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四种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 4种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不孕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96例患者的 170个周期随机分成 4组 ,每组采用不同促排方案治疗 ,观察每组的子宫内膜发育情况、优势卵泡发生率、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率。结果 :第 2、3、4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和优势卵泡发生率明显高于第 1组 (P <0 .0 1和P <0 .0 5 ) ,而妊娠率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 ;OHSS发生率第 3、4组明显高于第 1、2组。结论 :第1组效果较差 ,第 3、4组HMG或FSH促排卵可引起多卵泡发育及增加OHSS的风险。第 2组方案既能克服仅用CC促排卵引起的卵巢反应不良和子宫内膜发育欠佳 ,又能避免单纯使用HMG或FSH引起OHSS高发生率和高费用 ,因此CC/HMG/HCG可作为PCOS不孕患者最佳和首选促排卵方案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减量长效长方案和短效长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进行重复长方案,第一周期长效长方案第二周期短效长方案者共64人,第一周期短效长方案第二周期长效长方案者共79人.回顾性分析143名患者的286个周期资料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按照方案分为长效长方案组(组A)和短效长方案组(组B).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2.0±4.0)岁,平均不育年限(4.7±3.2)年.两组启动剂量无显著差异,组B启动日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组B促排卵时间明显缩短[(9.9士1.5)vs (11.8±1.6)天],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明显减少[(2,093.2±615.7) vs(2,610.8±770.2)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组B的E2水平显著高于组A[(10,702.94±4,582.32) vs(9,621.04±4,330.15) pmol/L],孕酮(P)水平显著低于组A[(1.90±0.95) vs (2.54±1.27)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移植胚胎数目及可用胚胎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组A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成熟卵母细胞率显著高于组B[(82.2±18.7) vs (74.7±20.3)%].每组均选取第二周期进行临床妊娠率和植入率的比较,组A和组B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3%和48.3%,胚胎植入率分别为22.3%和2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自然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次注射的减量长效长方案可以获得与多次注射的短效长方案相似的妊娠结局.长效降调节对垂体的抑制程度更深,在促排卵过程中用药量更大,用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黄体生成素在控制性超排卵中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有效性。【方法】20例在超排卵全程添加225 U促黄体生成素(实验组)同50例未添加患者(对照组)比较超排卵启动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人绒毛膜激素注射日、取卵日及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启动日的升高水平。【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启动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人绒毛膜激素注射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启动日的升高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取卵日(P=0.017)及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启动日的升高水平(P=0.009)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25 U促黄体生成素在超排卵全程应用可有效降低取卵及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育男性精浆/精子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浆及精子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活性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全谱酶联染色等方法检测精浆、精子中的LDH-X活性并计算其比值;按照WHO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要求对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83例不育组精浆LDH-X活性(826.0±47.3U/L)与40例生育组LDH-X活性(614.0±22.1U/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其精子LDH-X的活性(8.40±3.50mU/106)则小于生育组(15.8±10.8mU/10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育组、生育组精浆/全精子中LDH-X的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精液密度、活动率及精子活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浆及精子LDH-X活性检测能够反应精子的质量、生育功能以及对受精过程的预期,对选择辅助生育的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基础血清皮质醇水平及其昼夜规律的变化。