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患者,男,23岁,浙江省长南县武风乡加龙村人,1995年12月6日在我市某地打煤井时被炸药炸伤右前臂上端4小时后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好、右前臂上端桡则有一5cm×3cm的开放伤口、深达骨骼,创面焦黑,污染严重。摄X线片显示尺骨近端粉碎骨折(图1)。急诊清创时,见创口内有大量碎石块,尺骨近端粉碎骨折污染严重,无法内固定。清创后,缝合伤口,伤口无感染,两周后拆线,Ⅰ期愈合,但肘关节功能严重受限。清  相似文献   
32.
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喉闭锁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6例怀疑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的胎儿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2例产前行MRI检查。4例胎儿终止妊娠后病理解剖结果证实产前超声诊断。总结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与产前MRI表现及引产后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例胎儿终止妊娠后病理解剖结果均证实产前超声诊断,其余2例失访。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肺体积对称性增大,回声增强,横膈变平或反向,心脏被双肺挤压于中央,体积变小,气管与支气管扩张,扩张气管的上段即胎儿会厌部可见一强回声,胎儿可合并心功能不全。结论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产前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3.
联体双胎是一种罕见而复杂的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多胎妊娠,宫内死胎的发生率为40%,在存活者中,绝大多数死于严重的畸形或外科手术.中、晚孕引产常需剖腹产,足月妊娠分娩易导致孕妇难产、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等严重的后果,加强对早孕期联体双胎声像图认识,可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保障母婴健康.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早孕期提示联体双胎5例,全部为胸腹联体双胎.胎儿最小孕周10+5周,最大孕周13+4周,孕妇平时月经规律,孕周以超声测量的较大头臀长对应的孕周计算.孕妇年龄24~30岁,平均26岁,均自然受孕.一孕妇家族中有双胎史;一孕妇早孕期阴道出血保胎;一孕妇孕期在粉尘重的皮革加工厂工作.  相似文献   
34.
背景:CD24是成熟髓核细胞表面表达的特异性分子,测定CD24的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鉴定髓核细胞的一种方法?目的:验证流式细胞仪测定髓核细胞CD24表达鉴定髓核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髓核细胞,取生长旺盛的第2代人髓核细胞爬片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测定Ⅱ型胶原及SOX9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24阳性表达率,分析来自同一批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结果与CD24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7例第2代髓核细胞爬片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RT-PCR结果阳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24其阳性率均为50%以上,髓核细胞分泌胞外基质Ⅱ型胶原与SOX9的表达与CD24阳性率结果有相关性。提示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24表达可以快速、简便地鉴定髓核细胞。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凹侧撑开预矫形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后双侧依次上棒二次矫形的手术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主弯顶椎偏距(AVT)、躯干偏移(TS)。结果 病人随访(9.0±6.3)个月(1~16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97.4°±10.0°,次弯Cobb角:55.6°±8.4°,TK:50.4°±20.3°,LL:62.7°±6.3°,AVT:(7.64±1.55) cm,TS:(2.00±1.93) cm;术后即刻主弯Cobb角:25.8°±8.1°,次弯Cobb角:21.0°±12.0°,TK:24.9°±9.6°,LL:31.6°±11.9°,AVT:(2.34±1.45) cm,TS:(1.26±0.63) cm;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21.2°±9.1°,次弯Cobb角:22.4°±16.1°,TK:32.8°±12.0°,LL:37.6°±14.0°,AVT:(2.41±0.81) cm,TS:(1.6±1.4) cm。除TS外,上述其他指标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7个月出现迟发性感染,遂进行手术清创以及内固定取出术后再愈合。结论 采用凹侧撑开预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能够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且出血少,术中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黄晓碧  钱翠平  郭军  高辉辉  赵胜 《安徽医学》2021,42(11):1236-1239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和转归.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行PmVSD介入封堵术6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心导管检查以及术后随访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n=9)与非心律失常组(n=6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律失常组患儿QRS间期为109.00(93.50,127.50)ms,非心律失常组患儿QRS间期为74.00(71.25,78.00)m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缺损直径、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和曝光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曝光时间延长是Pm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16,95%CI:1.120~1.790,P<0.05).随访12.00(6.00,12.00)个月,7例(包括2例严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患儿恢复窦性心律.结论 PmVSD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以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大部分术后早期可恢复正常,曝光时间延长可增加Pm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胎盘粘连植入及胎盘穿透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怀疑胎盘粘连或植入的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后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超声造影,观察实时超声造影过程,分析各组的造影剂灌注特征.结果 15例超声造影与清官术结果对照显示:8例造影显示官腔内残留病灶与子宫肌壁关系清楚,7例残留病灶与子宫浆膜层之间厚度仅2~4 mm.5例超声造影与手术结果对照,3例造影示胎盘附着处子宫浆膜层菲薄,连续不完整,毛糙呈锯齿样,手术结果为胎盘植入穿透;1例合并子宫破裂病例造影表现子宫肌层与浆膜层造影剂灌注缺失;1例超声造影怀疑滋养细胞疾病,术后病理诊断为胎盘植入.结论 超声造影表现子宫浆膜层毛糙呈锯齿样,造影剂外溢,对诊断胎盘植入与穿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小儿复杂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和201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例小儿复杂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6岁和9岁。均采用分阶段手术治疗,术后在脊柱X线正、侧位片上,通过观察患儿躯干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平衡改善情况、冠状面Cobb角的改善情况、肩部平衡的改善情况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男一期手术后Cobb角从术前78°改善到术后40°,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6 cm;二期手术后Cobb角改善到16°,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5 cm,术后6年Cobb角改善到10°;三期肩胛骨下移术后双侧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2 cm;术后8年Cobb角改善到10°,双侧肩胛骨高度差缩小到1 cm。患儿女一期手术主胸弯Cobb角从术前53°改善到术后11°、腰弯Cobb角改善到21°,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平衡,术后1年腰弯Cobb角增大到30°、冠状面出现失衡、C7铅垂线(C7PL)至骶骨中垂线(CSVL)距离为8 cm;二期术后半年腰弯Cobb角改善到3°、C7PL至CSVL距离改善为4 cm,术后1年腰弯Cobb角进一步改善到1°、C7PL至CSVL距离改善到3 cm。2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复杂性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可操作性强、风险小、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胎儿膀胱外翻(BE)产前超声(US)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 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并经产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外翻4例(3例单胎为自然受孕,1例双胎为人工受孕)胎儿的超声影像表现进行总结。 结果4例胎儿产前超声显示共有的异常声像表现为:盆腔内膀胱未显示,脐带低置,耻骨联合分离,性别难以确定,羊水量正常;其中1例双胎之一合并右肾缺如伴脐带插入处下方膨出物,1例疑诊脊髓栓系。4例胎儿产前MRI显示与超声相同的异常影像表现,但4例耻骨联合分离均未显示,排除了超声疑诊脊髓栓系。与引产后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产前MRI补充检出超声未显示的腹壁缺损4例,且较超声多检出下腹部肿块凸出3例。超声与MRI联合检查正确诊断胎儿膀胱外翻4例。盆(腹)腔内无膀胱显示,下腹壁缺损伴包块突出,脐带低置,耻骨联合分离,外生殖器畸形,肾脏和羊水量正常为产前超声及MRI诊断胎儿膀胱外翻的主要线索。 结论产前超声与MRI联合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膀胱外翻,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0.
赵胜  杨传经 《中医杂志》2011,22(21):1860-186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有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用中药外用、穴位贴敷治疗DPN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