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患者女,43岁。常规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心室内有占位病变3d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6级收缩期杂音,余心肺未见异常。我院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右心室流出道内有大小约30mm×25mm球形物,有蒂,可随心脏搏动而摆动(图1),心脏其余结构未见异常。术前临床诊断:右心室流出道包块(黏液瘤),病史中无肺循环栓塞表现。图1术前超声心动图图2术中切下的讨论心脏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心脏肿瘤的0.8%[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1]。血管瘤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分,其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小的肿瘤可无症状,大的肿瘤往往因为堵…  相似文献   
82.
常温体外循环对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对全身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 3 0例心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温组和常温组 ,每组 15例。测定两组补体、白细胞计数、多形核白细胞跨肺差值、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 ( L PO)和髓过氧化物酶 ( MPO)水平。对 9例患者进行了肺组织学检查。 结果 在体外循环中、结束后 ,两组补体明显减少 ,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主动脉开放后两组多形核白细胞跨肺差值增大 ,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主动脉开放后两组L PO和 MPO明显增高 ,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肺组织形态学检查 ,低温组线粒体出现肿胀 ,常温组线粒体变形 ,内质网断裂。 结论 在低温和常温体外循环中 ,炎性反应相似 ,但肺组织形态学表明常温组肺损伤明显 ,提示常温体外循环可能不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83.
袁宏声  石应康 《华西医学》1994,9(4):489-491
本文报告我院1992年至1993年间对4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毁损施行再次换瓣手术,重点对生物瓣毁损后再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方法进行讨论,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4.
袁宏声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1,6(2):187-189
本文报告26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作者认为,根据体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一般能作出诊断。介绍了本病的手术治疗技术,强调正确缝合二尖瓣裂和修补原发孔房缺的重要性,全组无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死于呼吸机意外,25例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总结心内直视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16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同期接受瓣膜置换及BRFA,其...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26岁.持续发热(38~40℃)43天,以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赘生物收入院.入院前、后3次血培养均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曾使用去甲万古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及悉复欢等抗生素无效.患者无吸毒史.三尖瓣听诊区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发现三尖瓣前瓣穿孔(直径0.5 cm)伴中度反流,前瓣和隔瓣各有一直径1~1.5 cm的赘生物.  相似文献   
87.
患者 女,14岁。发现心脏杂音14年入院。查体:血压85/55mmHg,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5-6/6级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厚,心脏CT三维成像示:左冠状动脉前隆支扭曲增粗,起始段直径15mm,中段10mm,终末段位于心尖部与右心室相通,瘘口直径为7mm,  相似文献   
88.
左心室恶性间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55岁。活动后心悸半年 ,加重半月 ,无栓塞及晕厥史。查体 :一般情况较差 ,颈静脉稍怒张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尖区闻及 3/VI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中晚期杂音 ,肝肋下 2cm ,剑突下 4cm ,双下肢轻度水肿。彩色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巨大肿块 (图 1)。2 0 0 0年 3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见左心房、室明显增大 ,经左心室心尖处纵切口发现左心室内有一10cm× 4cm× 5cm巨大肿块 ,基底约 2cm× 3cm ,附着于室间隔左室面。较完整切除肿块 ,用毛毯片、3 0prolene褥式及连续两层缝合左室切口 ,止血满意。术后…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16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服用华法令后3天~5年,平均147.53±136.71天。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2例,下消化道出血4例;保守治疗11例,内窥镜治疗4例;死亡2例(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病死率12.5%(2/16)。出血组患者术中转流时间(142.73min±49.8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98.27min±39.52min)(P〈0.05),华法令平均用药量(2.46±0.53mg/d)与对照组(2.38±0.69mg/d)无明显差异(P〉0.05),国际标准比值(INR)均值(2.7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1.49±0.58)(P〈0.05)。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停用华法令5~19天,平均13±2天,所有痊愈患者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月内均无栓塞及消化道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3月内)抗凝治疗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术中转流时间过长和抗凝强度过大(INR〉2.0),晚期则可能与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有关;(2)、消化道出血治疗期间,华法林停用2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0.
本文报告牦牛心包瓣膜置换二尖瓣后近期的临床观察。作者认为:牦牛心包瓣膜置换二尖瓣后,患者近期心功能明显改善,但仍需注意随访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