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对比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在心脏外科术前诊断中的诊断准确性,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86年至1994年9年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记录,超声和心导管报告,手术前既心导管又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共217例,其中先心病210例(96.77%),瓣膜病4例(1.84%)冠心病和预激综合征3例(1.38%)术前诊断中心导管检查的例数随年度逐渐降低(r=-0.921)以手术所见为标准计算了超声和心导管 相似文献
22.
为了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所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对确定心脏外科手术预后的价值,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了1987年到1994年8年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住院死亡率。共有1607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于我院心内科应用连续波多普勒技术无创地测量了肺动脉压力。这些患者的术前诊断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性心脏病。按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将患者分为四组:无肺动脉高压<30mmHg(第1组),轻度30~<50mmHg(第2组),中度50~80mmHg(第3组),重度>80mmHg(第4组)。以此标准,无肺动脉高压者920例(57.25%),肺动脉压力轻度升高者200例(12.45%),中度升高者243例(15.12%),重度升高者244例(15.18%)。术后死亡率分别为5.98%、4.00%、6.58%和13.52%(第4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前三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对先心病和瓣膜病的心外手术的近期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疾病患者的手术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及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23.
为了对比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检查在心脏外科术前诊断中的诊断准确性,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1986年到1994年9年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记录,超声和心导管报告。手术前既行心导管又行超声检查的患者共217例,其中先心病210例(96.77%);瓣膜病4例(1.84%);冠心病和预激综合征3例(1.38%).术前诊断中心导管检查的例数随年度逐渐降低(r=-0.921);以手术所见为标准计算了超声和心导管的术前诊断准确率,超声正确而心导管误诊者21例(9.68%),心导管正确而超声误诊者11例(5.07%),两者均误诊者5例(2.30%).配对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超声与心导管诊断有相关关系(P<0.05),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92.63%,心导管的诊断准确率为88.02%,两者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97.97%.经两个率的卡方检验可以认为联合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一个诊断方法(P<0.001).结论:在以先心病、瓣膜病为主体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超声至少有与心导管检查相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从而无需再行创伤性的心导管检查;但在患有复杂先心病的少数患者,最好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疗效和护理作用。方法65例CAH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注射80mg促肝细胞生长素及1mg地塞米松。结果治疗效果良好,患者超声、肝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肝内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是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解敏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11):296-29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让群众满意,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医院本就是直接服务于群众的单位和窗口,所以更要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推动活动有力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FHIT、SLIT2、EDNRB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7、 D4S1593、D13S160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以确定侯选的抑癌基因。方法:应用PCR-变性 PAGE-银染方法分别对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在FHIT、SLIT2、EDNRB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7、D4S1593、D13S160 行LOH检测。结果:LOH总检出率为54.3%,D3S1287、D4S1593、D13S160位点分别为34.5%、20.5%、19.3%。FHIT、SLIT2、EDNRB基因的3个微卫星位点发生LOH率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在FHIT、SLIT2、及EDNRB基因的微卫星位点D3S1287、D4S1593、D13S160 均有LOH。FHIT、SLIT2及EDNRB基因为抑癌基因,其失活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觉醒调节关键区域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的联系在大鼠睡眠-觉醒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N+ACSF&VLPO+ ACSF组)与实验组(TMN+ ACSF&VLPO+ L-Glu组,TMN+ Bic&VLPO+ ACSF组,TMN+Bic&VLPO+L-Glu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确定大鼠VLPO以及TMN插管位置并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 与TMN+ACSF&VLPO+ACSF组(n=8)相比,TMN+ACSF&VLPO+L-Glu组(n=7)VLPO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L-Glu)可使大鼠觉醒减少(42.30±3.75,P<0.01),非快动眼睡眠(NREM)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多(61.97±3.41,P<0.01;77.68±3.74,P<0.01),快动眼睡眠(RE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MN+ACSF&VLPO+L-Glu组(n=7)相比,TMN+Bic&VLPO+L-Glu组(n=8)中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和L-Glu相继分别微量注射于TMN和VLPO后,大鼠觉醒增加(79.22±3.93,P<0.01),NREM(34.82±3.23,P<0.01)和REM(5.97± 1.10,P<0.05)以及TST(40.79±3.92,P<0.01)减少,即TMN注射Bic可拮抗L-Glu在VLPO引起的促睡眠作用.结论 VLPO可通过GABAA受体抑制TMN神经元活动而产生促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28.
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型联动机制,搭建人才帮扶通道,形成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既是高效配置医疗服务资源的宏观要求,也是提升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益的现实需要。江苏省镇江市依托市区两大医疗集团,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集团一体化管理,实现了管理机制由外部帮扶向内在需求转变,促使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紧密联动,有效解决了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公立医院患者下转难、公立医院帮扶基层缺少内动力等问题,逐步形成了“社区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诊模式。 相似文献
29.
硝普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硝普钠(S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并与酚妥拉明(PHA)进行比较。方法:CHF患者随机分为SNP组(14例)及PHA组(2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SNP50mg/250ml,滴速3.0~5.0μg·kg-1/min及PHA20mg/250ml,滴速2.5~5.0μg·kg-1/min。于PHA和SNP静滴结束前,2组患者同时抽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聚集诱导剂为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EN)及胶原(Col)。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用药后SNP组患者各种诱导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01),PHA组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SNP对CHF患者具有广谱抗血小板作用,而PHA则无此作用。CHF患者应用扩血管药物纠正心力衰竭时选择SNP可能有助于防治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