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研究超短波理疗联合京万红药膏外敷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82例行PICC化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33%硫酸镁溶液湿热敷病变部位,每日1次,连续使用3~5d;观察组患者给予超短波理疗联合京万红药膏外敷,每日1次,连续使用3~5d,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静脉炎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4%,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红肿消退时间、消退面积、疼痛缓解时间和血管弹性恢复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理疗联合京万红药膏治疗PICC化疗静脉炎临床效果明显,并具有简便、经济、明显缩短治疗疗程等特点,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HIV/AIDS患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性疾病。HAART治疗因为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程,显著延长患者的寿命,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的最基本方法。对HAART治疗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生医嘱、指导的服从性及尊重性,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患者的配合程度。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体现在患者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本文就HIV/AIDS患者HAART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肾病综合征伴重度水肿的患者,水肿能否消失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目前针对肾病综合征伴重度水肿的患者,临床上常通过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白蛋白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配合使用利尿剂[1],然而在水肿极期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且有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预后不良。我院自2012年6月将序贯透析应用于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球每年新发原发性肝癌约26万例,是目前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位原因,其女性标准化死亡率为5.61/10万,男性标准化死亡率达14.52/10万[1].目前认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措施.但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差,肝癌复发率高,转移和侵袭是影响预后的两大因素[2].本文主要研究钙囊素(S100 A1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横向思维联合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专科护理培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参加急诊专科培训的40名基层医院急诊专科护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实验组护士通过以急症鉴别为主线的横向思维和先重后轻的降阶梯思维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培训.2个月后对两组培训护士进行危重症临床护理决策理论考试和模拟场景操作考评并进行比较.结果 20名实验组护理人员在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情景模拟考核三方面成绩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急诊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新形势下急诊医学发展的思维方式和护理决策能力是急诊专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结石ESWL术对肾脏损伤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及中药尿石2号方的防治作用、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肾结石ESWL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碎石后常规治疗为适当多饮水、抗感染、体位排石和对症处理,观察组ESWL术前3天及术后7天服用尿石2号方。两组分别于ESWL术前、术后24h、72h、168h B超测定肾脏体积、患肾皮质厚度、尿中红细胞数,术后第12天统计结石排石率与结石排净率。结果:ESWL术后24h两组肾脏体积、患肾皮质厚度、尿中红细胞数均明显增加,与ESWL术前比较,P﹤0.01;ESWL术后24h尿中红细胞数比对照组少,P﹤0.05;72h观察组各指标即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P﹤0.05;两组ESWL术后168h各指标值均恢复到正常;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结石ESWL术可引起肾脏的损伤,但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是可逆的;中药尿石2号方对肾结石ESWL术后肾脏的损伤具有快速、较好的防治作用;中药尿石2号方可提高肾结石ESWL术后结石的排净率,可作为ESWL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海南省各市县2020年1月10日—3月7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进行评估,并对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常态化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海南省每日报告输入病例数及30个省份每日报告病例数和百度迁徙指数,计算海南省各市县输入风险指数,对全省及各市县输入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分析输入风险指数与输入病例间关系,据此构建“疫情应急围堵”阶段输入病例拟合模型,预测2021年春运期间仍然采取“应急围堵”策略可能的输入病例数,与实际输入病例数相比较,以评估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的效果。结果海南省报告输入病例112例,平均输入风险指数为0.98。海口市、三亚市和儋州市输入风险最高,除海口外,各市县输入风险指数1月24日左右达到最大值,以滞后4 d和5 d输入风险指数构建的两阶段广义相加模型对输入病例数的拟合程度最好(R^(2)_(adjust1)=83.50%,R^(2)_(adjust2)=82.00%,MRE=17.61%)。如继续采取“应急围堵”策略,预计2021年春运期间海南省将有10例输入病例,“常态化”防控策略下,实际上海南省无输入病例发生。结论海口和三亚等旅游城市输入风险较高,湖北省和广东省是主要的疫情输入省份,广义相加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应急围堵”阶段海南省新冠肺炎输入病例进行拟合。与“应急围堵”策略相比较,2021年春运期间采取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使海南省减少了约10例输入病例。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预后评估手段的缺乏使其随访治疗难度增加。近年来,关于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预后关系的探讨较多,但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预测价值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5年,统计患者死亡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前NLR、PLR水平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 (CA19-9)、癌胚抗原(CEA)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中120例患者随访中死亡患者27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NLR、PLR、CA19-9、CEA和术后化疗均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P<0.05)。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是否化疗、NLR、PLR、CA19-9及三者联合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经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4.16、PLR≥154.63者及CA19-9阳性者总生存率均低于NLR<4.16、PLR<154.63者及CA19-9阴性者(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与三者单独检测相比,术前NLR、PLR联合CA19-9检测的曲线下面积较大,预测准确性较高。 结论:术前NLR、PLR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海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探讨流行规律, 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海南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0 716例, 发病率584.86/105, 重症病例976例, 死亡病例33例。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7 715例, 发病率为543.83/105, 重症病例512例, 死亡病例8例。发病呈现4~7月(3~5月)和9~11月两个高峰, 病例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 1~2岁组发病率最高, 为13 766.25/105。男女性别比例1.79∶1, 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 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地区。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EV71阳性比例高于普通病例。EV71肠道病毒构成的比例与重症病例比例呈正相关(Sperman秩相关相关系数r=0.601, P=0.000)。结论 海南省为手足口病的高流行区, 开展病原学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