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98篇
预防医学   158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67篇
  2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通过直立试验心率的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ORS)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4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POTS患儿治疗前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给予ORS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根据症状评分减少程度是否大于50%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卧立位心率差值及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对ORS治疗POTS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POTS组患儿54例,年龄6~ 17(11.3±3.0)岁.对照组儿童20名,年龄10 ~ 12(11.0±0.8)岁.POTS组患儿卧立位心率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10)比(20-±7)次/min,t=-10.441,P=0.000].POTS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3.2±1.8)比(5.7±2.0)分,t=10.958,P<0.001],其中有30例POTS患儿复查直立试验,治疗后卧立位心率差值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33±11)比(41±ll)次/min,t=2.956,P=0.006].54例POTS患儿治疗有效26例,治疗无效28例.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卧立位心率差值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46±10)比(37±9)次/min,t=-3.582,P=0.001],治疗前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122±12)比(113±10)次/min,t=-2.693,P=0.010].当卧立位心率差值为41次/min时,预测应用ORS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和70%;当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达到123次/min时,预测应用口服补液盐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和78%;卧立位心率差值联合直立后10 min内最大心率预测ORS治疗POTS有效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56%.结论 采用POTS患儿直立试验中心率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能量代谢状况,为个体化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美国MedGraphics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代谢车)测定24例好转的ACLF患者(存活组)及9例死亡的ACLF患者(死亡组)入院、住院期间、出院/死亡时的能量代谢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存活组出院时REE/pREE与入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住院期间REE/pREE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入院时两组呼吸商(RQ)值、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均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出院时RQ值及CHO%均有所上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组死亡时RQ值及CHO%均降低,RQ、CHO%与存活组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REE/pREE与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 RQ、CHO%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ACLF患者治疗过程中趋于低代谢的状态有助于病情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呼吸商及三大营养底物氧化比例的变化比静息能量代谢更敏感,是ACLF营养干预治疗中重要的、较好的监测指标;PTA及TC与代谢指标变化一致且灵敏,可间接体现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3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为止依然缺乏能快速诱导出HIV特异性广谱中和抗体的有效疫苗。一旦HIV-1潜伏在细胞内,则很难被彻底消除,如何活化潜伏感染的细胞进而进行药物治疗是摆在全世界科学家面前的又一难题。而用药物控制HIV-1传播策略的贯彻落实也遇到了诸如经济、政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困难。因此,新的预防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基因IL-1β-511、IL-1 RN VNTR位点多态性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加重健康中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的作用。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27名健康中年人IL-1β-511、IL-1 RN VNTR位点多态性,ELISA法检测HP IgG及CagA、VacA抗体,通过臂踝指数(ABI)评估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IL-1β-511多态性分别为CT(64.8%)、TT(22.3%),IL-1RN VNTR片段倍数多态性分别为IL-1RN*1(68.7%)、2倍重复(IL-1RN*2)(29.2%)。不同IL-1基因多态性受试者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受试者ABI明显低于阴性者(P < 0.01)。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抽烟状态、BMI、高脂血症及IL-1基因多态性后,ABI在HP阴性组及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 CagA抗体阳性是低ABI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HP感染,尤其是CagA抗体阳性HP感染,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中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与2种IL-1基因位点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探讨下调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MCT1-siRNA组,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MCT1、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 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阴性对照组Hela细胞中MCT1、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T1-siRNA组细胞中MCT1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在S期所占百分比均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在G0/G1期所占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下调MCT1表达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Bax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促进Hel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切口注射与镇痛泵对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予以镇痛泵,研究组予以罗哌卡因切口注射.结果:研究组术后3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与常规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罗哌卡因切口注射与镇痛泵具有相当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7.
通过分析找出我院ICU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错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错误出现的原因,及时找出应对措施,以免再次犯错,从而提高ICU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由于ICU护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执业特点,ICU在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上有着过硬的要求,护理文书一方面是护士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称[1],是由护士记录病人住院时期病情发生的变化及各项护理活动内容文字资料,为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提供直接充分低证据;另一方面反应了护士的执业能力,同时为临床护理、教学、科研提供了专业的依据[2].因此提高ICU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M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8例,将出现医院感染的30例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出现医院感染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感染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及病原菌类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筛选出相关因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贫血情况、糖尿病情况、低蛋白血症情况、C-反应蛋白(CRP)水平、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情况等。结果 98例患者在MHD治疗过程中共有3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6%,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40.0%;30例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61.2%、革兰阳性菌14株占28.6%、真菌5株占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AOPP水平高、透析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是影响MHD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医院感染较严重,且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根据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给予合理的预防性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重视糖尿病、长期透析、高龄等易感人群的监控,对MHD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40.
摘要: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研究中,受关注较多的干细胞主要是骨髓源性间 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尽管 BMSCs有着极强的成骨潜能,但仍然存在数 量有限、取材困难等问题,阻碍其临床应用进程。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DSCs)同样可以进行成骨分化,且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培养、低免疫原性等优点。但到目前为止,关 于 ADSCs治疗 PMOP的研究较少。为解决种子细胞来源问题,探索 ADSCs在 PMOP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该综述总 结了近10年发表的关于 ADSCs与 PMOP关系的文献,详细阐述了 ADSCs应用于 PMOP的有效性,ADSCs成骨分化 的潜能及诱导因素,成骨分化的可能机制等问题,以期为促进 ADSCs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