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在诊断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D患者31例(AD组),血管性痴呆患者38例(VD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浓度,并分析其诊断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D组患者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VD组患者(P<0.05),而V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磷酸化tau蛋白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的分界值定为60 ng/L,其诊断AD的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9.47%,准确性为86.96%.结论 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可能成为AD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为AD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三级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预防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86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93例,给予三级治疗包括:一级预防加强护理;二级治疗减轻缓解症状;三级康复提高质量;二级治疗后4周行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法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估;三级治疗后1年随访评定。结果康复组经一级预防加强护理后发生肩-手综合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出现SHS的时间也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S1、S2期SHS患者经二级综合治疗后4周,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上肢被动运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和水肿程度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经三级治疗后总有效率达100%。结论三级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SHS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3.
脑血管性疾病,脑损伤性疾病等,都严重威胁着这类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现有的药物、手术以及物理治疗条件下,仍然有很多患者不能完全康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功能障碍),给这些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在药物、手术以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这些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重点从实验室指标方面探讨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对气阴两虚型肺癌的治疗改善效果.方法:查阅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气阴两虚型肺癌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70例分成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与观察组(西医治疗+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每组35例,观察期2个月,对比两组病患的症状改善效果,肝肾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之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之比(PLR)、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肝肾不良反应低,治疗前后NLR、PLR、FAR差值较对照组差值有所降低(P<0.05).部分患者CEA、NSE、SCC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在气阴两虚型肺癌中治疗效果较好,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从实验室角度看,在炎症控制和预后恢复方面有一定疗效,且肝肾损伤小,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辅酶Q10(CoQ10)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联性,阐明CoQ10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孕妇血清CoQ10水平。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巨大儿组,记录新生儿母亲血清CoQ10水平。根据产检妇女血清CoQ10第75百分位数分为CoQ10 ≥ 0.85μmol·L-1组和CoQ10<0.85μmol·L-1组,记录2组新生儿体质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孕妇血清CoQ10与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质量组(0.91μmol·L-1±0.41μmol·L-1)和低体质量组(0.88μmol·L-1±0.38μmol·L-1)孕妇血清CoQ10水平高于巨大儿组(0.64μmol·-1±0.23μ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P<0.05;t=7.25,P<0.05);孕妇血清CoQ10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关系(r=-0.17,P=0.00)。CoQ10 ≥ 0.85μmol·L-1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209.08g±320.15g)低于CoQ10<0.85μmol·L-1组(3823.81g±189.0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晚期CoQ10水平和平均孕期CoQ10水平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因素(P<0.05或P<0.01);孕早期、孕晚期CoQ10水平和平均孕期CoQ10水平是影响新生儿体质量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妊娠妇女血清CoQ10水平对其新生儿体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7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中确诊病例9例,临床诊断5例,拟诊病例8例,诊断后给予静脉注射伊曲康唑注射液,第1~2天给予200mg/次,2次/日静滴以后1次/日,应用10~14d,根据病情改为口服。结果2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63.64%,中位起效时间5d。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与传统的抗真菌药物相比有更广的抗菌谱,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凝胶(商品名: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度痤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科收治的中度痤疮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41例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对照B组46例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4.78%,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36.59%及对照B组的56.52%(x2=21.389 4、8.859 3,P<0.05),对照B组总有效率56,52%明显高于对照A组的36.59%(x2=3.457 9,P<0.05).结论 艾拉光动力疗法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度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损伤小,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为基层医院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 2 0 1铊 (2 0 1 Tl)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Ex- 2 0 1 Tl SPECT)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价值。  方法 :对 PTCA术后 3~ 6个月的 12 8例患者 (心绞痛 74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5 4例 )进行 Ex- 2 0 1 Tl SPECT及运动负荷心电图 (Ex- ECG)。将左心室划分为 9个节段 ,采用 4级评分法对 2 0 1 Tl分布进行视觉评价 ,比较延迟像与负荷像的核素分布。  结果 :12 8例冠心病患者 ,Ex- 2 0 1 Tl SPECT判断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 79%、89% ,明显高于 Ex-ECG(Ex- ECG 为 5 9%、6 8% ,Ex- ECG 为 5 2 %、74% ) ;心肌梗塞患者的 Ex- 2 0 1 Tl SPECT敏感性明显高于 Ex- ECG (P<0 .0 1) ,其特异性无显著差别。冠状动脉再狭窄程度越重 (狭窄 <10 0 % ) ,其检出率越高。  结论 :Ex- 2 0 1 Tl SPECT使心肌显像对判断 PTCA术后再狭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母婴不良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于妊娠晚期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给予纠正贫血、促胎肺成熟、保护脑神经细胞等对症处理,于妊娠32~(+1)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活女婴。术后行白血病常规化疗。文献显示妊娠早期发现白血病应立即终止妊娠后进行常规白血病治疗;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化疗药物会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和早产的风险,但并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可根据孕周大小制定治疗方案。结论:妊娠合并白血病的治疗应兼顾疾病本身、母体、胎儿及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柔红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以1μmol/L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建立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以不同浓度芒果苷(25、50、100μmol/L)干预,选择银杏叶提取物EGB761(25μg/mL)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应用光学倒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改变,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Caspase-3酶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53、Fas及FasL表达水平。结果:芒果苷作用于柔红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模型后,能明显抑制柔红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下调Fas和FasL表达、抑制Caspase-3活化,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抑制凋亡作用增强,其作用强度与芒果苷浓度有关,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芒果苷能有效抑制柔红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as和FasL表达水平及抑制Caspase-3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