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例 1 3 8岁 ,3年前发现外阴大阴唇处有一 1cm× 1cm的肿块 ,不痛 ,无其他不适 ,现发现肿物增大而就诊。妇科检查 :左侧大阴唇处 2 5cm× 3 0cm× 2 0cm的皮下肿物 ,质软 ,可推动。临床诊断巴氏腺囊肿收住入院 ,行单纯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 ,AMF)。术后随访 19个月无复发。例 2  43岁 ,发现外阴处有一小肿物 3年 ,逐渐增大 ,临床无其他症状。妇科检查 :外阴阴唇处有一 3cm× 4cm×2cm肿物 ,临床诊断为脂肪瘤 ,行单纯肿块切除术 ,术后送病理…  相似文献   
42.
鲍温样丘疹病是一种少见的外阴皮肤疾病,自1970年Lloyd首先报道1例以来,陆续有人报道,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增高。本院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9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避免误诊和错过治疗。  相似文献   
43.
合并子宫肌瘤时子宫内膜癌的漏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时子宫内膜癌的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1999年12月8年间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术前漏诊病例。结果 8例间共收治子宫肌瘤3675例。子宫内膜癌患94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患38例,术前仅诊断子宫肌瘤而漏诊子宫内膜癌12例,漏诊患术前均未作诊刮术。结论 要避免子宫内膜癌的漏诊:(1)术前B超检查必须报告子宫内膜的厚度;(2)对子宫肌瘤伴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术前均应行诊刮术;(3)术中切下子宫标本,应及时剖检,有怀疑时应及时送快速冰冻切片,以免漏诊导致第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44.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 2 0 %~ 30 % 〔1〕,近年有上升趋势。当子宫内膜癌与子宫肌瘤合并存在时 ,术前易致子宫内膜癌漏诊。为减少其漏诊率 ,特将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中术前漏诊子宫内膜癌的 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子宫肌瘤 36 75例 ,收治子宫内膜癌 94例 ,其中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 38例。 38例中 ,12例术前仅诊断子宫肌瘤而漏诊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 33~ 5 4岁 ,平均 46 .4岁 ,均未绝经。主诉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经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葡萄胎患者宫内不同部位组织中PCNA和Ki-67的表达对葡萄胎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葡萄胎患者宫腔中央水泡样胎块及靠宫壁蜕膜样组织中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PCNA及Ki-67在宫腔内组织的阳性表达均大于靠宫壁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完全性葡萄胎PCNA及Ki-67阳性表达高于部分性葡萄胎,浸润性葡萄胎PCNA及Ki-67阳性表达高于完全性葡萄胎,且均为强阳性表达。PCNA和Ki-67在不同部位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结论:葡萄胎宫内水泡样组织的增殖活性明显大于靠宫壁的组织,必须彻底刮净宫内组织方能预防恶变的发生。靠宫壁组织因其增殖活性较弱,可不必常规二次刮宫,以避免过度搔刮带来的过度损伤。葡萄胎的细胞增殖程度可能随疾病进展而逐渐增强,对于宫内、宫壁组织均有强阳性表达的患者要警惕其恶变的可能。PCNA与Ki-67能代表葡萄胎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的客观指标,其检测简便、快捷、价廉,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术中印片对易误诊为恶性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乳腺肿块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中 ,某些乳腺良性病变 ,如硬化性腺病及放射状瘢痕、导管乳头状瘤病以及微管腺病 ,有时难以与癌相鉴别 ,易发生过诊断 ,常需依靠石蜡切片甚至特染或免疫组化始能做出鉴别诊断〔1,2〕。我们同时应用术中细胞学印片与冷冻组织切片对硬化性腺病及放射状瘢痕 (CSL/RS)、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IP)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探讨细胞学在乳腺特殊类型良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998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 ,本院乳腺专科患者 ,手术中切除乳腺肿块 5 38例。对术中送检肿块组织 ,于肿块剖面用干净玻…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P-gp、LRP、TOPOⅡ在化疗前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ER、PR、CerbB-2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P-gp、LRP、TOPOI的表达水平。结果 P-gp、LRP、TOPOⅡ在化疗前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9%(22/76)、84.2%(64/76)和80.3%(61/76)。LRP、TOPOⅡ与CerbB-2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LRP、TOPOII与ER、PR之间无相关,P-gp与ER、PR及CerbB-2之间均无相关性。有无淋巴结转移对耐药相关基因LRP、P-gp、TOPOI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P-gp、LRP、TOPOI与乳腺癌原发MDR的发生有相当关系,CerbB-2基因可能也参与了MDR基因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微波固定在常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制片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不同类型的组织块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微波固定,对照组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行常规及免疫组化制片,观察制片时间及制片质量。结果实验组的常规制片效果及免疫组化制片效果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大缩短了固定时间。结论以微波技术进行固定是常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制片较实用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9.
腹膜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简介患者 49岁 ,孕 6产 3,因下腹胀 3天于 1999年 9月 11日入院。既往无腹痛、阴道出血及排液。绝经 1年。查体 :T 37 5℃ ,P 84/min ,R 2 1/min ,BP 15 / 10kPa。腹软 ,右下腹有压痛 ,移动性浊音可疑。妇科检查 :子宫质中 ,子宫右前方可及 8cm× 7cm× 6cm肿块 ,质地偏硬 ,活动受限 ,触痛明显 ,左附件无异常 ,B超示右附件实质非均质肿块 ,盆腔积液 ,后穹窿穿刺抽出 5mL暗红色不凝血 ,血CA12 5140 9kU /L。临床诊断卵巢肿瘤。 1999年 9月 14日因腹腔内积液增多 ,诊断为卵巢肿瘤破裂 ,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50.
PCR-ELISA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型别有80多种,其中至少30多个型与人泌尿生殖道肿瘤有关[1].检测少数几种型与宫颈癌的关系有报道,但同时检测十种型别的研究未见国内的报道.本研究选择较常见的HPV6、11、16、18、31、33、35、39、45型,另加作者研究发现并在GeneBank注册(注册号:AF276910)的新亚型[2],共十种型别(或亚型).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微孔板杂交(PCR-ELISA)法,可实现一次PCR后对以上十种型别的鉴别诊断,且结果可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