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住院儿童血液实体瘤病区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以2017—2019年间该病区医院感染患儿作为疫情前组,2020年1—12月该病区医院感染患儿作为疫情后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住院儿童血液实体瘤病区医院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新冠疫情后,该医院儿童血液实体瘤病区患者住院日数比新冠疫情前缩短2.67 d,医院感染率由新冠疫情前的1.16%升高为1.80%,血流感染率由新冠疫情前的0.25%升高为0.47%。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严格的院感防控制度和防控措施没有降低该病区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2.
2000~2004年北京川崎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所有KD患儿。结果 北京45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参加调查,共计报告1107例患儿。5年KD发病率为40.9~55、1/10万5岁以下儿童,平均49.4(95%CI,46、6~52.4)/10万5岁以下儿童。2000~2004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α〈0.05)。发病年龄1个月~13.8岁,中位年龄2.0岁,其中5岁以下占87.4%;男女发病比例为1、83:1;春、夏有2次发病高峰,以夏季最高,2000和2004年在2次高峰基础上冬季还有1次发病高峰。复发15例,复发率1.4%;有家族史2例,占0.2%。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2000~2004年北京KD发病率较前5年升高,但仍低于日本。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除每年春、夏2次流行高峰外,2000和2004年冬季出现第3个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探讨其在K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2003年10月~2005年12月住院91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分析二者间差异;分析病程不同时期、有无感染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下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1.急性期74例、亚急性期14例KD患儿血清PCT为0.55(0.30~2.09)μg/L和0.49(0.19~0.50)μg/L,33例健康对照PCT为0.16(0.14~0.24)μg/L。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儿与健康对照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原学阳性30例KD患儿PCT水平0.53(0.28~0.88)μg/L,61例病原学阴性KD患儿PCT水平0.50(0.30~1.93)μ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扩张患儿33例PCT为0.50(0.32~0.60)μg/L,58例冠脉无扩张患儿PCT为0.52(0.30~2.17)μ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无其他系统并发症65例PCT为0.47(0.27~0.80)μg/L,其他系统并发症26例PCT为0.83(0.48~4.41)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血清PCT水平增高,尤以急性期明显,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监测KD病程发展;有无并冠脉扩张KD患儿中PCT水平变化不大;并其他系统并发症KD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增高,随PCT增高,发生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首次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及其再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总结2000—2004年北京45家医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无反应性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5℃。
结果1107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1092例有急性期治疗资料,1052例(96.3%)接受IVIG治疗,135例对首次IVIG治疗无反应,发生率12.8%(135/105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沉、GPT、WBC、发病至用IVIG的时间、血浆白蛋白及IVIG治疗剂量,是IVIG无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IVIG无反应者8例给第2剂2g/kg IVIG,5例热退;114例给1g/kg剂量IVIG治疗,35例(30.7%)热退;11例给400~600mg/kg IVIG,1例(9.1%)热退;2例给糖皮质激素,2例均热退。4种再治疗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第2剂2g/kg IVIG治疗较其它再治疗所需进一步IVIG或激素治疗次数少,体温恢复快。
结论约12.8%KD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反应。血沉、WBC和GPT、血浆白蛋白、IVIG使用方法及起病至用IVIG的时间,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初次IVIG无反应患儿推荐使用第2剂2g/kgIVIG,对2次2g/kg IVIG治疗仍无效者可以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35.