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3例PCOS患者(21例肥胖和42例非肥胖)及38名月经正常的健康妇女进行空腹8时(基础)及16时血清皮质醇浓度测定,并比较其昼夜规律消失的比例,同时分析影响基础皮质醇水平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肥胖PCOS组、非肥胖PCOS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基础皮质醇水平分别为(325.7±125.7)nmol/L,(407.6±165.6)nmol/L和(397.4±129.9)nmol/L。其中肥胖PCOS组基础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16与8时皮质醇比值,肥胖(0.78±0.54)及非肥胖PCOS组(0.61±0.34)均较健康对照组(0.46±0.20)显著升高(P<0.05)。肥胖PCOS组皮质醇昼夜规律消失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7.6%vs.10.5%,P<0.05)。相关分析发现基础皮质醇水平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尤其是肥胖PCOS患者)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紊乱。体重指数对皮质醇的代谢以及HPA轴的激活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对比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VF-ICSI)周期所获生殖泡期(GV)不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体外成熟(IVM)周期所获GV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后的胚胎发育情况65377;【方法】 163个IVF-ICSI周期中所获987个成熟卵为Ⅰ组,所获GV期卵进行体外培养后成熟的132个卵为Ⅱ组, 另有37个IVM周期中所获GV期卵体外培养后成熟的235个卵为Ⅲ组65377;对3组均进行ICSI,并对其受精率65380;卵裂率及胚胎发育进行比较65377;【结果】 Ⅰ组的受精率65380;卵裂率以及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Ⅱ组及Ⅲ组(分别为84.9%,98.1%和61.6%;72.0%,90.5%和22.1%; 75.3%,94.4%和25.1%)65377;Ⅰ组的胚胎卵裂球数目及胚胎形态评分均显著优于Ⅱ组及Ⅲ组(P < 0.05);Ⅱ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77; 【结论】 体内成熟卵形成的胚胎形态好于生殖泡期卵体外培养成熟者,IVF-ICSI周期的生殖泡期不成熟卵形成的胚胎形态学上与IVM周期的类似6537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型及晚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后出现的中、重度OHSS 9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OHSS发生在取卵后第10 d以后(包括第10天)为晚发型OHSS; OHSS发生在取卵后9 d以内(包括第9天)为早发型OHSS,根据此标准将患者分成早发型组63例和晚发型组28例。【结果】1:中、重度OHSS发生率占同期可控制性促排卵治疗的1.90%;2:两组的年龄、BMI、PCOS患者比例、获卵数、重度患者比例、多胎妊娠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早发型组69.4%(34/49),晚发型组100%(28/28),P=0.01。3:早发型组基础LH/FSH比值、HCG日E2水平≥ 5 000 pg/mL比率、使用HCG黄体支持比率均高于晚发型组(0.91±0.49 vs 0.71±0.20 P=0.006)、 (33.3 % vs 7.1%,P=0.008)、(47.6% vs 21.4% 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早发型组内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础LH/FSH比值、HCG日雌二醇水平和黄体期采用HCG支持比率与OHSS发生时间早晚高度相关。早发型OHSS与外源性HCG使用相关、晚发型OHSS与内源性HCG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卵泡液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浓度,探讨LIF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接受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在取卵时留取第1管清亮无血染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卵泡液内LIF浓度。并对LIF和年龄、性激素、移植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了164个IVF-ET周期(164个病人)的卵泡液。66例妊娠,妊娠率40.2%。卵泡液LIF浓度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元显著性差别。但在找到卵子的卵泡液内LIF水平显著低于未找到卵子的卵泡液组(P=0.034)。正常妊娠妇女的卵泡液内LIF水平显著高于异常妊娠(流产和宫外孕)妇女(P=0.006)。年龄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8)。【结论】卵泡液内LIF浓度并不影响IVF-ET妊娠结局。正常妊娠妇女卵泡液LIF浓度显著高于发生早期流产和宫外孕的妇女。年龄会显著影响IV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卵泡液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浓度,探讨LIF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接受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在取卵时留取第1管清亮无血染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卵泡液内LIF浓度。并对LIF和年龄、性激素、移植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了164个IVF-ET周期(164个病人)的卵泡液。66例妊娠,妊娠率40.2%。卵泡液LIF浓度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元显著性差别。但在找到卵子的卵泡液内LIF水平显著低于未找到卵子的卵泡液组(P=0.034)。正常妊娠妇女的卵泡液内LIF水平显著高于异常妊娠(流产和宫外孕)妇女(P=0.006)。年龄在妊娠组和未妊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8)。【结论】卵泡液内LIF浓度并不影响IVF-ET妊娠结局。正常妊娠妇女卵泡液LIF浓度显著高于发生早期流产和宫外孕的妇女。年龄会显著影响IVF-ET妊娠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