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00例连续的具有脑囊虫病症状和体征,并经脑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NMR)证实的脑囊虫病人,随机分组。50例使用吡喹酮(praziquantel)50mg/kg/d共15天,50例使用丙硫咪唑(albendazole)15mg/kg/d 共30天,全部病人加用激素45天。追踪90天,随访1年以上。在治疗开始的3个月,对其疗效从临床上、神经生理上及影像指标上给予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了解肝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并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将病例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并发症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2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有81例合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84%(81/226),病原菌以真菌最多见(78.79%,26/33)。60岁以上肝功能衰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2.94%(18/34)显著高于60岁以下患者(32.81%,63/192)。感染组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及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转归方面感染组的好转率(46.91%,38/81)低于对照组(61.38%,89/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8,P=0.036),但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多见,尤其是年龄≥60岁的患者较易发生,病原菌以真菌为主。肺部感染常与其他部位感染及其他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并存,影响预后转归,需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不同病程CD40L血清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CD40表达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CD40L血清水平及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ACLF-E)和晚期(ACLF-L)组(2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8例)、肝炎肝硬化(LC)组(13例)及健康对照(HC)组(20例)的PBMCs上CD40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血清中可溶CD40L(即sCD154)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果与HC组比较,CHB组、LC组、ACLF-E组及ACLF-L组PBMCs的CD40表达水平呈逐渐增加趋势,ACLF-E组增加尤其明显;ACLF-E组中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也明显高于HC组、CHB组、LC组及ACLF-L组;ACLF死亡组病程早期与晚期CD40及CD40L表达的水平均高于存活组。结论血清CD40L浓度及CD40表达与ACLF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CD40L水平及PBMC上CD40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CLF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HBV基因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56例血清HBV DNA载量≥10 拷贝/mL并符合其他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此研究。头12周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比较12周时两组HBV DNA水平差异。12周后所有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比较40周治疗后和基线相比HBV DNA载量的变化、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载量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HBV基因型采用线性探针分析法(INNO-LiPA)检测。[结果]12周双盲治疗结束时,阿德福韦酯组和安慰剂组的HBV DNA载量较基线分别下降3.1±1.4 log拷贝/mL和O.3±1.1 log拷贝/mL。所有患者治疗40周后,HBV DNA载量平均下降3.6±1.2 log拷贝/mL,71%(40/56)的患者ALT复常,20%(9/46)基线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29%(16/56)出现完全应答。52例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28 f54%)为B型,24(46%)例为C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两种基因型患者基线HBV DNA载量、ALT水平及HBeAg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后,两组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转换。阿德福韦酯抑制HBV疗效与感染HBV基因型B型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临床表现及脑脊髓液(CSF)特征的异同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9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CSF表现。结果高热以病毒脑和化脑常见(62%和67%),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隐脑多见(60%);抽搐多见于病毒脑(63%);隐脑出现视力改变(40%)、听力下降(45%)、视神经乳头水肿(74%)及脑疝(41%)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54%的病毒脑出现肢体瘫痪;化脑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且以多核细胞为主(64%超过20×10^9/L)。CSF检查结果:隐脑的CSF压力升高最明显(91%大于3.96kPa);化脑白细胞升高明显(76%大于400×10^6/L);化脑(74%)和结脑(82%)氯化钠浓度下降;结脑蛋白质升高最显著(48%大于2g/L)。结论隐脑、结脑在临床及CSF变化上相似,CSF压力及蛋白质含量是鉴别的重要指标。化脑、病毒脑的临床诊断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主要配体(programmed death-1ligand,PD-L1)表达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137例,含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2例,活动性肝硬化(LC)患者2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10例。其中,102例CHB患者中有22例行肝组织活检,炎症分级为G1~G4,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健康对照10例。取新鲜血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PD-1和PD-L1阳性细胞比例以及人白细胞抗原(HLA)型别;对HLA-A2阳性者的PBMCs加入重组HBcAg体外培养7d,加入PE标记的HBV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含HBV抗原表位肽为HB-cAg18-27),流式细胞仪计数CD8+T细胞数以及CD8和PD-1双阳性细胞。ELISA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γ。比较CHB、LC、ACLF三组间以及不同肝组织病变程度患者间PD-1、PD-L1、CD8+细胞数量和PD-1表达水平、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在CHB、LC和ACLF组PD-1在PBMCs表面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4±16.5)%、(54.3±21.9)%、(45.5±2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1、0.071;三组PD-L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7±17.7)%、(33.4±17.9)%、(26.6±11.8)%,和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6、0.252、0.854。62例HLA-A2阳性患者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1.6±1.0)%、(3.1±1.6)%和(3.3±1.7)%,LC组和ACLF组明显高于CHB组(P0.05);PD-1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CHB患者间PD-1、PD-L1表达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D-L1在炎症G1和纤维化S0的患者中的表达较其他组患者高。结论慢性HBV感染者PD-1和PD-L1表达明显上调。肝脏病变程度与PD-1表达水平无关,但与HBV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PD-L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以脑脊液涂片或培养发现新型隐球菌为诊断依据,回顾性调查65例使用两性霉素B(AMB)和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1周以上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并对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5例均发生一起或多起不良事件,其中以神经精神系统受损表现最常见,包括视力下降、失明、眼内出血、瞳孔不等大、视神经乳头水肿、复视、意识障碍、听力下降、脑疝、瘫痪、抽搐、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等,主要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本身相关,少数与AMB或5-FC相关.神经精神系统受损以外的不良事件包括:发热、头痛加剧、顽固性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氯血症、呕吐、厌食、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贫血、院内感染、脉管炎、休克、皮疹等,其中主要与AMB相关的有发热、头痛加剧、肾功能损害、贫血、脉管炎等,与5-FC相关的主要有呕吐、厌食、肝功能损害.其他相关因素包括脱水剂、解热镇痛药及原有伴随疾病等.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使用AMB与5-FC联合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很常见,涉及多个器官组织.不良事件的防治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适当的药物剂量与浓度,严密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门静脉主干(MPV)和脾静脉(SPV)以、脾脏大小及周围血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151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按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分为S1~S4组,B超测量MPV和SPV直径,以脾指数(SPI)表示脾脏大小,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并比较各组患者上述几种指标的差异。结果 S3组和S4组患者MP  相似文献   
80.
慢性肝炎患者载脂蛋白α1及β10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慢性肝炎患者载脂蛋白(apo)α1和apoβ100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以304例慢性肝炎(CH)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轻度50例,中度82例,重度29例,重型肝炎(SH)72例及肝炎肝化(LC)71例。酶法检测血清apoα1和apoβ100,以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为降低。结果CH轻、中、重度、SH及LC发生apoα1和apoβ100下降的比例分别为22%与14%,488%与11%,931%与448%,972%与472%,732%与338%。下降程度以SH组最显著,依次为CH重度和LC组,而CH轻度和中度组改变较小。血清apoα1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成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清apoα1和apoβ100特别是apoα1水平是反映肝细胞炎症活动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