有症状早搏患儿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有心前区不适儿童早搏发生率,明确早搏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 426例3~12岁有心前区不适儿童行24 h HRV时域分析;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按照Lown分级法分级,进行HRV分析.结果 (1)426例儿童中201例(47.2%)无任何心律失常.225例(52.8%)有早搏,其中单纯室早102例(23.9%),单纯房早77例(18.1%),同时合并房早、室早46例(10.8%).(2)在房早儿童中SDANN、PNN50值随着Lown分级升高而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F=4.39,P<0.05;F=3.55,P<0.05).2级以上房早儿童SDANN、PNN50值较0、1级儿童显著升高(P<0.05);(3)在室早儿童中SDANN、RMSSD、PNN50值随着Lown分级升高而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F=3.61.P<0.05;F=3.25,P<0.05;F=2.63,P<0.05).(4)有早搏儿童SDNN值较无早搏儿童差异无显著性(F=1.84,P>0.05),SDANN、RMSSD、PNN50值差异有显著性(F=4.28,P<0.05;F=2.72,P<0.05;F=3.27,P<0.05).结论 有心前区不适的儿童早搏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室早较房早发生率高.此类儿童有无早搏时心脏自主神经总张力是一致的,早搏的发生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抑制作用减弱有关.合并早搏时HRV均显著降低,室早降低最明显.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出现早搏可能系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应用HRV分析鉴别早搏的性质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上消化道出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总结分析了我院1983—2004年242例乙脑住院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2例,其中死亡25例(40.3%),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是乙脑患者病情危重的标志,预后不良,甚至成为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7.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中医系统论是交叉融汇了现代科学与中医学的复合学科,核心的系统论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朴素的系统论思维方式,阐释了六个基本原理,分别是元整体原理、非加和性原理、功能性原理、有机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和自主性原理.方剂和治法皆为组成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部分,方、法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利用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研究频发室性早搏( VPC)对患儿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和活动平板分别对71例频发VPC患儿和79例健康儿童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记录两组测试者运动心肺指标,包括:最大千克摄氧量( VO2 max/kg)、最大每搏摄氧量(V02max/HR)、HR(不同时段)、达到无氧阈时的摄氧量(VO2AT)、无氧阈占预计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AT/VO2max pred)等.结果 频发VPC患儿组V02max/kg、VO2max/HR、VO2AT分别为(25.1±7.47) ml/(kg·min)、(8.3±1.75)ml、(15.7±3.21)ml/(kg·min),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分别为(27.9±5.21)ml/(kg·min)、(10.1±3.37)ml、(19.2±3.73)ml/(kg· min);频发VPC患儿组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指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V02max/kg(t=2.67,P<0.01),VO2max/HR(t=4.02,P<0.01),VO2 AT(t=10.2,P<0.01).结论 频发VPC患儿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状况,并探讨该人群对社区健康体检中提供HIV检测的接受度。方法 2020年6-8月在长沙市某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个镇卫生院对自愿参加健康体检的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检测。结果 有效问卷调查843人,有效应答率90.9%(843/927)。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2.9%(277/843);居住地为城镇(OR=1.784,95%CI:1.236~2.575)、文化程度越高(初中OR=1.504,95%CI:1.021~2.216;高中/中专OR=3.048,95%CI:1.915~4.851;大专及以上OR=3.880,95%CI:1.192~12.632)、个人年收入越高(≥20 000元OR=1.895,95%CI:1.242~2.893),知晓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可能性越大;而年龄越大,知晓的可能性越小。男性的性需求(Z=-6.585)、自我报告性生活频率(Z=-3.640)均高于女性(P<0.001)。知晓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者更有可能在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Z=-2.134,P=0.002)。98.6%(831/843)的调查对象从未做过HIV检测,且居住地不同,其从未做过HIV检测的原因不同(P<0.001),但对健康体检中提供的HIV检测的接受率为96.0%(890/927)。HIV抗体阳性0人,梅毒抗体阳性4人。结论 50岁及以上人群艾滋病相关认知水平不足,多种不安全性行为并存,建议加强对该年龄组人群艾滋病知识宣教,尤其是农村、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可考虑在其社区体检时加入HIV和梅毒检测,尽早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胃活检病理切片胃癌诊断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活检诊断为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腺癌患者的病理切片。以20倍率扫描为全视野数字图像(whole slide image, WSI),并按2∶2∶1的比例随机分为图块分类数据集、切片分类训练集与切片分类测试集。对图块分类数据集病变区域进行标注、图块截取后,按20∶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测试集、验证集。基于Efficientnet和ResNet网络结构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图块级癌与非癌分类模型,并以图块分类准确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该模型的性能。基于此模型拼接获取整张WSI的癌变热力图,提取热力图中切片级癌与非癌分类特征,对LightGBM算法进行训练,最终完成整张胃癌活检切片的诊断与识别,其识别结果以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胃良性疾病(正常胃黏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