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暴露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分析雌二醇对乳腺癌细胞中各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和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雌二醇刺激MCF-7细胞8 h,基因芯片分析C、CC、CXC、CX3C族趋化因子mRNA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分析特定趋化因子mRNA、蛋白在不同雌二醇剂量、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他们在ICI182,780(Fulvestrant)和雌二醇联合处理后表达的变化.结果:生理剂量的雌二醇能够显著上调ER 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CXCL12 mRNA转录,时间效应曲线显示雌二醇的刺激作用从早期(4 h)开始,并一直持续到24 h.同时雌二醇也促进CXCL12蛋白的分泌,其作用在2 h出现并可一直维持到24 h.在加入ICI182,780后,雌二醇上调CXCL12(SDF-1)mRNA和分泌蛋白的作用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本研究证实乳腺癌细胞中雌二醇对于趋化因子CXCL12 mRNA和分泌蛋白的上调作用,该作用是通过ER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中国乳腺癌病人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乳腺癌2214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生存及死亡风险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提示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是影响总存活率的预后因素(P<0.05)。全组病人年死亡风险曲线呈现双峰型,死亡高峰分别位于术后第2年及术后第9.5~10年,且该死亡模式在肿瘤较大及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更为明显。激素受体状态虽不改变病人的双峰型复发模式,但却呈现出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乳腺癌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针对性制定术后随访和辅助治疗的新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3.
背景与目的:Rab蛋白属Ras超家族中有超过60个成员的最大的一个亚家族。Rab27A是这一家族中唯一一个明确涉及到人类遗传性疾病的成员。本研究探讨Rab27A对人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含有Rab27A开放阅读框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其导入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同时采用RNA干扰的方法下调Rab27A的表达。测定Rab27A上调及下调表达后乳腺癌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细胞比例、体外侵袭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采用RT.PCR方法来探讨Rab27A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①Rab27A的表达水平随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增强而增高。②上调Rab27A表达后导致乳腺癌细胞生长加速、s期细胞比例增多、凋亡细胞比例下降、体外侵袭能力增强。③Cyclin D1、MMP-7和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Rab27A表达呈正相关,而p16的表达与Rab27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Rab27A通过调节Cyclin D1、MMP-7、MMP-9和p16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乳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凋亡和侵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4.
乳管镜检查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较为罕见,而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更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探讨乳管镜检查在以乳头溢液为唯一表现的乳线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乳管镜筛查发现的7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乳管镜下特点、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均以乳头单孔血性溢液为首发症状,临床体检肿块不明显,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为阴性,细胞学检查均无恶性证据.7例患者乳管镜下共发现8处病灶(其中1例为双侧),5处表现单发乳头状新生物,3处表现为多发乳头状新生物.1处新生物周围管壁僵硬,其余7处管壁均光滑.所有病灶均在乳管镜定位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乳管镜检查在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复发转移的风险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有其常见的转移部位,有研究认为乳腺癌的转移是呈一定的时间规律分布,然而各不同部位的转移规律及相互关系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发的风险规律以及其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乳腺科专家门诊连续接诊的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210例患者,分析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淋巴结、骨、肝、肺等不同转移部位的年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复发风险采用Cox风险函数估计,并运用Kernel平滑曲线作图.结果:根据乳腺癌预后因子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年事件风险曲线呈双峰模式,术后第2.5年和第9年高危复发者双峰风险高度显著高于中低危患者.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年事件风险亦呈现双峰型模式,局部复发的风险曲线双峰出现均分别早于远处转移2~3年.淋巴结、骨、肺、肝等部位转移的双峰出现的事件基本一致,但均晚于局部复发时间.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转移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分布规律,局部复发和内脏转移的主要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先兆,应特别注意中高危患者的局部复发征象.  相似文献   
96.
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基因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湖南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湖南地区的5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52%)有乳腺痛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和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有5种致病性突变,其中2种为新发现突变--BRCA2基因无义突变2372C>G和移码突变2808delACAA.BRCA1基因中发现一种已报道的无义突变220C>T;其他两种为已报道的BRCA2移码突变位点1796delTTTAT和6275delTT.我们还发现4个未知功能的突变位点(UV)及1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湖南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4%低于BRCA2突变率16%. 结论:在中国湖南人群中,BRCA2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重要意义:新发现的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中的特有突变;湖南地区BRCA1在家族性乳腺癌中突变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而BRCA2突变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近,但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这可能是中国湖南人群中的特有特征.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患者内科合并疾病与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130例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前瞻性观察其是否发生积液,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比较积液组与对照组在积液发生危险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积液组平均年龄大(59.13岁vs51.37岁,P=0.002),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25.33vs22.90,P=0.018),合并高血压者多(30.4%vs12.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5,95%CI=1.012~1.116,P=0.016)、BMI(OR=1.193,95%CI=1.025~1.389,P=0.023)是皮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与年龄、BMI、合并内科疾病有关,注重围术期的调整处理可能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7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7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钼靶、B超、乳头溢液涂片、乳管内视镜、针吸活检、空心针活检以及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6.5%(302/349)、58.4%(208/356)、43.8%(89/203)、92.0%(23/25)、80.0%(18/23)、91.0%(10/11)和90.0%(287/319)。治疗方式仍以乳房切除术为主。全组局部复发率1.9%(4/205),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6/106)、94.0%(32/34)。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钼靶、乳管内视镜、空心针活检诊断价值较高,治疗上可依据VanNuys预后指数(van nuys prognostic index,VNPI)采用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的编码产物在维持机体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RCA1/2致病突变是否会导致机体对放射线的脆弱度增加,从而诱发第二原发肿瘤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BRCA1/2基因胚系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是否是增加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集的回顾性三阴性乳腺癌队列(292例为BRCA1/2突变的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针对其开展分析,分别在非BRCA1/2胚系突变患者(n=261)与BRCA1/2胚系突变患者(n=31)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影响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因素,并对上述两人群中的分析结果进行交互作用分析,从而评估BRCA1/2胚系突变与放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除特殊说明外,均采用双侧检验且检验水准α=0.05。本研究所有样本的获得与使用均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050432-4-2108),且每个患者均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结果:在BRCA1/2胚系突变患者中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接受放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119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以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研究COX-2与其它预后因素的相关性;以聚类分析法从临床角度定位COX-2作为生物学指标的意义。结果:COX-2表达与肿瘤大小、HER-2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共表达密切相关。聚类分析表明COX-2最密切关联的基因表达为HER-2,它们与p21、p27(周期相关抑癌基因表达组)、MMP1、MMP9、临床指标-肿瘤大小可归为一类。结论:COX-2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的生物指标状态相关;COX-2与肿瘤增殖、侵袭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