0.99(P<0.01)。手术成功率99.03%。瞬时完全堵闭率89.23%,24 h完全堵闭率94.69%,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ICE测量ASD直径与球囊测量ASD延长径相关性良好;术中标准切面的建立更易于清晰显示ASD大小,形态,周边结构;无需全麻,提高了经导管关闭ASD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8年11月至2011年2月应用双盘伞ASD封堵器治疗600例继发孔ASD,其中男性235例,女性365例;年龄1.3~72岁,体质量10~107kg。术前均经体检、心电图、胸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98.8%(593/600),5例因缺损较大或边缘不足试封堵失败,1例术中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放弃介入治疗,1例释放封堵器后即发现移位,即刻通知外科及时开胸取出封堵器并修补缺损;选择封堵器直径6~40mm,35例多孔ASD,有33例置入1个封堵器,2例应用2个封堵器。手术近期并发症包括:封堵器移位(1例),脑梗死(1例),心律失常(2例),空气栓塞(3例),平均5年随访中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ASD的介入治疗其技术成功率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满意,已成为治疗ASD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 05—2005 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 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在常规试剂中加入磷酸吡哆醛(PPA)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催化活性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用加与不加PPA两种常规方法分别比较肝脏患者、心脏患者、透析患者及其表观健康人群血清ALT活性.同时对两种常规方法在参考范围、线性范围、干扰物、精密度、试剂稳定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加入PPA,健康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透析后患者、心绞痛患者和AMI患者的ALT分别升高3.2%、13.2%、23.1%、26.3%、15.2%、35.0%、5.2%和4.0%.结论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加入PPA其ALT参考范围仍然在40U/L以内,与目前常规方法的参考范围无差别,临床检验中可以推广加PPA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