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3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34岁,住院号409004。因停经4月伴恶心呕吐2月余,神志不清5天于1984年7月13日入院。末次月经1984年3月14日。停经后50余天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逐渐加重,每天恶心呕吐可达数十次至百余次。呕吐为喷射性,伴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喜按压。呕吐物为食物粘液或胆汁。入院前1月半除上述症状外,出现精神萎靡、乏力和头昏眼花。入院前10余天,因受凉后症状加重,呕吐频繁,左枕部疼痛,反应迟钝。入院前5天,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尿  相似文献   
12.
冠元颗粒增强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元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10只予单纯预缺血+缺血(IPC+MCAO),给药组10只予预缺血+冠元颗粒+缺血(IPC+GY+MCAO)处理,假手术组以假手术代替预缺血,余同模型组。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织病理改变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能够有效促进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减轻组织学的损伤,增加BDNF表达,其中给药组病理改变最轻,其BDNF水平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上调BDNF的表达;冠元颗粒能够进一步诱导其表达的上调,增强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减轻再次缺血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采用PIXE测定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铬含量,发现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的发铬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脑出血组较脑梗塞组下降更明显。发铬含量下降的程度与高血压病和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脑出血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观察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脑电图压颈试验,并与7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压颈试验的阳性率疾病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电图改变与脑动脉硬化症的严重程度间并无平行关系。脑电图的积分与颈动脉和眼底动脉硬化征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观察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脑血流图改变,并以7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结果发现疾病组与对照组间脑血流图的异常率和积分间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流图改变与眼底动脉硬化征间无明显关系。认为脑血流图,包括硝酸甘油含化试验不宜作脑动脉硬文症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是脑卒中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90%。根据发病原因和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栓塞性和非栓塞性两大类。栓塞性脑梗死通常有栓子的明确来源,最常见者为心源性的,如风湿性心瓣膜病、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包括风湿性或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空气、脂肪、癌细胞、寄生虫和异物等。非栓塞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痉挛,其次为高粘血症、高凝状态、血流过缓、血压降低和药源性(如避孕药)等。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脑梗死,从病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IH)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从入院至病后90d系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l(IL-1)水平。结果 试验组病后14,30,60,90d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值:mESSS,4.24,8.32.10.68,13.02vs2.65.4.07,5.34,6.25;NIH,3.12。5.42,6.13,6.81vs1.54,2.34.2.87,3.42)。试验组病后60,90d的显效率较对照组高(x^2=9.364,11.349,P&;lt;0.005);试验组病后6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BI:86.55,90.83vs7l.58,75.12),独立程度高(x^2=5.6279,O.010&;lt;P&;lt;0.025;x^2=4.7778,0.025&;lt;P&;lt;0.05);病后14d时试验组外周血IL.1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11.75μg/Lvs7.83μg/L)。结论 通心络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中国的脑卒中康复缺少强化康复与一般康复的对照研究,亦无早期康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观察早期强化康复后患者能否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方法: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入两组。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强化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每减少1分、总的生活能力每提高1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提高1分需分别花费人民币1267.8元、6508.0元和411.0元。而一般康复组则分别需花费1875.4元、10462.4元和2422.1元。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强化康复在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等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较一般康复有更好疗效。强化康复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腺苷含量、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桂哌齐特对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4个时间点脑腺苷含量均较基础水平(1.01±0.14)μmol/g增高(P<0.05);桂哌齐特组缺血后20min为(3.26±0.30)μmol/g,60min时为(1.91±0.20)μmol/g,较模型组犤分别为(2.40±0.38)μmol/g,F=92.572,P<0.05;(1.27±0.17)μmol/g犦显著升高(F=92.572,43.051,P<0.05),再灌注后15min及60min呈现增高的趋势(P>0.05)。烯醇化酶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桂哌齐特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腺苷含量急骤升高,但持续时间短暂。桂哌齐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内源性腺苷含量从而增强腺苷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