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保乳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如何形成的? 答: William Halsted于1894年创建的乳腺癌根治术使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迈入了新纪元。根治术的发展是以乳腺癌的局部播散,特别是淋巴道播散为理论依据的。因此,乳腺癌根治术要求将患侧乳腺及其表面皮肤、胸肌及整个腋窝组织作整块切除。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这一术式在大多数乳腺癌病人包括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中,达到了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然而,纽约纪念医院1940~1943年治疗的1640例乳腺癌病人中,89%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30年无肿瘤复发的生存率仅…  相似文献   
102.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现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具有易复发转移、整体预后差等特点。TNBC对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治疗不敏感,化疗是其主要的系统治疗手段。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的蓬勃发展及对TNBC分子分型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和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如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pembrolizumab、atez...  相似文献   
103.
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复发转移的风险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有其常见的转移部位,有研究认为乳腺癌的转移是呈一定的时间规律分布,然而各不同部位的转移规律及相互关系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发的风险规律以及其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乳腺科专家门诊连续接诊的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210例患者,分析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淋巴结、骨、肝、肺等不同转移部位的年复发风险时间分布.复发风险采用Cox风险函数估计,并运用Kernel平滑曲线作图.结果:根据乳腺癌预后因子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年事件风险曲线呈双峰模式,术后第2.5年和第9年高危复发者双峰风险高度显著高于中低危患者.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年事件风险亦呈现双峰型模式,局部复发的风险曲线双峰出现均分别早于远处转移2~3年.淋巴结、骨、肺、肝等部位转移的双峰出现的事件基本一致,但均晚于局部复发时间.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转移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分布规律,局部复发和内脏转移的主要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先兆,应特别注意中高危患者的局部复发征象.  相似文献   
104.
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及骨髓血u-PA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研究骨髓微环境。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标志及骨髓血浆的u-PA活性。结果 72例乳腺癌患者中,30例(41.7%)存在骨髓微小转移灶。其转移率与原发灶肿块大小(x^2=6.417P=0.040),P53蛋白表达(X^2=5.930,p=0.025)相关。与原发灶肿瘤相比,肿瘤转移细胞的CyclinD1、P53、Ki-67、EGFR蛋白低表达,而p21蛋白高表达。骨髓血浆u-pa活性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处于低生长、低增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ER-α基因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在上海地区无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对113例无BRCA1/2突变的家族性/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11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ER-α基因2号内含子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随后进行DNA直接测序鉴定PvuⅡ和XbaⅠ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OR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 113例病例和113例对照均成功进行测序,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的CC、CT、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例(14.2%),58例(51.3%),39例(34.5%);XbaⅠ多态性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6例(67.2%),34例(30.1%),3例(2.7%).分别以CC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为参照,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与乳腺癌无明显关联;但在绝经前妇女中,PvuⅡ多态性的C/T基因型提高乳腺癌发病风险达2.1倍(P=0.044);XbaⅠ多态的GG基因型携带者患乳腺癌发病危险降低达9倍(OR=0.11,P=0.058).基因型的联合分析表明,与CC+GG基因型相比,同时携带PvuⅡCT和XbaⅠ AA的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达11倍(OR=11.4;95% CI 1.12~116.7),P=0.03.结论 ER-α基因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可能与有遗传倾向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尤其是绝经前发病者(含早发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外源性p14ARF基因对胰腺癌PC-3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转染了外源性p14ARF基因的人胰腺癌PC-3细胞株接种裸鼠形成实体瘤,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观察VEGF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并对实体肿瘤的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结果转染p14ARF基因后的PC-3细胞实体瘤中VEGFmRNA及VEGF蛋白的表达下调,血管密度降低。结论p14ARF基因能下调内源性VEGF的表达,有着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与目的:多个临床试验分析了cyclin E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对已发表的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再分析,从而探讨肿瘤组织的细胞周期素E(cyclin E)的表达水平是否是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检索PubMed以及CBMDisc数据库中研究cyclinE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cyclinE是否为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共有13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包括患者的总数为2644人。各个研究之间在病例选择、随访时间、辅助治疗、检测方法以及表达水平的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合并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cyclinE水平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危险比(HR)分别为2.26(95%CI:1.41—3.61)和1.72(95%CI:0.95—3.10);高cyclinE水平患者的总生存率(OS)/乳腺癌相关生存率(BCSS)的HR分别为2.74(95%CI:2.22-3.39)和2.86(95%CI:1.85-4.41)。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合并的高cyclinE水平患者OS的HR为3.40(95%CI:2.20-5.26)。结论:cyclin E可能是乳腺癌OS独立的预后因素,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8.
保留乳房治疗早期乳腺癌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留乳房(保乳)治疗与根治性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配对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5—2002年间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乳腺癌病人,根据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状态、性激素受体状态、肿块大小4个变量时保乳病人和改良根治的病人进行匹配,比例为1:2。配对结果为保乳病人127例,改良根治病人254例。保乳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改良根治组为58个月。比较两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以及总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结果保乳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为3.39%,改良根治组为1.84%,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5)。保乳组总存活率为96.73%,改良根治组97.57%,差异无显著性(P=0.66)。保乳组的无病存活率为86.04%,改良根治组为91.5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37)。结论对于合理选择的病人采用肿块广泛切除腋窝中下群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局部复发以及取得理想的存活率。保乳治疗可以取得与改良根治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可拥有较好的外形。  相似文献   
109.
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及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志敏  沈镇宙 《上海医学》1991,14(7):391-394
  相似文献   
110.
空芯针活检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如何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甚为临床所关注.空芯针活检可不用手术就可取出乳腺肿块的足量组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对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较针吸细胞学活检更有价值.收集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168例患者的乳腺肿块先行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再行空芯针活检(CNB),并与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